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音乐之都维也纳随笔(2)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音乐之都维也纳随笔(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3  维也纳城市公园

看完金色大厅,我们来到维也纳城市公园。公园面积很大,波光粼粼的维也纳河从园中缓缓流过。高大的橡树、山毛榉遮天蔽日;芬芳的玫瑰、郁金香争奇斗艳。花蝴蝶在花间飞舞;白天鹅在湖中戏水。公园里有一座高252米的多瑙塔,进入电梯45秒便可到达塔顶。从塔顶四周眺望,远方阿尔卑斯山的冰峰雪岭和近处多瑙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史蒂芬大教堂、霍夫堡皇宫、美泉宫等宏伟建筑历历在目。今天是星期六,公园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绿荫下、花丛间一对对情侣手牵着手呢喃细语;草坪上、水池边,老人们脱去外衣在温暖的阳光下沐浴聊天。
斯特劳斯.jpg

公园如同一座雕塑展览场。漫步园中,林间路旁随处可见一些塑像。最著名的是公园南大门内,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小约翰·斯特劳斯的镀金塑像。斯特劳斯身材适中,着燕尾服,长长的鬈发,上翘的胡子,手持小提琴,全神贯注地演奏,《蓝色多瑙河》美妙的旋律仿佛正在他的琴弦上欢快地流淌。塑像后是一座大理石拱门,门上有一座由十几个青春年少的男女全裸浮雕像构成的群雕,他们有的在拥抱,有的在亲吻,有的在凝思聆听,有的拉着手翩翩起舞,欢乐的男女全都陶醉在梦幻般的音乐世界里。浮雕自上而下由浅及深,仿佛空间由远及近——平面上塑造出纵深的立体感,有如电脑里的3D效果。

1999年昆明举办世界园林博览会,奥地利的园林艺术家曾把这座群雕的复制品立在奥地利园林展区内,供中外游客观赏。 

人们纷纷和小约翰·斯特劳斯金像合影,拍照的游客排起了长队。我站在塑像前默立良久,注视着雕像的每一个细节,力争把眼前一切印到我73岁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的脑子里。

马利亚女王.jpg

4  玛利亚·特蕾莎广场 

离开维也纳公园,我们来到维也纳市中心的玛利亚·特蕾莎广场。广场是为了纪念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蕾莎建造的。广场中央高高的台座上是女王的铜像,她面南而坐,头戴皇冠,手持权杖,面容端庄,目光炯炯,威严中透露出几分慈祥。 

广场左侧是自然史博物馆,右侧是艺术史博物馆,两个博物馆就像一对双胞胎,外观完全一样,只有门前的雕塑不同。马路对面是的霍夫堡皇宫,皇宫的雄伟壮丽见证着哈布斯堡王朝【注】昔日的辉煌。现在的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

18世纪40年代,历经了漫长的12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已是强弩之末。1740年10月29日,心力交瘁的查理六世驾崩。他没有儿子,已有3个孩子并且怀有身孕的玛利亚·特蕾莎公主(1717—1780)继任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23岁的她从此开始了40年的王者生涯。勤奋的玛利亚·特蕾莎一边打仗(先是和普鲁士、法兰西、西班牙打了8年,后来又和土耳其、波兰打了7年),一边生孩子(先后生了16个子女),还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把一个贫弱涣散的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她的名言是:“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平庸的和平”——她用战争换来了和平,换来了奥地利的长治久安;凭借她卓越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使濒临败落的哈布斯堡王朝重新焕发了活力,奠定了奥地利大公国成为后来奥地利帝国的基础,赢得了世世代代奥地利人的钦敬和爱戴。

她身边的亲人也同样了不起。她的丈夫和儿子先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她16个子女中的11个女儿,为了纪念圣母,都叫“玛丽亚”,这些“玛丽亚”们先后都嫁给了欧洲各国国王,成为王后。玛利亚·特蕾莎因此被称作“欧洲的丈母娘”。那位1793年10月16日在巴黎协和广场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一起走上断头台的王后玛丽亚·安托瓦尼特,是她红颜薄命的小女儿(她的第15个孩子),死时只有38岁;有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后、奥地利皇后、德国王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王后等五个头衔的玛丽亚·特蕾莎·卡罗莱纳·朱塞平娜是她的外孙女;拿破仑·波拿巴的第二任皇后玛丽·路易莎,则是她的曾孙女……

我举起相机从正面侧面拍下多幅照片,脑海中翻腾着玛丽亚·特蕾莎女王的丰功伟绩。心想:这个女人不简单,堪比中国武则天。

【注】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公元6世纪-19世纪初),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摘自网络

5  湖畔小憩

下午4点我们离开维也纳,一路向南进入阿尔卑斯山区。路边是高山深谷,冰峰雪岭,溪流湖泊,树林草地,一派山区风光。

中途在一个美丽的湖边休息,大家下车观景。湖水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静静地躺在长满绿树的山谷里;几朵云被枝叶挂住停留在树梢上;夕阳在复制了蓝天白云的水面上涂了一道闪亮的金带。——大自然的巨笔一挥,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岸边有一座绛紫色的小木屋,小木屋前是米黄色的木栈道,木栈道通向水边的码头,码头上泊着银白色的游艇。空气温暖而清新,偶尔可以听到一两声鸟鸣。四周静悄悄的,仿佛远离了尘寰。

身材苗条的吕女士来到湖边的绿草地上,脱去外衣,或卧、或坐变换着姿势,桃脸含春,风情万种,让高大帅气的意大利司机为她拍照。

晚上,宿于奥地利南部山城克拉根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音乐之都维也纳随笔(2)》 发布于2021-4-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