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王国维《好事近》“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 - 世说文丛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王国维《好事近》“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王国维《好事近》“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唐代许浑《早秋》“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一个“数”字,似乎显得王国维的观念与唐人略有不同。

唐人许浑,对早秋的观感,秉持着一种东方古典的审美意味。人置身于大自然中,与自然一道自完自足。而王国维词中的人,多少已经对“物我相分”的自身处境拥有觉察,他可以以“主体”的视角,以“计数落叶”的方式,去反观作为客体的自然。尽管如此,人却依然没有超拔的能力脱离自然。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既是感叹人生难得欢愉,又可以视为词人对“伤春悲秋”诗词母题的理性反思——

伤春,乃是因为夏季已至;悲秋,则是因为夏季已逝。

如果夏季不好,伤春可也,悲秋何为?

如果夏季美好,悲秋罢了,伤春为何?

今天的我们,或许可以秉持着相对主义的观念,回答这一困惑——夏季不如春季,秋季又不如夏季,是以夏至则伤春,夏逝则悲秋,有何不可?

殊不知,王国维揭示出的深层困惑恰恰在于:理性觉醒后的人们,需要一个形而上学式的绝对标尺,衡量人们观念和行为的合理性,而不能总是在常识的庇荫之下,规避开理性的质询。

在当时的观念环境之下,王国维同样无法寻觅到形而上学的绝对标尺去衡量“伤春悲秋”的文学母题,他只有在秋色渐老的时节默然去向春风亭畔,细数梧桐叶的片片飘落。

好事近
王国维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
唯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
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选自《王国维词新释辑评》第19页)

------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选自《唐诗三百首详析》第194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王国维《好事近》“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 发布于2020-11-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