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一方丨深渊之歌 - 世说文丛

在海一方丨深渊之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pxj.jpg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在我眼前
你蓝色的浪涛翻滚起伏
你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普希金《致大海》

宇公近作常写大海,这让我想起普希金的《致大海》一诗,便找来再读,还是那么回肠荡气、感人肺腑。普希金把大海叫做“自由的元素”,把涛声叫做“深渊之歌”。大海是他内心的激情,是他所赞美的自由。宇公笔下的大海同样涌动着“诗情的波澜”,澎湃激荡。这样的海已漫出海堤,浸漫着往昔的记忆,冲激着当下的感悟。

诗歌产生在感受力和表现力交会的地方。说感受力,有经验层面的肌肤之亲,也有超验领域的灵性感悟。宇公少年时代爱好潜水,一个“欲望下潜”去捞海货,“头被海底的石缝夾住/流着血挣脱”。这是《这是片摇动的海湾》一诗中描述的诸种“可知”的切身经验之一,还有“暗礁海沟潜流”、“海鱼海草海带”等等。而为当时所不知,却为今日所感悟的是神的看顾,以及现在已经摆脱了的“拽住我的小船”。彼时的一沉一浮,在今日的观照之下,意味已经不同。

摇动的海湾是生命成长的摇篮,从孩提时代直到如今:

我舍弃了小船和满网鱼虾
做了一次可知的飞跃

福音书中有载,耶稣让在加利利海上打鱼的彼得等人跟随他,让他们“得人如得鱼”,这个转换就是飞跃。这里说的“可知”,则是对圣经启示真理的领悟。有如庄子《逍遥游》中说的“小知不知大知”,家乡青岛的这片海域,还将继续摇动我们的命运,浸润我们灵性的成长。

这是说感受力,而表现力则主要指语言的表达。宇公写大海,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情趣,同时又不露痕迹地融入了自己的信仰体验。如《我知道了你》和《同舟长歌》,有许多海景意象和对话都是这样:

我问她敢不敢同舟
她问我能不能同舟

“敢不敢”指向信心,而“能不能”则是信心的验证,其寓意十分深远。普希金听到大海的涛声,说那是“深渊之歌”。大海自有它地理意义上的深度,而宇公作品又赋予了它历史、文化和心理的深度。澎湃的大海成为信心的鼓舞。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在海一方丨深渊之歌》 发布于2020-12-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