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明丨一支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5) - 世说文丛

刘开明丨一支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5)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人类社会经受巨大灾难以后,总会得到适当的补偿。违背天理人伦的十年动乱走到了尽头,整个社会秩序迅速恢复正常,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喜欢参加、观看体育比赛,表达了他们欣喜的心情。1979年秋天,国家举行第四届全运会,山东足球队在太原举行的预赛中七战皆捷,进京决赛战胜北京队,夺下这届全运会469枚金牌中分量最重的那一枚。为此,国家体委授予山东足球队“勇攀高峰运动队”称号。当时电视机尚未普及,向省队输送球员最多的青岛人从广播和报纸上得到这一消息,奔走相告,足球城的热度更加升温。

1980年5月,4808厂足球队与专业队济南部队足球队有一场交锋,0:0打平。这场球,此前进厂的王新生、刘德录、董若武、于崇善、戴仁强、张宪利、王锡仁、焦宁涛、刘文国、王祖春、贾书明等年轻队员,大都得到上场机会,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足球才华。此前不久,厂队的队长,换成了可以称为老将的10号陈学勤。继续留用的老队员有刘国滨、胡晓海、李寿山等。这时候,1960年代初期进厂的那批“学院派”,即从专业队来厂的球员们,多数接近不惑之年,工厂领导层已做好更新队员的计划。同年,以上述年轻人为基本队伍重新组建了厂足球队。这是厂队自1953年建队以来的第二次换血。戴春藩,这位戴着眼镜踢球,身披11号战袍征战近二十年,面孔却依然白皙,立下赫赫战功的快马左边锋,也与战友依依惜别。戚文灏,这位相貌身材与上海上港队外援奥斯卡有几分神似的前卫,脚下功夫极为突出的拉丁派球员,也告别了球队。

同年5月4日,经过重组的厂队以崭新的姿态经8天苦战,在1980年青岛职工足球赛上夺取冠军,亚军由青岛纺织局队获得(见《青岛日报》1980.5.4第2版)。须知,就在1月份,纺织局队代表青岛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足球丙级队冠军赛,先后以3:1战胜强手长春队、武汉队,在决赛中夺得第六名,受到国家体委的奖励。由此观之,厂队这个冠军的含金量,并不算低。这是厂队引以为傲的八十年代六连冠的第一冠。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也为解决工厂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经青岛市经委批准,4808工厂综合加工分厂于1980年3月25日成立,经济性质为集体所有,独立核算,即俗称的大集体。为进一步扩充厂队力量,经过工厂的积极操作,当年年底,青岛少年业余体校(教练为王汝晨、应仁德)毕业的衣伯俊进厂,同样于该校毕业的康立深等人于第二年1月份进厂,他们都被分配在分厂工作。1982年,属于青岛青年队(教练为赵书田)的王军、陈博、郭海进入工厂,王军在分厂,陈博、郭海分别去了起坞车间、电工车间。这些20岁刚刚出头的青年才俊,童子功加高师悉心栽培,犹如锥处囊中,很快就在厂队打上了主力。4808厂足球队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如此英姿勃发、生机盎然的队伍,让轻易不大露出笑容的林维玉高兴得合不拢嘴——下一步,就是如何展现他们价值和集体力量的时候了。

在阐述应该如何培养人才的时候,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对于少年要以体育为主,首先把身体练好。这是一部在西方影响仅次于《圣经》的大书。那个年代战事频仍,岁月残酷,男人需要剽悍善战才能活下来。再看看《掷铁饼者》等雕塑,人物的明显特点,都是高大的肌肉男。和平年代,不用上战场厮杀了,所以天津汉子左树声吼出一声:你是男人吗?是男人你就去踢足球!在体育上,少年启蒙时期的动作靠肌肉记忆力形成,是习惯性的,就像打地基,这种习惯一旦固化将贯穿孩子的一生,永志难忘。所以一位国家领导人指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康立深这帮年轻人,从读初一时就进入少体校,训练场地在青岛第二体育场,教练是原国家队、山东队的主力队员,专业程度是足够的。放学后不回家,而是一起来到第一体育场的地下室(后来搬进附近盖起的平房),在这里集体吃饭睡觉写作业,第二天早上再到二体训练。每周安排几个半天,到一体附近的南海路5号那座楼里集中上文化课。这种半专业形式的训练方法,为他们日后的足球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体校毕业后,他们返回各自学校的高中就读。据了解,他们中间的优秀者,以后有可能进入山东队,怎奈省队考虑,1956年前后出生的队员戴仁庆、李玉森等退役后,准备招进1963年前后出生的队员,所以生于1960年的这帮少年,掉“空”里了,唯独康立深的体校同班同学国作金是幸运儿,他于1977年进入山东省二队。再以后,果然在1980年,同样是青岛少体校十六七岁的刘乐阳、矫春本、杨为健等进入省四队。

