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明丨一支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3) - 世说文丛

刘开明丨一支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自然规律难以避免。一批专业队球员进厂,必然引起厂队内部的巨大变化。这些被称为“学院派”的新队员,凭借科班出身的功底和在球场上积累的本领,很快就充实到各个位置上担当了主力。那些土生土长兢兢业业踢球的建队老队员们,到1962年,也就是二十八九岁,虽曾夺得过许多荣誉,可现在大都面临着退回车间班组的不舍和无奈。经过一段思考,老队员也回过劲来了,只是一门心思地盼着厂队好。但蚕蛹破茧、化成蝴蝶的过程,还是充满着碰撞和挣扎。

老队员只留三四个,是考虑到新老交替能够和缓一点,不至于在队里引起大的震荡。此时,带队伍就难。一次参加比赛,依然担任教练的安殿平安排一位老队员打上半场,让同一位置的原专业队员打下半场。这是后者第一次代表厂队出场。他认为自己无论年龄技术体能都应踢全场的,因而拂袖而去,弄得大家面面相觑,相顾无言,气氛十分尴尬。为了此事,这位队员退休后好多年,专门请安殿平吃饭,席间两次敬酒。大家都是为了足球,年轻时意气冲,有许多事情,以后看开了,就好。

足球与田径从不分家。就在这段时期前后,厂队一些队员不但在球赛中表现优异,在田径方面也展现出强劲实力。在青岛市职工运动会上,安殿平的100米跑达到11.99秒,在工农组里屡屡拿第一;三次夺取五项全能(200米、1500米、跳远、铅球、标枪)第一,其中一次打破青岛市记录。戴春藩的100米跑可达12.1秒,110米栏多次拿到青岛市第一名,他的跳远,也能进入前六名。吕崇贤投铅球、掷铁饼的技术水平,在青岛当属一流。戚文灏的长跑,在市一级运动会上总能跑进前六名。另外,鲁宝山参加海军游泳比赛,耐力奇好,获得长距离蛙泳第一名。充沛的体能,坚强的意志,使队员们不以球场生涯为苦,反以为乐事。

在岛城足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下,恰巧遇上国家因为经济困难压缩专业运动队编制的时期,正值当打之年的足球精英从各省、各大军区回到家乡青岛,显示出足球城人才众多的底蕴。各个企业球队抓住机会,千方百计地引进这些队员,颇有点现在的中超各队依靠外援打天下的味道。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中国在国际上受到封锁,奥运会、世界杯均无法参与,足球方面的交流,大都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因而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匈牙利足球学习较多,他们的场上布阵从塔式(一个守门员、二个后卫、三个前卫、五个前锋)发展到WM式(一个守门员、三个后卫、二个前卫、五个前锋、中锋拖后),风行20余年后,已逐渐实行四前锋式和四二四新阵型,在这种气候下,301厂足球球队开始慢慢向新阵型过渡。

1963年年初,厂队又吸收了郁光兴、翟洪志、许文先等新人进队。不久,王维忠接替李志新担任了厂队队长。同年11月初,301厂厂队与上海海军军工厂101厂有过一场友谊赛,结果是0:0。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拼。101厂同样拥有一批专业队队员,而且具备南方球员脚法细腻的特点,令301厂不太适应,只是依靠不断发起的进攻,迫使对方侧重防守,才限制了他们优势的发挥。吕崇贤在这场比赛中,让人们领略到功力深厚的远射本领,这在业余球队中是罕见的。很少见面的兄弟工厂同行球场相撞,比分不重要,好处是加强了交流,相互学习了长处。第二年,厂队作为海军北海舰队派出的足球队,遍访大连、威海、烟台几个属于北舰海防辖区的沿海城市,以期多方面锻炼队伍。厂队与三市多个企业足球强队举行的友谊赛,胜多负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提升了队伍的自信心。

