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牌楼是古时社会中逐渐出现的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
现在,我们常见的牌坊,一般是矗立在村头、街巷或乡镇宽阔的主要街巷处。有些游览景区也造坊几座。青岛地区的牌坊不多。在南方一些古村,至今还可以看到不少的牌坊,大都立在城镇的主要街道或村头,甚至有的在墓地路口也立着牌坊。仔细看去这些牌坊,有不少是古代遗留保存下来的。定眼看去,经数百年风吹日晒,表面已十分残破,有的还棱角残缺,表明历史悠久。从记载上看,明清时代的较多,也有新建的,门楣上多刻有“国泰民安”等字样。
古代牌坊分三等,分别为御赐、恩荣、圣旨。御赐是指皇帝下诏,国库出银建造。恩荣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圣旨是指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钱建造。
牌坊,就南北而论,可分为两大类。从色泽上看,北方牌坊的外观用彩绘较多,如故宫斗拱飞檐的样子,柱子以涂朱色漆为主,对门楣、飞檐进行彩绘。而在江南,则以木质本色为主,造好后涂桐油,保持木头原色。
从质地上看,用石头造的,基本都是现当代新建的,且采用机械加工雕琢,极少用人工雕刻加工,过去有的还用混凝土架构,有的用民间工艺加工。
从样式架构上看,有四角牌坊,有八角牌坊。八角牌坊极少,从中也可见所记载的功臣德高及地位高低。在南方徽州歙县,许国牌坊就是八角牌坊。
许国牌楼很有趣。许国牌坊是明万历皇帝为嘉奖内阁重臣许国,云南平叛功勋而特别恩赐,在其家乡古歙县城中建造的。许国(1527—1596),歙县人,嘉靖乙丑年进士入京后,历任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重臣。隆庆年间,他以一品服出使朝鲜,因其“馈遗一无所受,朝鲜勒碑以颂”,后因其“廉慎自守”,而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声名显赫的内阁重臣,《许国传》因此载入《明史》。万历十一年,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全部头衔。云南边境叛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纠集工匠,建造了这座大石坊。
关于这八脚牌楼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回到朝廷,跪在地上,长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个月?建坊这么久,不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
据说许国牌坊有“三绝”。八角牌坊整座牌坊结构,由两座三间四柱三楼,普通牌坊和两座单间双柱三楼,普通牌坊组合而成,平面呈11.54米×6.77米的长方口形,高达11.4米,如此形制的组合牌坊在华夏大地上绝无仅有。此为许国牌坊第一绝。
一般纪念性牌坊均为坊主逝世后建造之物,唯独许国牌坊是在其生前建造的,这在数千年古代社会史和中国牌坊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此为许国牌坊第二绝。
最为显眼的匾额题字出自江南才子董其昌之手,石刻技艺使其书法更显遒劲端庄力透石背。接榫固石,通体锦纹,此为许国牌坊第三绝。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这是《诗经》中的诗句,衡门,即今所谓牌楼,可证周代时中国已有此类建筑,距今至少已2600年。牌楼,中国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1867年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牌坊,是古代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是家族荣耀的象征也是用石头雕刻的勋章。
当今,牌坊仍用用作标志地名和纪念性建筑物。在崂山巨峰景区,位于山腰处有“天地淳”以及“太清宫”大门口各有一座牌坊,都是石坊。在李沧区竹子庵的入口处的山门有一座石坊,青岛海滨的鲁迅公园门口有一座牌坊。在城阳区东流亭村大街进村路口有一座牌坊,具有明清风格,上方是小屋殿顶式,斗拱飞檐,彩绘醒目,门楣的前后写有“峄阳故里”,背面“紫气东来”,当中的朱漆门柱上有金黄的两幅楹联,气势雄伟,牌坊为四角三门。跨度24米,高19米。这主要是纪念先哲胡峄阳而建。
从前,北京人习惯将使用石材建的称作“牌坊”或曰“石牌坊”。将使用木材建造的称作“牌楼”。实际上,人们对牌坊和牌楼的称呼没有严格的界限,牌坊,又称“牌楼”;牌楼,也称“牌坊”。
然而牌坊、牌楼虽然可以混称,但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从造型上看,牌坊的特征是:无楼,亦比较简单,民间尚可使用;而牌楼则不然,构造比较复杂,雕刻精美,斗拱绘彩画以示尊威、华贵。简单说,牌楼有斗拱飞檐,而牌坊则为立式平面。
现在,牌楼已逐渐演变为醒目的街头标志和装饰性的建筑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