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丨好一首《寄生草》 - 世说文丛

落叶知秋丨好一首《寄生草》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映危栏一片斜阳暮
绕长堤两行垂柳疏
看长江浩浩流难住
对青山点点愁无数
问征鸿字字归何处
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
向人间种棵相思树

叶嘉莹先生写的这首寄生草蕴含了诗之规整,词之婉约,曲之韵味,情之幽远。如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缓缓打开:青山斜阳,晚霞流溢,长堤垂柳依依,江涛千廻百转如泣如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画中走出一位诗书天涯、满头白发仍是少年情怀的故人——她漂泊一生家国万里,伴随她梦绕魂牵的仍是那一轮故乡明月,仍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情,离人泪!

而今她学富五车,桃李天下,著作等身,载誉归来,要把满腹经纶,赤子情怀、一生积蓄奉献给这片曾经敌视她、驱赶她、使她不得不逃亡异国他乡的故土。她要在这生命残年拼将一腔“千千心结未了情”为这片文史断裂的故土上栽种一课诗词相思树。

王国维先生说过: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集文史哲、诗词评论于一身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之中谈到要想写好诗词必须历经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这三种境界对于追索在中华诗山词海中的学子们无疑是攀登路上的里程碑。

生于1924年北京一个读书家庭的叶嘉莹从十几岁就开始写古典诗词。她因幼年丧母,性格内向,一入手就写的意境悲凉,极具个性。她写的的第一首诗《秋蝶》:“几度惊起欲飞难,晚风翻怯舞衣单。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她在十五岁时写的《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她小小年纪竟然如是悟道老庄,写诗如是灵气,只能说她命中注定被诗神度化,引导她在诗词的三种境界中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坚强地活出了自己,最终修成正果,成为闪耀在中华诗词文坛上的一颗巨星。

诗神赐予她一颗至纯至情的诗心。且细品这首寄生草:画面远近高低,意境静中有动。而且每一句都是动词、形容词在前,犹如提纲挈领把每一句意境展现的生动鲜活,读之抑扬顿挫、千回百转,令人情不自禁击节吟唱——这就是中华文史上集汉语词藻精粹、情爱音律于一身的大美宋词!叶嘉莹所做的诗词已深得其中三昧。尤其末尾两句:“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向人间种棵相思树”有书剑俠女之风采,可谓大写意点睛之笔。

“问征鸿字字归何处”青春出走,满头霜雪归来的叶嘉莹仍是纯真少年,她感动着学子们与她一同在九州故土上栽种下了一棵又一棵,一片又一片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相思树,相思林……

2020庚子年/冬



落叶知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落叶知秋丨好一首《寄生草》》 发布于2020-11-2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