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丨白居易等词八首(历代文学名家之二) - 世说文丛

张宣丨白居易等词八首(历代文学名家之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念奴娇·白居易①

香山居士,为民造福祉,修堤拦坝。开凿水渠治六井,描绘乡村图画。国事诤言,嘲讽权贵,直贬至司马。寄托天子,奈何兼济难达。
墨迹淋漓三千②,浩歌叹咏,浅显入广厦③。沦落飘零琵琶女④,梦啼妆泪愁煞。长恨回旋,缠绵悱恻,荒淫误天下。奢靡无度,庙堂迟早坍塌。

注:
①解题: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加上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由此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达则兼济天下)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在杭州刺史任内,白居易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又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享年75岁。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②墨迹淋漓三千:指白居易留下3000首诗。
③广厦:老百姓的家。杜甫有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琵琶女:指白居易诗《琵琶行》的女主角。
长恨回旋:指白居易诗《长恨歌》婉转动人的故事。

石州慢·刘禹锡①

故国山围,潮打空城,旧时明月。乌衣巷朱雀花,世事沧桑终别。千寻铁锁,末了一片降幡,六朝兴废谁关切。叹淫逸骄奢,古今多重叠。
乌咽,百虫迎暮,万叶吟秋,苍凉凄绝。废井苔寒,露滋荒园时节。冷风萧瑟,远眺淡雾浓云,心则如水天空阔。愤起而惊秋,与邪凶一决。

注:
①解题: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生于河南郑州荥阳,中唐时期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进士及第后,曾任释褐太子校书、淮南记室参军、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流放朗州、连州等地达二十三年。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石头城》《陋室铭》,《西塞山怀古》《竹枝词》《乌衣巷》《秋声赋》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本词说明:刘禹锡屡被贬谪流放,却旷达乐观,甘于淡泊,与权贵集团争斗。词的上阕主要词句化自他的著名诗作《石头城》《乌衣巷》《西塞山怀古》。下阕主要词句化自《秋声赋》。

玉蝴蝶·柳宗元①

无奈革新遭挫,永州被贬,几许凄惶。却著宏篇,封建论②震八方。众诸侯、割据称霸,分封制、危及中央。难免亡。若郡县制,帝国强梁。
沧桑,抒情借景,小石潭记③,沈邃悲凉。水声鸣环,往来翕忽鱼游遑。坐潭上,凄神寒骨,难久待、孤独彷徨。读华章,雄深雅健,袅袅清商④。

注:
①解题:柳宗元,字子厚,(773—819),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有《河东先生集》,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共同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805年4月,宦官俱文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8月5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之后,柳宗元先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游历永州山水,写下《永州八记》。他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②封建论: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各地藩镇极力鼓吹要恢复周以前的封建制度,反对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柳宗元为此写下了此文,对“分封制”进行分析,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
③小石潭记: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④清商: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民族传统音乐。

凤凰台上·杜牧①

鹤舞长空,俊朗飘逸,诗歌恰似其人。忆赤壁、东风倦怠,铜雀春深。渭叹秦淮犹唱,后庭花、亡国之音。聆听者,豪门显贵,往事良箴。
阿房宫巍然立,依骊山,亭台楼榭皇宸②。集嫔妃,弦歌朝夜,晓绿鬟云。玉石锱铢任弃,甚可惜,一炬全焚。秦终灭,试问是谁族秦?

注:
①解题: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其代表作有:《清明》《秋夕》《山行》《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寄扬州韩绰判官》《阿房宫赋》等。本词一些句子系化用杜牧诗句和阿房宫赋词句。
②皇宸:皇帝的居所。

浪淘沙令(变体一)·李商隐①

日暖蓝田②,恋别梦中。春蚕蜡炬③死生同。似海深情叠浪起,相思千重。
最美夕阳红,晖映青松。黄昏④之后夜朦胧。屡贬仕途心怅惘,置散疏慵。

注:
①解题: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858)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惟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如《夜雨寄北》《嫦娥》《无题》《锦瑟》等。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②日暖蓝田:取自李商隐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蜡炬成灰泪始干。”(《锦瑟》)
③春蚕蜡炬:取自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④夕阳、黄昏:取自李商隐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高阳台·柳永①

宿柳眠花,斟勺低唱,且遣无限焦忧。一醉疏狂,伫楼望极春愁。长亭雨歇都门饮,泪潸然,催发兰舟。语凄幽。万种风情,难以啁啾。
天涯浪迹行独立,甚旷达潇洒,江淮寓流。形胜东南,风帘画桥沙鸥。三秋桂子荷花绿,夜菱歌,羌管悠悠。清嘉尤。偎翠依红,楚馆秦楼。

注:
①解题:柳永(约984—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屯田员外郎等职。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鹤冲天·黄金榜上》《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等。
本词一些词句,化用了柳永上述前三首的一些名句。

烛影摇红·欧阳修①

改革艰难,几多喋血随风去。孤忠许国击奸贼,刚正青松矗。新政未成遭黜②,自信在,百折不屈。建言抑恶,除弊固本、盼朝廷悟。
太守文章,挥毫万字樽前舞。画眉深浅戏芳丛,旧恨新欢妒。亭刻醉翁自娱,乐山水、悠游朝暮。繁阴遇飓,霜雪蒙尘,安之若素。

注:
①解题: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他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1072年9月22日逝世。
②新政未成遭黜: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三年(1043),出任右正言、知制诰。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庆历五年(1045),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使得官民称便。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过秦楼·苏轼①

磊落光明,不惊荣辱,为宦予民关切。乌台贬徙,海角开拓②,落地扎根兴学。诗作涌溢豪情,堪与周郎,同酬江月。望琼楼冷彻,良宵宁寂,共婵娟惬。
精律赋、跌宕雄浑,磅礴奔放,赤壁浅吟奇绝。临江酾酒,横槊吟诗,一世俊雄终灭。如享山间月明,江上风清,岂非欣悦。袅袅携大作,宛飞鸿踏泥雪。

注:
①解题: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元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唐宋八大家”、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②海角开拓: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兴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2021年3月8日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宣丨白居易等词八首(历代文学名家之二)》 发布于2021-3-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