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叶帆不凡在哪里?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叶帆不凡在哪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叶帆是岛城著名作家。作协副主席出身。虽然作协是个大家并不看好的组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时下中国最优秀的作家大都在作协里任职。

叶帆虽然是副主席,但副的不一定比正的水平就差。

例如某作协副主席。在一次档次很高的座谈会上说:“一个不能拷问昨天的民族,是没有明天的。”这样惊世骇俗的话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这样的话,是正主席说不出来。说不出来是水平的原因。

例如某作协主席把“幸福就在此刻”当哲理箴言,公开发表宣扬。其实这句貌似思想深邃的话,与坊间俗语“今日有酒今日醉”,在本质意义上没有区别;与臭名昭著的“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你自己”不是同出一辙吗?

所以本文要说,“副主席”的叶帆也有其不凡的地方。

三年前,一篇《青岛文学就是尤凤伟文学》引来岛城文学界的一片讨伐声。好在只有叶帆用掷地有声的“我举双手赞同!”表达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要知道,叶帆也是作家,是青岛文学中的“副主席”呀!何况此时的尤凤伟已经是闲居在家、一点权力没有的退休人了。叶帆的“掷地有声”,没有任何功利的原因,也没有见多了的世俗情谊。

以青岛作家的身份“举双手赞同”,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是需要水平的!

“我举双手赞同”,寥寥六个字彰显出叶帆非同凡响的高风亮节与岛城上独具慧眼的文学见识。

他的“举双手赞同”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更是发人深省的!那些讨伐“青岛文学是尤凤伟文学”的人,不去反思作者为什么说“青岛文学就是尤凤伟文学”?尤凤伟的小说这几年到底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不从自身内省自己的那些作品为什么不受欢迎……?

例如岛城某作家,看上去一身头衔,声名显赫。我没看过他的作品,但看过他的一篇文章,就不想看他的作品了!

——这位从“支边”、“上山下乡”中过来的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谈自己经过的“上山下乡”与“支边”时,用满腔的热情,优美的文字,回忆并描绘了渺无人烟的戈壁滩,荒凉的西北大地,是他曾经诗意地栖息的第二故乡。那里的“战天斗地”;那里的黄沙铺天盖地卷过的不毛之地;那里的跑上百里路才能买到一支牙膏的艰辛……构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矿藏!于是那个洒下了成千上万知青血泪的“不堪回首”,在这位作家的笔下成了“世外桃源”。成了“青年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样的“青春无悔”除了愚昧得可悲可怜外,就是可憎的说假话了。这样的作家不要说没有叶帆的那种高风亮节,他连说真话的品质都不具备!

说“青岛文学是尤凤伟文学”,并不意味着否定其他的作家与大面积的青岛文学。作者只是用一句不无偏激的话,指出“灿若群星”的青岛作家应该承认自身的不足与欠缺是什么?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尤凤伟文学艺术的特色是什么?尤凤伟可资学习借鉴的地方是什么?

——如果连这点水平都没有,你搞得什么文学创作?如果连这点襟怀都没有,你当的什么作家?

何况用偏激的语言道出问题的要害,点明真理的意义。这是人类惯用的修辞方法。

例如马克思终生不易的座右铭:“怀疑一切”。这句话难道不偏激吗——难道作者还能怀疑自己是否是爸爸妈妈生的吗?只是这样一种再平常不过的修辞方法,在崇尚“中庸”的中国人心目中,不会、也不懂得偏激在修辞效果上必有的震撼力量!

叶帆能从“青岛文学就是尤凤伟文学”这句偏激的话里看到了事实的力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看到了青岛文学的方向——

本文说叶帆不凡,难道不是一句久违了的实话吗?

文章最后的尾声是多余的了:三年前,当尤凤伟从朋友那里看到了《青岛文学就是尤凤伟文学》时,谦和厚道的尤凤伟确实“大惊失色”!立马让人转告作者:请作者立刻删去这篇文章!

但是文章一旦成了“公器”,删不删去,都无所谓了——讨论一下叶帆为什么会“举双手赞同”?倒是德高望重、硕果累累的尤凤伟应该提携年轻作家的。

yefan.jpg

叶帆简介:本名刘世敏,知名小说散文影视剧作家,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53年生于青岛。1980年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创作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结集出版五部专著(科普小说《少年海洋漫游记》,中短篇小说集《追赶太阳》《咸海水甜海水》,长篇传记文学《经纬春秋》,散文随笔集《模仿孤独》,另有多部影视剧作品《古桥》《跑马场》《崂山道士》等。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叶帆不凡在哪里?》 发布于2020-11-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