眨眼进入冬季。1963年青岛市足球甲级队联赛中的一场关键赛事,是301厂对沧口银行。厂队的原专业队员悉数首发。大家懂的:这场球输了,厂队发誓重夺冠军的豪言就会沦为笑柄。曾战胜过厂队的对手也想再给301厂一个颜色看看。哨音一响,他们就展开凌厉的攻势,且首先破门,将一分拿在手里。时间一分分溜走,形势非常不妙。这时,人们发现在对方禁区前沿游动的,是22岁的边锋高德镇,他眼见空中传来的过顶头球,一个冲刺穿越对手防线,准备不足的后卫慌忙伸腿阻挡,被人球分过的小高跳起躲过,面对门将,只见他冷静地脚尖一捅,皮球碰了一下左侧门柱,弹进球门。1:1,全场一片哗然,队长李志新激动地从后场一路冲来,抱起只有110来斤重的小高连转了几个360度。最终,根据所胜场次和净胜球数,301厂重夺冠军。从1959年算起,四块金牌到手。在此之前,青岛市还没有哪家球队能够取得如此战绩。

请看1963年11月24日青岛日报第2版发出的消息:“一九六三年青岛市足球甲级队联赛经过五轮十场比赛,已于最近结束,去年的亚军——前进工厂以三胜一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以下名次是:船舶修理厂、驻青某部、四方机车厂、沧口银行办事处。”市里业内行家在报纸上发文评论:“本市各队经过一年训练,在体质技术各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战术变化也较为多样了,都能根据对方的特色采取适当对策,脚法较前更为熟练,破门的准确性也有了提高。”可以看出,大批专业队员充实到各个企业球队,明显提升了青岛市的整体足球水平,也找到了甲级队联赛中比拼更为激烈的原因。 

1964年年初,厂队与八一队在青岛打过一场比赛。场上阵容大致如下:教练安殿平,守门员刘乃成,后卫:吕崇贤、张协纪、李志新、刘建堂,前卫:戚文灏、杜华,前锋:戴春藩、矫欣本、张循纪、翟洪志。替补席:王维忠、王斌、郁光兴、闫惠林、兰学富、辛金泉、王安松、李锡有、郭敦忠。由此可以看出,专业队员打天下的局面,在301厂足球队已然形成。这场球,虽然也输了,可值得纪念的是,厂队攻破了八一队的大门:翟洪志作为前锋之一,向球门处快速穿插,厂队传出的球正好碰到了他的右小腿外侧,一切都在突然中发生,他和对方门将都来不及做出调整,皮球顺着他的小腿折射滚进了网窝。这应该是厂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八一队的破门。一位著名足球记者评论说,“球场上没有偶然,一切偶然都寓于必然。”大家知道,没有相当的技术,要想进入强手如林的厂队打重要比赛,是不可能的。青年钳工翟洪志是工厂自己培养的球员,并不属于主力,但他珍惜打首发的机会,进攻积极,才获得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不能全部归功于“命好”,而是301厂足球队整体实力瞬间的闪现,是集体力量一次另类形式的爆发。多年以后,球队朋友还津津乐道地回味着这个球。小翟对这个球则毕生难忘。他享受了足球的快乐。

戚文灏是个事事仔细的人。他珍存下来的一张黑白照片的题头赫然写道:“北海舰队足球队  于上海留念  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照片中领队手里的锦旗上书“一九六四年海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足球第二名”。老队员们看着照片上的人头回顾:这支球队,大部分由301厂的队员组成。  

1964年的青岛市足球甲级队联赛,于12月13日上午在第一体育场开始。参加这次比赛的有:前进工厂(301厂)、船舶修理厂、四方机厂、人民银行市分行、市商业局,解放军海军足球队也将参加比赛,但不计名次。与此同时,山东外贸、青岛船厂以乙级队前两名的身份,升入甲级队。如果不包括海军队,上述7支队伍,是青岛当时最强大的足球队。

