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柳永《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 - 世说文丛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柳永《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自南朝山水诗兴起,郊野山川的自然景观便是酝酿诗歌的沃土。得以让词境发生的、富贵人家的深深庭院,也是自然景观的一种特殊形态。

作为诗的变体,词同样可以在高山大川、田园农家的景致中生成。不过,唯独人烟繁密、声音嘈杂的“市”——不是市井而是“市场”,因为太日常、太世俗,似乎从来难与诗词相容。

但事实上,历代词人笔下总有不乏以“市”作为景深的作品,且丝毫无碍词之雅境。在五代词和宋词中,“渔市”的出现频次较高。王禹稱《点绛唇•感兴》“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前蜀李珣“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描写渔市散去之后的冷清;南宋陆游笔下“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则具有浓郁的田园风情。

看来,词中的渔市并非腥膻喧哗、人来人往的场所,而总是船行人远,空余水涯茅棚。王琪《望江南》“山下孤烟渔市小,柳边疏雨酒家深。”与渔市相对的酒家,也并非酣饮高喝之所,而是酒帘在望,炊烟飘拂。

柳永《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烟火气息中别有深秋萧瑟之感。陈克《鹧鸪天•忆旧》“小市桥弯更向东,便门长记旧相逢。踏青会散秋千下,鬓影衣香怯晚风。”这里的“小市”未尝喧闹,却有别致的雅态。曹组《青玉案》描摹旅途风情:“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渔樵市”。词人身在旅途,而竹篱茅舍、酒家渔樵则见证着原住民们的日常生活,词人在暂时跳出日常生活轨迹的悬空状态中,俯瞰旁人的生活场所,别有一种超然或企羡之态。

当今的渔市和酒家,总难寻诗意词境了,那是因为这些场所已经成为了一个无诗年代的世俗处所,仅承载着交易、餐饮等实用功能,而缺乏超离“实用”之上的另外一种疏淡而深沉的滋味。

雪梅香
[宋]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聊意,尽把相思,分付征鸿。
(选自《唐宋词格律》第39页)

鹧鸪天
[宋]陈克

小市桥弯更向东。
便门长记旧相逢。
踏青会散秋千下,
鬓影衣香怯晚风。

悲往事,向孤鸿。
断肠肠断旧情浓。
梨花院落黄茅店,
绣被春寒此夜同。
(选自《花庵词选》第136页)

青玉案
[宋]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一簇渔樵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
总是离人泪。
(选自《花庵词选》第137页



冯震翔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柳永《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 发布于2020-12-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