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科技”是个不成立的概念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科技”是个不成立的概念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2020年12月20日北大第五届国家发展论坛上,提出了“不要以为禁止了地产商,就会出现高科技”的观点。这个观点深受学术界赞同。但张教授用了“高科技”这个概念,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虽然是个流行概念,但流行的东西往往是很值得怀疑的。“高科技”便是一个经不住分析的概念。因为把科学与技术连缀在一起,本身就是个不伦不类的说法。
张维迎教授是目前国内影响很大的学术重镇。这样的大学者,也“未能免俗”。看来很有必要谈谈科学与技术的问题。

实际上,科学与技术涵有根本不同的意义,以及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两者没有内在关系。为了便于讨论,先搞明白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1.简单说,科学就是探究规律的学问。不过在具体运用中,科学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科学是指,涵盖所有学术领域的一种精神及理性原则。一般的并不涉及方法。因为方法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具体范畴里的具体做法,不同范畴有着不同的方法。通常说的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社会科学、历史科学、经济科学、考古科学、管理科学等,这里的科学概念便是广义的。

广义的科学涵有这样的精神及理性原则: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通常说的“讲科学”就是讲究广义科学涵有的这种精神及理性原则。

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及人体科学。
显而易见,狭义科学的精神及理性原则也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但除此之外,狭义科学特别讲究持之以恒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自然科学家的终生努力奋斗,很可能仅是为后来者铺平科学发明的道路。所以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能搞自然科学的。

例如,人们只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却不知道:先于牛顿半个多世纪的科学家开普勒发现的“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铺平了道路。

所以谈科学精神,除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以外,不能忘记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自然科学特别讲究方法。这个方法含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学的方法;一个是实验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里之所以没有科学,与传统文化没有数学、不懂得实验有直接的关系。

德国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意思是: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用数学计算出来的;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可以用数学方式予以表达的。

关于实验,最明显的例子是:近代发展成熟起来的医学是人体科学带来的。而人体科学又是通过人体解剖学发展起来的。人体解剖学就是实验科学。

所以通常说的“讲科学”,一般的是指,讲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及理性原则。

2.技术是从实践操作方法中升华出的技能与特长。平常说的某人有技术,就是某人有技能、有特长。一般地讲,技术是人人都能学会、都能掌握的。如果技术在实践中制造的产品含有审美价值,这种技术被谓之曰技艺。技艺是含有艺术性的技术。

明白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后,科学与技术的差异便一目了然了:

先说科学。

(1)科学是有灵魂的。即“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绳,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而技术没有灵魂,技术不需要这种精神也能付诸实践。

(2)科学是探究未知领域的规律;技术是用成熟的方式方法制造预知的产品。

(3)科学是不可以指导的。谁指导科学,谁就成了人间上帝。科学是属于科学家的事业。科学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技术是可以指导的。技术是人人都能学会、都能掌握的技能。

(4)科学是一种高级智能活动;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动作的娴熟与灵巧。

(5)科学能检验文化的先进与落后,检验民族的文明与野蛮、智慧与愚昧。换言之,一种文化讲究科学,便是先进文化。反之,便是落后的文化。一个民族有科学理性,便是文明的、智慧的、开化的民族。反之,便是落后的、野蛮的、愚昧的民族;技术没有这种检验功能。

(6)科学转化成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技术自身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推动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7)科学是不可预知的。谁也无法提前知道哪天、哪月、哪年谁能有新的科学发现,所以科学既不可以宏观规划,也不可以微观地安排。科学只能等待科学家在自由、自主、自立的环境中,自行其是。国家对科学的任何干预不是画蛇添足,就是拔苗助长;技术则不然。技术可以提前预知技术实践可能实现的结果。技术既可以规划,也可以安排。

(8)科学不可以急功近利,在科学上搞急功近利,是无知的表现,必定以失败告终;技术是功利的,可以立竿见影,可以立见成效。

(9)科学不可以“大干快上”。科学搞大干快上,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技术则可以大干快上。例如二战时美国打破常规,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奇迹般地速成出上百名懂敌国语言的翻译人员,满足了战争需要。这是技术可以大干快上的著名案例。

(10)科学没有指标任务。对科学下达指标任务是没有用的。科学也不可以立“军令状”。对科学的任何承诺都是自欺欺人。在科学方面的所有豪言壮语都是没有用的废话;技术可以下达任务,也可以立军令状完成任务。

所以科学与技术,在内涵的意义上,在价值理念上,在表现形态上,都是绝然不同的。把绝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搞到一起,能说明什么?什么也说明不了。今人动辄拿“科技”高调说事——是要讲科学呢?还是要讲技术?世界上不存在既讲科学、又讲技术的逻辑。

“科技”这个概念源于英国人李约瑟的代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在这部书里全面地、系统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的技术(技艺)史。但这部书里没有科学的记载。因为中国文化里原本就没有科学。所以李约瑟这部书的名字就很成问题。

1940年代后期,李约瑟的中国研究生问他:“中国文化灿烂辉煌,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
李约瑟的多次解答都不能让人满意。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俄罗斯学者及其他国的学者也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他们的解答也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国际学术界便把“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这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定义为“李约瑟难题”。

事过半个多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方正教授以其大著《继承与叛逆》终结了“李约瑟难题”:科学出现在西方,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逻辑结果。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是中国文化的必然现象。即中国传统文化不管存续多少千年,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

所以“李约瑟难题”其实意味着李约瑟本人承认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题目是名不副实的。

李约瑟把科学与技术连缀在一起,说明他并没有搞明白科学是什么、技术是什么。李约瑟一直没有意识到,把科学与技术连缀在一起是个不伦不类的概念。

——今日国人高谈阔论“科技”问题,说明今人重蹈了李约瑟“不伦不类”的覆辙。中国人的食洋不化由此可见一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科技”是个不成立的概念》 发布于2021-1-1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