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一方丨堂·吉诃德战冬至(外三首) - 世说文丛

在海一方丨堂·吉诃德战冬至(外三首)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djhd.jpg
唐·吉诃德战冬至

早有预报:
冬至,阴气极盛
日久蜗居:
老身,惰性极重

湿气朦朦的窗户
冰柱飘浮在雾中
局势相当紧张
撒旦已布阵层层

起床,披挂上阵
棉鞋皮帽和围脖
口罩,防疫的战甲
不戴不行

就这么走上大街
腰有点酸,腿有点痛
廉颇的不老志
吉诃德行侠的心胸

太阳光线已被劫掠
乌云高地已被占领
魑魅魍魉不计其数
看席卷落叶的旋风

公交挺挤
战车行进中
杜尔西内娅让座
吉诃德十分从容

此役战绩不佳
阴虚内热
海风的箭矢难挡
吉诃德有点头痛

突破冬至的寒阵
载誉而归
红茶暖意
户外隆冬

注:① 唐吉诃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唐吉诃德》中的人物,他被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所迷惑,四处游走行侠。他的行为不合时宜,构成幻想与现实的冲突。小说人物性格中喜剧与悲剧成分相融,意味深远。
② 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物。
③ 杜尔西内娅:唐吉诃德把一位挤牛奶的女工想象为公主。


病院纪实   

有这么一家病院
不设院长,没有护士
每个人都是患者
每个人都是医师
病院规模
直到地极

病院建制都很熟悉
迷恋科、怀恨科
自恋科、唯我科
观念结石科
壮志未酬科
没有理解科

为提防误诊发生
取缔所有专家门诊
不接受特别护理
因为
天降烦恼给义人
也给不义的人

初诊方案只有两条:
或接受一切痛苦
或不接受而更苦
同情疗法基本失效:
共命运而各自挣命
同患难而相互非难

哪里是病院的围墙
哪里是地极的边缘
长冬,“风乎舞雩”
仰面而望
他在高天云端
把苦楚说给他一人

注:① 《马太福音》: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些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 
② 语出《论语》,意谓在舞雩台上吹风。舞雩台是古代的一种很高的祭坛。
③ 这里用“人”一词,是从人格化的神,神—人二性的意思上说的。

案例

凋敝的,不是窗前的合欢树
那飘落的树叶岂知伤情
凋敝的是生命的渴望

微弱的,不是远山的召唤
远山从不拒绝行者的步履
微弱的是呼唤你离去的身影

这种事成为案例
分析物理时间不可逆转
证明老年已经成立

但是,按昆德拉的意见
精神不会凋零
就像荒漠上有雅丹矗立

叙事的人道

读格丽克似懂非懂
但知道她在说事
无论是灵异的事
还是女人的心事
叙事成为叙事的人道主义

“在巴比伦的河边
我们坐下来哭泣”
小时候,妈妈和我来到户外
她坐在马路沿上哭泣
那时我不知她为啥而哭
那泪滴砸出很深的陨坑
至今也无法解释

让叙事成为叙事
让倾听成为敬意
不是硬押自恋的广告
不是强推自己的壮志

夜的穹窿下
花园的小径上
格丽克秉烛而行
走在幽冷的冬季

注:① 从诗歌的内在特征来说,所有的诗都是抒情诗;而从诗歌的语言特征来说,所有的诗又都是叙事诗。因为无论情感或哲思,都是所述之“事”,要靠叙述来表达。
② 引自拜伦诗歌。
③ 格丽克诗《忠诚的寓言》:“当一个人生命中有了秘密,这个人的眼泪永远无法解释。”
④ 格丽克诗集《野鸢尾》,描述一位园丁与神的对话。

【文友点评】
浅说在海一方诗歌的基督教内涵

在海的诗歌有个鲜明特点,即诗意中自觉不自觉地透出基督教内涵,比如《牌局》所演译的人生死结局是在神的手中。《圣痕和心痕》则直击信仰的痛苦感受,基督受难之痕在于拯救世人,圣方济各之痕在于见证神迹,而人的“千疮百孔/唇枪/眼矢/玖瑰刺/蛇吻”,所造成的苦难死亡之痕,在全地败坏的时代,人们经受的目睹的海沙样多。生与死是个问题,于是在海说“转身/而不是转换”。《叙事的人道》中,叙说了人本质的痛苦“那泪能砸出很深的陨坑”。这个触目惊心的意象,能指的情景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苦难之痕。于是,诗人看到了格丽克的园丁与神对话。其实人与神和好的历史,见证了不少世界富强文明的邦国(从欧州到美洲)。(20亿人)在基督信仰敬畏感恩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痛苦、幸福和自由。人生如此,诗歌如此。(宇公)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在海一方丨堂·吉诃德战冬至(外三首)》 发布于2020-12-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