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李泽厚的“吃饭哲学”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李泽厚的“吃饭哲学”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当代知名学者刘文华老师转来李泽厚的文章,我一阵惊喜,因为很久未见李泽厚的文章了。

我喜欢看李泽厚的文章,不是因为他是“卓越的哲学家”,也并非因为他是“美学界第一小提琴手”。而是李泽厚的文章绝无其他哲学家那种诘屈聱牙的蹩脚语言、绝无那种讲了半天仍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作者本身就搞不明白的晦涩理论。

实际上真理都是赤裸裸的。真理之所以变得深奥,都是作者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了。

李泽厚能用通俗的语言道出深刻的哲理,这个本事在当代学者中是出众拔萃的!

李泽厚的文章说明:所有的深奥理论都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主要看作者是否有这个本事罢了。李泽厚有这个本事。

李泽厚提出的“吃饭哲学”,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但这个说法因为太通俗了,竟被一些理论家斥之为庸俗不堪,被那些卖弄空洞理论的哲学教授不以为然。

其实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家没有看明白:“吃饭哲学”触到了所有问题的关键,点到了所有文化的要害。讲出了理论家一辈子可能也讲不明白的问题:

“吃饭哲学”是哲学中的哲学。“吃饭哲学”是所有文化中的主导思想;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在“吃饭哲学”的指导下实现的。发达国家所以发达,都是“吃饭哲学”实践的结果。

当然,没有人会把李泽厚的“吃饭哲学”理解为简单的吃饭问题。李泽厚是用人人都能看明白的“吃饭哲学”涵盖了: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谈得上其他问题。精神享受、精神诉求、精神生活固然重要,却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人不可能饿着肚子谈论精神问题。

实际上人类创造的精神领域所有的财富,都是在解决物质生活(吃饭问题)后实现的。

所以“吃饭哲学”是关乎人生存的哲学。所以“吃饭哲学”是所有哲学、所有学说的起点,是整个人类文化的起点。不能立足于“吃饭哲学”这个根本起点的学说乃至文化,其价值都是很值得怀疑的。

深入思考李泽厚的“吃饭哲学”,会让人有种如梦初醒的感叹:哲学家不可能喝西北风研究哲学!哲学也不应该是脱离吃饭问题的空中楼阁!

如果说哲学是所有学说的灵魂,例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教育哲学……以及我们记忆犹新的斗争哲学。

那么,所有的学说都离不开“吃饭哲学”!

政治家的理论,总统的演说,如果背离了“吃饭哲学”这个基本点,肯定不被人们接受:不是异端邪说,也是痴人说梦。

时下的国学家拿四书五经当宝贝。但不管怎样读四书五经,却读不出“吃饭哲学”来!

虽然国学家把儒家学说捧上了天,儒家学说却不解决地上的吃饭问题。

儒家文化主宰的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停滞不前,老百姓一直挣扎在贫困中,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历代都有“人相食”的惨剧发生——这些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与儒家文化没有“吃饭哲学”直接相关!

于是,不能不怀疑历史上的那些硕学大儒,都是喝西北风创立了儒家文化。
中国人动辄“我们是史学大国”。但中国史学在国际学术界并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中国史学只是帝王将相史。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中揭示的“另一个中国”,在二十五史中看不到;在众多的民国史学家著作中也看不到。所以中国史学并不反映历史的真实全貌。

当然,中国史学不受国际学术界重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历史哲学背离了“吃饭哲学”,史学家并不关注历史上的社会经济问题,并不考虑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所以汗牛充栋的史学著作,没有一部能提供这样的思想启示:

中国历史为什么没有进步与发展?
中国历史为什么只有王朝更替,只有“周期律”的重复上演?
中国农业文明社会为什么长达数千年未能发生质变?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市场经济?中国历代王朝为什么都没有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和平年代里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现象?

上述这些重大问题,都被缺少“吃饭哲学”的史学家“忽略不计”了!

有人嘲笑:中国的历史学家都“不食人间烟火”!中国的史学看上去“琳琅满目”,其实都是“百无一用”!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偏激,却也道出了实情,触到了中国史学的要害问题。

文革后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个巨大成就被一些学者用来大谈特谈“这理论、那模式”。这些学者的说法都脱离了实际问题,都没有看明白实际情况,都是些毫无用处的空话,都不触及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改革开放就是用实际行动实践了“吃饭哲学”,这种实践的结果是解决了吃饭问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商品短缺、经济匮乏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贫穷问题。

想想看,1978年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乡镇企业崛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三个面向”“砸三铁”“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企业承包制”“企业股份制”“三个有利于”以及一年一度的“一号文件”等,这些重大政策思想、重大经济实践,无一不是“吃饭哲学”的具体化。

实际上改革开放几十年,既没有于光远所说的“第一理论”——“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分田单干,哪来的什么理论?也没有萧功秦念念有词的“中国模式”。“模式论”属于无稽之谈。

总结改革开放,没有比李泽厚的“吃饭哲学”更能传神出这个时代的实情实况了——上边强调“吃饭哲学”,下边实践“吃饭哲学”!

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人类有什么贡献,这个贡献就是中国人用几十年的切身经历与全民实践证实了一个万古不易的真理:一个国家背离了“吃饭哲学”,不是走上了邪路,就是瞎折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李泽厚的“吃饭哲学”》 发布于2021-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