高三毕业找工作时,青岛有的大企业纷纷瞄上从体校出来的少年英俊,许以优厚的经济条件,希望他们为自己的足球队效力。有的企业还许诺,一旦结婚优先提供住房。但“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思维还是占了上风——既然练的是足球,就希望去一个有高水平球队的企业,这样才有可能圆自己少时的梦,至于经济条件,这帮涉世不深的大男孩考虑得没有那么多。分析起来,这种心理倒也契合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阐述的“归属和爱的需要”理论,于是,他们宁肯进入大集体编制的4808厂分厂,也不愿选择缺强队而经济条件好的国有企业。多年以后问道,对于年轻时候的选择后不后悔?他们大都这样回答: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这也是命。

1981年,青岛市举办了市职工足球邀请赛,经过88场激烈争夺,取得前六名的是:前进船厂(4808厂)、纺织局、外贸局、电视机总厂、公用局、北海船厂(见《青岛日报》1981.11.10第1版)。这六支队伍,基本能够代表青岛企业足球的最高水平。

俗话说福无双至,其实并不尽然:1982年,原山东足球队主力后卫、参加过四运会夺冠比赛的李玉森,入选过中国青年队、山东队的韩建家,原山东队队员丁金佩进入4808厂,前两人被安排在钳工车间,小丁到起坞车间。厂队实力更为强大。1982年全年,厂队满血复活,无论在哪种比赛中,胜多平少,一场未负,实力明显踞于其他球队之上,开始了再攀青岛足球高峰的一段历史。 

也就在这一年,青岛体委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企业职工足球联赛,全市计有96个队报名参加。根据这个数目,市体委计划先举行循环赛,进入前十二名的定为甲级队,参加第二年的甲级队比赛。同年,厂队应约跟山东海洋学院足球队在该校踢教学比赛,教练林维玉正想利用这个机会试训一下各个新队员。康立深被安排踢前锋,他上半场就打进三球,其中一球是在几乎没做调整的情况下,距球门约15米处右脚打凌空,皮球呈九十度角折射入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林维玉目睹了这记远射,当即用手指着康立深表示:以后厂队比赛,你上。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就在这座位于大学路东侧的球场(当时属于山东大学),崔岱志领衔的青岛队与延边队有过一场交锋;四分之一世纪后,出自同一个工厂的足球精英,再次在同一场地显露出锋芒,展现该厂足球事业种子绵延,代有才人的前景。1982年11月1日,青岛12个甲级队捉对厮杀,厂队战胜铸造机械厂队后,决赛中与北海船厂队相遇,康立深独进两球,厂队以2:0胜出。这是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市第一届职工足球甲级队比赛,意义重大。捎带说一句,足球底蕴深厚的北船队经过这次失利,严重影响了以后的发展。

1982年11月28日的《青岛日报》头版报道:“市职工足球比赛于(11月)24日结束。65个基层代表队的1100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是我市历届足球比赛规模最大的一次。通过比赛,今年获得足球甲级队称号的12个队是:前进工厂(4808厂)、四方机厂、航务二处、油漆厂、铸造机械厂、北海船厂、电子元件一厂、缝纫机厂、公交公司、邮电局、制钉厂、针织七厂。”这是厂队八十年代取得的又一个冠军,三连冠产生了。

