闲砚丨散点闲话·国画意境三题之二·寄 - 世说文丛

闲砚丨散点闲话·国画意境三题之二·寄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00415210352.jpg

第一次看到金农的《寄人篱下图》就被触动了,我就想,他怎么看得那么透,他的心一定极冷,然后就看他的其他作品和诗。
果然冷,他有号冬心先生,似乎是个堪透世态炎凉的老人,比如苏轼晚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心境;李叔同晚年取自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两句诗,自称二一老人的悲凉之感。但其实取此号时金农还很年轻,这不免让人感触良多。纳兰性德也是在很年轻时就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诗句。我想他们都是对人生境遇和情感意识很深刻的人,这种意识融入各自的作品中,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
金农擅画墨梅,他的梅多是老梅、寒梅、落梅,具古雅之美。他有咏梅诗:砚水生冰墨未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另有:老梅愈写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他认为,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不在肥耳,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这让人想起周敦颐的莲:可远观,不可亵玩焉。金农有一副梅图,上题空香沾手四字,让我很费思量。
金农不喜春天,甚至以春为耻,他自号耻春翁,有“耻向春风开好花”之句,不知是不是因为春的短暂太像人之寄世,好景不长,徒增悲伤。他喜秋,有诗句:世间都是无情物,唯有秋声最好听,我觉得这就不免矫情,其实秋风又何尝不是来也无情去也无情,何尝不是来去匆匆。
古人诗画中,常用芭蕉意味人生短暂,因为芭蕉绿得蓬勃,凋得迅疾,据说金农也喜画芭蕉,其中就表达了人生短暂无常的思想。他还喜画竹,称竹为不谢之花,因竹四季长青“无朝华夕瘁之态”、“未有落地沾泥之苦”,这大概颇能安抚他寄客意念中的不安与清冷。他在芭蕉和墨梅中表达了寄的无奈和冷的心境,又在墨竹中寄托着对永恒的追求。
想必他相信自己的画作是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秋来春去,能长存于世的,就像他毕生喜好的金石之文,在与金石的对视中,他看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艺术魅力,看到了艺术对岁月的超越。肉体固然易朽,但融入作品中的灵魂却能够长存乃至永恒。这不是对寄的否定,而是对寄的反击。所以我想,金农的内心也许是矛盾的不平静的,没有倪云林的那种泰然。
人称漆书的金农书法也别具一格,辨识度极高,令人过目不忘。看了那么多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则还是那幅“寄人篱下”,这副晚年的画作,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似乎是在写自己,但又何尝不是写世人。
人生如寄,就人类生存的地球而言,山水才是主人,人类不过是过客。若能明白此间消息,并且甘心做一过客,世界何来纷争不断!探索是人类高贵精神的体现,但妄自尊大,对大自然粗暴践踏和傲慢,则必遭天谴。



闲砚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闲砚丨散点闲话·国画意境三题之二·寄》 发布于2020-4-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