足球是高风险对抗性运动,运动员身体遭受的碰撞,为大多数体育项目所不及,伤病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场上的每一个人。一次在第二体育场,厂队与红星船厂队交手,主力前锋矫欣本在门前大力抽射,被对方奋力出击的门将撞在小腿胫骨上,球进了,矫欣本也重重摔倒在地。他还想爬起来,一阵刺骨的剧痛使他无法站立,被紧急送往青医附院,诊断为严重骨折。手术后他感觉行动不便,又去济南大医院二次手术。这次重伤,使他遭受了肉体上的痛苦,几乎耽误了整整一个赛季,也影响到日后他在厂队发挥的作用。

六十年代初期,青岛足球队的教练,是曾任山东队教练的唐纪青。他选中的队员中,包括301厂个人技术最为出色的戴春藩和戚文灏,进入大名单的,还有厂队的刘乃成(守门员)、郁光兴。矫欣本参加过1964年在青岛举行的全国乙级联赛。1966年春末,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厦门赛区的有十二个队,只有青岛是业余队。唐纪青根据戴春藩的身体条件和动作特点,专门设计出转体凌空射门的独门技术,在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青岛队杀出重围,获得来之不易的第六名。在这次联赛中,戴春藩、戚文灏和四方机厂的李天恩、周统林、银行系统的吴胜泰以及山东外贸的几个队员一起,撑起了青岛队的脊梁。厂队的刘乃成(守门员)、郁光兴属于替补队员。厂队初建时期的队员孙谊,随队一同出发,应赛会邀请参加了赛区的裁判工作。

令人稍觉遗憾的是,从1964年到1966年,301厂都没能拿到青岛市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只是在亚军和季军之间徘徊。强中更有强中手,引进的专业队员更强,单位待遇更好的队伍占得了先机。这时候,没有专业队员压阵的球队,要想打进青岛前六名,难于上青天。当时的岛城四强,大致归于301厂队、山东外贸队、沧口银行队、船舶修理厂队(或者四方机厂队)。虽然常有不大的变动,301厂一直牢牢立足于三甲之内。1965年7月,海军301工厂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八工厂。

1966年是文革的发生年,社会秩序很快一片混乱,体育活动陷入停顿。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足球队员们朝夕相处,声气相通,观点相似,很容易抱团,4808厂足球队的队员,绝大多数加入了厂内两大派群众组织中的一派。文革前后,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4808厂足球在青岛市有名,4808厂则更有名。此处不赘。即使在那段揪斗当权派、武斗时断时续的日子里,足球运动也没有完全禁绝,因为青岛人热爱足球。1967年,拥有众多原省队选手的银行队、外贸队组成青岛联队,与山东足球队在第一体育场有过一次交锋,结果2:2平分秋色。在这场业余队与省队的正式比赛中,青岛队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与专业球员相差无几。

1969年年底,在八一足球队交替穿着军装和运动服度过10年,当过该队队长的林维玉,退役回到家乡青岛。他接着来到4808厂报到,被分配到电工车间当工人。这年,他27岁。

这个阶段,虽然文革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可文体活动正逐步解冻。4808厂此时已经由海军北海舰队派出的军管会管理。1970年春节,青岛市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足球邀请赛,正月初二,厂队与原八一队队员鞠连祥、李文锦领衔的国棉一厂球队赛了一场。林维玉作为4808厂的队员,第一次现身于青岛的足球场。老朋友多年没见,冯妇技痒,脚底生风,老战友们在球场上跑起来格外兴奋。这次邀请赛之前,又一批队员退出厂队,新加入厂队的有来自北京体师院、进厂后干电工的迟志春,以及更早一点进入厂队的电工胡晓海、李寿山、王树全,钳工刘国滨、许文先,木工陈学勤、锅炉工戴春雷。其中,李寿山和陈学勤在青岛10中读初中时,接受了岛城名宿金天民老师的足球启蒙教育;刘国滨(八一队名将刘国江之弟)入厂前,在青岛业余体校经受了三年专业足球训练。厂队在青岛春节足球邀请赛上不负众望,获得“双丰收”,即第一名和风格奖。自此,厂队恢复了较为正常的活动,一周至少两次集中训练。