“1983年的青岛市职工足球甲级队比赛于三月十九日开始,经过七轮共四十二场比赛已于二十二日结束。四八0八厂获得冠军,四方机厂获得亚军。”(见《青岛日报》1983.4.24第1版)。比赛过程中,厂队战胜铸机队,跟四方机厂队打平,计算小分,夺得冠军称号。这是厂队在青岛首届甲级队比赛中收获的第一个冠军,也成就了四连冠的战绩。

按照规定,以4808厂队为主体组成的青岛队,在本市参加了全国足球分区赛(相当于全国乙级队比赛)。参赛队有7个:云南队、江西队、西藏队、广西二队、南京队、广东二队、青岛队,唯有青岛属于业余队。按规定,比赛每逢单日下午在第二体育场和海泊河体育场同时进行。大战前夕,青岛队教练林维玉对大家说:“人家都是科班,我也不要求你们非要打进第几名,只要能发挥出训练水平,就行。”比赛中,全体队员放下包袱,破除迷信,不畏强敌,做到了超水平发挥。

据1983年5月30日的《青岛日报》第1版:

“本报讯   全国足球分区赛青岛赛区于五月十七日揭开战幕以来,经过七轮二十一场紧张激烈的角逐,于昨日(五月二十九日)结束,广东二队、云南队、江西队分获前三名。青岛队获得第五名。”

最后,广东二队和云南队得到10月份赴石家庄参加全国联赛的资格。赛后分析,青岛队在比赛中恰恰分别战胜过这两个队,也输过其他队几场,比分与三、四名相同,只因多失了3个球,才排在第五。这个名次,可算是青岛足球多年来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的较好成绩。与强手过招的历练,极大增强了厂队在今后征程中的实战和应变能力。同年9月,4808厂队以青岛职工足球甲级队比赛冠军的资格,参加了在济宁市举行的山东省职工基层足球比赛,对手均为省内各市代表队。青岛队(4808厂队)踢得气势如虹、勇猛顽强,一场未败,但计算小分时,被排在省城济南队之后,只拿到亚军。

这年,厂队在有16个队参加的市南区第二届”民办公助“足球赛中,还打了一场有趣的比赛:与山东外贸队在争冠时狭路相逢。11月22日下午,两队在第二体育场摆开阵势。为此,《青岛日报》刊发通讯,题目是:《龙争虎斗  紧张激烈——记市南区职工足球比赛冠亚军争夺战》。文中写道:“一支是曾代表我市参加过全国足球分区赛的4808厂,另一支是拥有多名原山东队队员的山东外贸局。4808厂队员在前场左侧得球,一脚传中,外贸队守门员快速出击,对方队员(10号于崇善)巧妙地用头往后一顶,球越过守门员飞往禁区,12号队员(康立深)快步赶到,迎头一顶,球入空门。两分钟后,外贸队员在对方门前混战中起脚劲射,球碰到防守队员腿上,改变方向飞入网底。1:1。下半场30分钟后,外贸队体力下降,对方大举进攻,但外贸队发动一次快速反击,17号冲入禁区被绊倒,获点球,14号主罚,被门将(郭海)判准方向将球守住。点球决胜负中,外贸局五罚四中,4808厂四罚两中,外贸局以总比分5:3胜出。”(见《青岛日报》1983.11.27第3版)。结果,全国分区赛第五名、全省亚军、全市冠军,在市南区只拿到老二。分析起来,厂队这次输在经验上。

1984年,青岛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消息令人振奋,岛城足球运动日趋活跃。年初,《青岛日报》记者发表记者通讯,对本市的老年队作了生动描述,题为《雄心犹在  干劲又添——记青岛市元老队》:“……在元老队23名队员中,除4人担任专兼职教练外,其余队员都对本单位开展足球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如在马承和、李志新、安殿平、杜华4人的带领下(此处有误,应该主要是在林维玉带领下),4808厂连续多年在市级足球比赛中夺冠;省外贸机械车队队长郭承文,带头踢球,把这个单位的足球运动搞得十分活跃,在省外贸基层单位足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北海船厂的元老队员胡奕明在本厂广泛开展足球运动的基础上,组织了老年足球队……”(见《青岛日报》1984.2.2第2版)。

