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丨张大千等现当代艺术名家之一(词七首) - 世说文丛

张宣丨张大千等现当代艺术名家之一(词七首)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夜合花·张大千(绘画)①

目眺千山,足趟万水,此生涉世无穷。攀登不倦,览叠翠峨眉峰。绝崖黄山松。叹诗书印画皆工。上天入地,广交挚友,踏雪飞鸿。
泼彩泼墨相融。创新天,冷艳华美醇浓。长江万里,②奔腾起伏浑雄。胜景聚从容。庐山峻岭③似瑶琼。一瀑飞泻,紫烟缭绕,古木丹彤。

注:
①解题:张大千(1899.5.10—1983.4.2),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1983年4月2日逝世。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流切磋。
②长江万里:指张大千于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长江万里图》,现收藏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该画再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其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在技法上,这是一幅泼墨泼彩画,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会了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
③庐山峻岭:指张大千创作的绢本水墨画《庐山图》,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映交融。全卷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晖映的崇山峻岭之中。上部峰岭叠嶂,逶迤起伏,变幻无常,下部古木森然,郁郁葱葱,正中则是一瀑飞泻,紫烟缭绕,左上角浩浩淼淼,似见彼岸。


八六子·吴冠中(绘画)①
    
立巅峰,独立风骨,画图不遗儿甥。数百作品付一炬,但取精华流布,捐赠馆藏存菁。盎然诗意纷呈。油彩墨韵悠远,东方审美空灵。绘水乡江南,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恬淡静宁。走新路,创中式半抽象,灵动飘逸空蒙。彩纵横,几笔瑰丽晶莹。

注:
①解题:吴冠中,1919年7月5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36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7~1950年留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J.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在卢佛尔美术史学校学习美术史。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中央美院、北京艺院、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吴冠中在19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从70年代起,他兼事中国画创作,探求其革新之路。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表现出来。并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
吴冠中特别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他是中国美院的学术旗帜,是继林风眠先生之后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是林风眠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一丛花·吴为山(雕塑)①

吹来写意雕塑风。擅以神写形。异军突起刚柔济,辟蹊径、删略点睛。相互切磋,马恩友谊,②真挚深情。
沉郁峻切鲁迅行。③阔步数小平。④老庄兮天人合一,⑤气势雄,浑然天成。艺术世界,贵于独创,似九天摘星。

注:
①解题:吴为山,男,汉族,1962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为山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全面总结中国雕塑优秀传统,对中国雕塑当下创作的发展方向起到极大的引领作用。
吴为山数百件雕塑立于国内重要机构及公共空间,如《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立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国家博物馆;《孔子》《老子》《鲁迅》立于国家博物馆;《延安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立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问道》《画家黄宾虹》立于中国国家画院;《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立于中国美术馆。世界多个国家的公共空间立有他的雕塑作品,如:2017年,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立有他的新作《微笑的顾拜旦》《伟大的行者——马克思》立于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
②马恩友谊:指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伟大的友谊——马克思、恩格斯》,立于中央编译局。
③鲁迅行:指吴为山创作的雕塑《鲁迅》,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④阔步数小平:指吴为山创作的雕塑《总设计师邓小平》,立于中共中央党校。
⑤老庄兮天人合一:吴为山创作一系列老子作品,其中最为壮观的一件高达18米,耸立于江苏淮安的钵池山。另一件力作,高达6米的青铜雕塑《老子》头像永久陈列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贝聿铭.jpg

帝台春·贝聿铭(建筑)①

别具一格,新颖而独特。巍金字塔,立卢浮宫,玻光四射。靓丽苏州博物馆,几何形,透明光色。矗香港,大厦中银,棱镜迎客。
别诧谔,难阻遏,鸡群鹤。桂冠摘。筑饭店香山,绕园林,美环境,三彩润泽。大业千秋谨规划,建筑先驱扛重责。敢横跨东西,犹平生清澈。

注:
①解题: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
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满庭芳·郎静山(摄影)①

摄影奇葩,东方神韵,仿画山水风光。松荫高士,睹晓汲清江。巨作湖山揽胜,立奇石,云雾茫茫。层峦叠,孤舟村落,超逸似清凉。
叹临流独坐,风清云淡,夜渡启航。迎客松,翠微亭林烟嶂。水墨画融照片,千幅景,满目琳琅。胸襟阔,拍遍世界,创举铸华章。

注:
①解题:郎静山(1892-1995),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他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1995年在台北逝世,享年104岁。
本词一些名词借用郎静山摄影作品名,如“松荫高士”“晓汲清江”“临流独坐”“风清云淡”“迎客松”“亭林烟嶂”等。 


汉宫春·于右任(书法)①

曳仗寻碑,②洗涤摩崖上,魏体雄浑。碑帖并立,独辟蹊径创新。草行隶篆,入魏碑、刚柔慑魂。金石味,高古简远,草圣千载一人。
西北奇才难得,创高等学府,洛洛乾坤。布衣不晓利禄,三十红尘。清风两袖,抑郁黄昏。思过往、风云叱咤,而今惟故乡吟。③

注:
①解题: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是20世纪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早年书从赵孟頫,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被称为“当代草圣”。他还酷爱金石,留心搜集到洛阳地区出土的各代墓志达387石,其中绝大部分为唐以前的碑刻。
②曳仗寻碑:于佑任诗:“曳仗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
③惟故乡吟: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故乡》。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一丛花·林散之(书法)①

五更起身不知寒。功力数十年。晚成大器高人品,淡名利,度日简餐。独步万里,亲和山水,怀万象云烟。
龙蛇笔底境超凡。草书盖书坛。瘦劲飘逸登峰顶,甚璀璨、名重瀛寰。酣畅淋漓,飞瀑直下,辟幽径潺湲。

注:
①解题: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1989年12月6日,林散之因痰阻塞气管,抢救无效,溘然逝世,终年92岁。

2021-5-12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宣丨张大千等现当代艺术名家之一(词七首)》 发布于2021-5-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