在那个年代,八一队的声誉仅次于国家队。林维玉的位置是主力后卫,转战南北,历经数百场比赛,包括同外国球队直面交手,人也比较老成,很快就得到工厂领导层的肯定。他在担任厂队主力的同时,一步步接手了厂队教练的工作。他把八一队的技术特点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军工厂的业余球队,为这支队伍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1年5月的一个周日,厂队应约跟山东队比赛。省队的领队、教练都来了。第一体育场对外售票,票价一角,全场早早就坐满了人。4808厂军管会领导得知职工们喜欢厂队,便顺应民意,专门下发通知:平日正常休息的周六不变,应该上班的星期日放假一天,希望大家去看球。在市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厂军乐团、锣鼓队提前赶到一体,双方队员还没进场,开了锅似的气氛便感染了周边的观众,十分抢眼地展现出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现场有人感叹:4808全厂都是球迷!

省队采取当时盛行的四二四阵势,出场阵容为:守门员苗德树、右后卫尉民生、右中卫马德庆、左中卫邢天恩、左后卫烟台小胡子(大名忘记了)、右前卫王世先、左前卫初廷福、右边锋孙云廷、右内锋韩同江、左内锋任宏生、左边锋是一位济南籍选手,其中有几人早已是大名鼎鼎,队中主力几乎全上。4808厂阵容:守门员李寿山、右后卫胡晓海、左中卫林维玉、右中卫张协纪、左后卫郁光兴、右前卫许文先、左前卫戚文灏、右边锋陈学勤、右内锋刘国滨、左内锋张循纪、左边锋戴春藩。平心而论,全队实力明显弱于对手。

万众瞩目的大战开始了。大约上半场30分钟,省队刚过中线,因厂队贴身紧逼,致使省队在球场右侧传球失误,厂队刘国滨一个前压冲至大禁区外,观察到门将的站位靠前,果断起脚,皮球在空中均衡地翻滚着直逼球门而去,门将苗德树望着头顶根本够不着的皮球,一点办法也没有。远距离吊射成功!1:0。这粒进球,极大地鼓舞了队员的士气,他们跑动得更积极了。不过,上半场临结束时,省队孙云亭依靠过人的单兵作战能力,扳回一城。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厂队张协纪为了救险,跳起争抢头球,与对方撞在一起,头部鲜血流出,滴到上衣领子上,他下场叫医生给缠了几圈绷带,回场继续战斗。下半场厂队获得角球,乱军中,厂队张循记一个狮子甩头再得一分,2:1。5分钟后,省队任宏生回敬一记势大力沉的头球,再次扳成平手,2:2。省队不要平局,极力想拿下比赛。下半时快到点了,厂队戴春藩在一片“11号,小戴进一个”的呼喊声中,迅疾发出角球,省队邢天恩抢先卡位拔地跃起,头球解围顶出,没承想球未落地,反被刘国滨半转身凌空打出致命一击,3:2!全场为之沸腾。山东队真急了,在余下的几分钟里,发动多次进攻,4808厂的观众紧张地全站了起来,但厂队全线退缩密集防守,直至终场哨响,守住胜局。比赛结束,林维玉率领全体队员手执毛主席语录,向全场观众致意。

对省队而言,结局是苦涩的,对厂队来说,获得了足球场上空前的胜利,创造出足以彪炳史册的重大功绩。这场重要比赛,为第二年以4808厂队为班底成立海军足球队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插图.png

1973年春,厂足球队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队参加全国足球分区赛,全队身着灰色军装,精神抖擞地拍了一张“全家福”。



刘开明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刘开明丨一支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3)》 发布于2021-3-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