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一见丨想到哪写到哪(8) - 世说文丛

管窥一见丨想到哪写到哪(8)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京城的小学同学要来小城,有几个目的,第一是去岳父岳母家探望,用我的话说,一不小心娶了山东的姑娘当媳妇,过得幸福如何只有自己知道;第二个是探望老战友,巧的是他的这个关系相当不错的战友居然是我高中的同学,跟我关系铁磁;第三就是顺便探望我这个五十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别看也发过照片,但是真人会是怎样还真的不好说,像我这样衰老厉害的小老头一定让他失望。 

也是这位小学同学把我拉进“六五届四班”微信群,在那里见到了没有一点印象的部分同班同学的照片,现在我们都已经成为了退休大军中的一员,完全颠覆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模糊记忆,每天在微信上看到他们像上小学那样叽叽喳喳的谈天说地,知道本性中儿时的那种性格没有变,只是他们没有感觉到而已。 

自己对小学的记忆有一些,但是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即便不是非常完整,自己还是凭着记忆写了也不少上小学的事情,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去看,在大院小学的经历一塌糊涂,但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看,这些经历又成为了你成长历程中不可缺的部分,也是你成长变化的真实记录,现在已经成为甜美的回忆。 

从小学同学群里面见到的那些同学的照片,无论如何找不到记忆,特别是班干部的那几个人一点印象也没有,足以见得在小学的时候表现太差,根本不屑于跟这些听老师话,学习好的同学为伍,自己有几个“三观相投”的同学,都是玩性大于学习自觉性的同学,也都是同病相怜的小伙伴。

我曾经写过,我的邻居家的大女儿就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到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王小梅,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受老师喜爱,我在班里面的拙劣表现的一部分就是通过她的渠道转达到我家的阿姨和家长那里,她成为了折射出我一塌糊涂的镜子。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我们搬离大院以后,她也随着家人离开。

我在与小学同学群联系上了以后,在群里面曾经问过老同学,有没有这位同学的消息,居然没有一个人还记得这样一位班干部的女同学,看来时间是消磨情感的利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不见面的大环境下,淡忘是一种必然,从这一点看觉得时间是一副良药,在忘掉幸福感觉的同时,也忘掉了曾经的那些不愉快。 

也许记忆中的那些东西随着不断地挖掘会勾起自己的模糊回忆,但是更多时候这样的回忆被遗忘,包括这个邻居同学自己也一点印象没有了,后来听说他们全家人一起迁到天津,她在那里成家立业,在后来听说他父亲已去世,以至于到后来的情况怎样不得而知,至于说,你想找到这个同学为什么?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他们追寻曾经的儿时岁月,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素材。 

在大院居住时期楼上的同一届同学去年我们取得了联系,从他那里自己获取了早已经忘记的小时候的一些糗事,要不是他跟我说这些,自己真的永远也不会再想到这些事情,或许可能在梦境中梦到类似的场景,但你不会想到这些就是儿时的曾经,我们在两个假期里面经常在一起,干着我们认为是有意思的事情,现在看来无非是儿时的游戏,再就是偷鸡摸狗的营生。 

现在这位同学已经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总,忙碌于深圳和京城的事务,虽然在电话中提及一些曾经的那些糗事,觉得还是有选择的提及,但这就是我们曾经的真实,要是没有那些糗事,没有家人的改造教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自己、是非观念、劳动态度,还有道德标准就是在儿时在学校和家长的感染熏陶下形成的。

我曾经写过同学的母亲就是大院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一套,与我们家情况不太一样,我老母亲是工人,在工厂里忙得不行,根本就没时间去教育孩子,当听到孩子不佳的表现时候,反应和办法比较单一,那就是让你皮肉感到疼痛,以此让你记住再犯这样的错误面对的就是皮肉之苦,当然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那个时候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方法。

我楼上邻居家长现在知道她的教育方法就是循循善诱,不起作用的话再加上拳脚,就像我说的那样,一等孩子用眼教,二等孩子用手教,三等孩子棍棒教,我就属于三等孩子,而楼上邻居同学现在看属于二等孩子,经常被他母亲训斥,时不时也能听到他的声嘶力竭的惨叫声,儿时的楼洞里面这样的声音非常正常,这也成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听到某一层楼洞里面的哭喊声,大人就跟孩子说,你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下一个就是你,这种威胁有一定震慑的作用,但根本问题解决不了。

我邻居家的那个女同学就属于一等孩子,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他家里面人动粗,但是能看到他为了照顾妹妹不得力被埋怨,眼泪汪汪的样子,那时候看到她眼泪汪汪的样子,心里面有点幸灾乐祸,觉得她也有流泪的这一天,故意从她面前走来走去,气得她怒视着我,似乎在告诉我惹我你将会得到报复,一点不假,上学以后的某一天,带着老师写的告家长的信不交给阿姨,专等着周末亲自交给家长,之后就在我们家门口等着听杀猪叫的声音,儿时孩子的邪恶心里就表现在这里面。 

早已经忘记了住在其它门洞里的同学了,但还记得我们住在七号门,整个大楼有十二个门洞,也就是有十二个号门,自己的小伙伴就在这十二个门洞里面,还不包括其他大楼里面的同学,记忆中自己的同伙中住在一个大楼的并不多,都是其他班里面的同学,后来知道与同学家住得远有好处,那就是家长想要了解情况没那么方便,自己可以假借不认识他们家为理由,因为更多时候干的坏事请,都不是跟邻居小伙伴,都是其他楼座的小伙伴干的。 

自己是这样想的,却忘了自己在同学那里太有名了,不是好的有名,而是表现差出名,就像我的同学跟我说的那样,记忆中我总坐在第一排,因为个头矮小,而且特别瘦,但是在班上总愿意接话把,老师还没问同学对不对自己就回答了,要是回答对了还好,经常说错话,让老师哭笑不得,为此没少挨批。 

现在看看这些小学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大多数还留在京城,居然有一个同学就在小城的边上,不过自己对他一点印象没有,自然想跟他联系的想法也就不那么浓烈,除非同学们聚会去参加之外,单纯想去了解这些,那就显得有些自作多情了。

就像那一年去天津,跟自己的同行讲了自己想去探望自己邻居的叔叔,同事说你别没事找事了,假如是跟你关系不错那你一定去找一下,就像你说的那样,儿时一塌糊涂,你就别自找没趣,找回儿时那么多的痛苦干什么,当时觉得同仁说的不是没道理就没有坚持去。

到退下来,没有了很多顾忌,也看淡了曾经的那些事情,觉得那些过往烟云的事情是你一个阶段的写实,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过程,与生命相比你就是一个幸运儿,还有熬不过我们的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到现在我们还有可能与老同学相见的可能性,那些先我们而去的同学就永远失去了相见的可能性,表现好坏已经不重要了,找到你曾经的那些人生历程,你会为自己曾经的那些感到有趣。


管窥一见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管窥一见丨想到哪写到哪(8)》 发布于2020-11-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