4808厂足球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年春天,《青岛日报》刊登消息介绍:“青岛染料厂长跑队、男子篮球队和4808厂男子足球队,被评为全国职工业余优秀运动队。评比活动由全国总工会发起,24个省市自治区总工会和‘火车头’‘银鹰’体协参加评选”(见《青岛日报》1984.3.4第3版)。须知,此时全市有1178个企业足球队,甲级队就有12支,独有4808厂足球队入选。这已经是层次很高的国家级荣誉了。

早在1983年,厂队主力前锋之一的王军入选南京部队足球队(康立深因故未去),原山东队主力前锋王德章于次年进入厂队,正好接替王军的位置,全队的进攻力量更加锐利。厂队正处于顺风顺水的发展中,工厂领导层分派一位党委副书记和厂工会主席共抓足球。技术全面、发挥稳定的原山东队主力后卫李玉森,成为厂队新任队长。即将春暖花开的一天,《青岛日报》刊发消息:“本报讯  1984年青岛市职工足球甲级队比赛,于昨日在第二体育场结束。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4808厂获得冠军。通过这场比赛,将选拔组成青岛市职工足球代表队,参加今年9月在本市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职工足球比赛。”(见《青岛日报》1984.3.30第1版)。看来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突然,一次重大挫折降临了。

这年4月22日《青岛日报》第3版,在“简讯”专栏里登出简短的26个字:“海军足球选拔赛于最近结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分获第一、二名。”(陈象斌)。看似平平淡淡,但对厂队队员们的冲击,却犹如一场海上风暴。当年,海军政治部准备重组海军足球队,以参加全国全军足球大赛。海军北海舰队根据厂队近几年的战绩,决定仍让厂队代表北舰参加海军足球选拔赛。厂队(北舰队)在势如破竹地轻取东海舰队队和海军航空兵队之后,遇到最后一个对手——南海舰队队。此前,南舰队以2:0胜东舰队,0:0平海航队,气势稍弱于北舰队。海军方面上上下下都对北舰队寄予厚望,气氛一片乐观。请看时任南舰队教练陆学成多年后的回忆:那天风好大。林仔(昵称)打入第一球。过半场,他借助顺风有一次射门,球改变方向,擦着对方队员的腿滚进网里。笫二球是陈彬进的,他在门前乱军中抓住机会射入。0:2。北舰队(厂队)失去第二次代表海军队的资格。一手好牌,打了臭球。一些年轻队员难以接受,当场失声恸哭,现场好不凄凉。厂里一帮球迷议论,连大风都帮着南舰队。其实,厂队一直是压着对方打的,实力一点不弱于他们。为什么几次绝佳的机会都没把握住?是想赢怕输的心理,毁了全队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关键时刻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大把的机会白白浪费,必遭惩罚,不要总找客观原因。对方虽然处于守势,但就是来拼的:能进球更好,输了也不遗憾,没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人家就是抓住了仅有的两个机会,连续破门,又能怪得了谁?正是输也在心理赢也在心理。

南海舰队队凭这场生死战获得选拔赛冠军,随后代表海军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联赛武汉赛区(部队组)比赛,获第一名,之后又在昆明参加总决赛,获第五名。这是海军历年组队参加全国和全军足球比赛,成绩最高的一次。荣誉证明,这支队伍确实具有相当实力,代表海军队出战当之无愧。海军文化部通令嘉奖,南海舰队首长接见全队并合影留念,陆学成作为主教练和部分主力队员得授三等功。

擦干眼泪,增进见识,继续踢球。不久,王德章、康立深、衣伯俊、王新生进入以原山东队队员为主组成的青岛职工足球队,由于厂队是当年的全市冠军,入选队员在全市各企业中最多。该队聘请林维玉为主教练,之后参加了1984年9月份的山东省第二届职工足球赛。征战中,王德章作为前锋发挥突出作用。最终,青岛队夺得这届大赛的冠军奖杯。

图片1.png
1983年厂队巅峰状态时,代表青岛队外出比赛,于深秋游览曲阜孔庙的合影



刘开明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刘开明丨一支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5)》 发布于2021-3-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