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音乐之都维也纳随笔(1)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音乐之都维也纳随笔(1)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010年6月5日早餐后,我们乘车从捷克布尔诺出发,直奔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路上见了些山清水秀、树绿花红,到达目的地时已近中午。

维也纳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四周森林环绕,郁郁葱葱。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多妩媚。维也纳素有“多瑙河女神”之称,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1873年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微信图片_20210405233225.jpg
金色大厅

我们首先来到维也纳贝森多夫大街12号参观维也纳音乐厅。这是一座三层楼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用红黄两色的建材相间砌成。仿佛从奥林匹斯山上飞来一群音乐女神,落到檐头上,化为一座座精美的雕像。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大厅内部装修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以金黄色为主调,天花板上、墙壁上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油画、金色的塑像,装饰精美,富丽堂皇,被称为“金色大厅”。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70年1月6日,在这里举行音乐会首场演出。从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金色大厅举办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并向全球直播,世界各地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在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悦耳动听的美妙乐章和金碧辉煌的室内装修为人们提供了听觉、视觉双重享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等许多音乐大师,都曾在此度过多年的音乐生涯;我国歌唱家宋祖英、谭晶和钢琴演奏家郎朗先后在此向世界展示过来自东方的艺术魅力。

金色大厅——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向往的音乐圣殿!
 
音乐之都

维也纳的名字和音乐家连结在一起。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阿诺尔德·勋伯格、克热内克等一大批音乐家在维也纳出生;海顿、勃拉姆斯、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等一大批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创作;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维瓦尔第等一大批音乐家在维也纳地下长眠。维也纳绿意葱葱,溪流潺潺,鸟的啼鸣,泉的呜咽,给音乐家提供了创作灵感,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一大批著名乐曲在维也纳诞生!

音乐大师遗风所及,维也纳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维也纳有海顿博物馆、舒伯特博物馆、贝多芬纪念馆、莫扎特纪念馆等众多音乐家的博物馆、纪念馆;维也纳的公园里、广场上有有舒伯特、斯特劳斯、贝多芬、约翰·斯特劳斯等众多音乐家的雕像、塑像;维也纳的许多街道、礼堂、会议厅等都用一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水平一流的交响乐团;维也纳天天都有正式的交响乐、歌剧、合唱等演出;维也纳几乎是家家有钢琴,处处有歌声,大街上、公园里,美妙的音乐混着花草的芳香在空气中飘荡……维也纳处处时时散发着音乐的魅力!

这是一座浸泡在音乐艺术里的城市。人们酷爱音乐,连女士们走路都步态轻盈、腰肢袅娜,好像在跳舞;说话时声音曼妙、悦耳动听,仿佛在唱歌。是啊,她们从小在音乐的浸润中长大,音乐因素已经渗透到灵魂中,溶化在血液里,化作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她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音乐因素,自然是与众不同。未婚的青年们,如果你真的喜欢音乐,就到维也纳娶一位姑娘回家,幸福和快乐将伴随你的一生!

维也纳对于音乐艺术的贡献,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望其项背。维也纳——世界著名的 “音乐之都”!
(待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音乐之都维也纳随笔(1)》 发布于2021-4-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