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伟丨梦歙山民在崂山中的摩崖石刻 - 世说文丛

李继伟丨梦歙山民在崂山中的摩崖石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众多崂山摩崖石刻中,有三处落款为“梦歙山民”的石刻,分别是明道观招风岭的“浴日奇观”、崂顶的“惟此独尊”和“原泉”。

梦歙山1.jpg
浴日奇观梦歙山民

梦歙山2.jpg
巨峰“惟此独尊梦歙山民”
(左侧有落款“梦歙山民”,因原石现在部队内无法拍到,旧照上落款不清)

梦歙山3.jpg
巨峰“原泉梦歙山民”

这三处石刻均无题刻时间,以前史志里也并无关于“梦歙山民石刻”的记载,仅在王集钦的《崂山碑碣与刻石》中收录了“惟此独尊”,其《补遗》中收录了“原泉”,且对“梦歙山民”并无了解。

后来的学者和石刻爱好者多有对其进行研究者,因资料匮乏,以致于很多后来的资料都以讹传讹,说“梦歙山民”就是陈兴亚,甚至于有人认为他是青岛市民国时期前市长沈鸿烈。

笔者利用几年时间,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资料,确定“梦歙山民”跟陈、沈二君无任何关系,至于其为何人,尚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

在陈兴亚出版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的《秦鲁游记》里面详细介绍了他在同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五日两次游崂山的历程,也详细介绍了他在山里留下每一处题刻的过程和时间。

在他游到巨峰时,游记里这样说:“(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二日……下峰后,遍视诸石,无古今人墨迹,如此名山,竟无一词之赞,殊觉孤负,乃在峰壁,题海东灵秀四字,以开其端,后之人,其亦将有以继起者乎,吾将来再游时,必能窥其琳琅之文,珍奇之句,当为名山生色不少……”。
他的游记里说崂顶当时并无他人题刻,而梦歙山民的”惟此独尊”与他的“海东灵秀”同在一石,相距咫尺,这段文字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来是陈兴亚并非“梦歙山民”,二来则说明“惟此独尊”的题刻时间要晚于“海东灵秀”的题刻时间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二日。

梦歙山4.jpg
“惟此独尊梦歙山民”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海东灵秀”
(两处刻石落款均不清)

陈兴亚在游览到原泉时,如是说:“……乃北去饮于岩下之泉,泉水不及斗,而涓涓不竭,日虽晒而冷如故,冬不冻,旱不涸,中外游人登顶,未有不饮于此者……"陈兴亚所到之处都是详细记录各景观的方位、距离、名称,唯有此泉,虽盛赞其美,却未记其名,想来当时未刻“原泉”二字可能性比较大。

梦歙山5.jpg
原泉梦歙山民

民国时期青岛市长沈鸿烈在他的《崂山环游记》中记载:“……民国二十三年……十月廿九日……七点……将近巨峰,乃由岭脊之东侧,转至西侧,过龙泉崮,小有小泉,镌‘原泉’二大字……”。

在出版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的《都市地理丛书》(倪锡英著)中详细介绍了崂山各景区,但对于千余处崂山石刻仅仅简单提到了四处,其中便有其它史志资料鲜有提及的“浴日奇观”:“左面便是那罗延山,山上有观日台,石岩上刊着‘浴日奇观’四大字。”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位神秘的“梦歙山民”亦非沈鸿烈,若为外地游客,似不是当时政要,如果是的话沈鸿烈会有所知,文中亦会有所述。若为当地人士,从其刊刻情况看,又非一般财力所能为。其书法笔力非凡,磅礴大气,非一般人所为,风格又迥异于陈、沈二君。

其题刻落款都没有时间,这一点也不同于陈兴亚,陈兴亚每一处题刻都有详细的时间,但从以上材料可以分析出其时间应在1933下半年到1934年十月之前。


附录:
陈兴亚(字介卿)简介及其在崂山其他石刻在游记中的记载情况:
1882年生于辽宁海城县腾鳌堡永安村。
1905年考入日本振武学校陆军宪兵练习所士官班。
1913年任京师宪兵营营长。
1917年9月26日任京师宪兵司令。
1919年11月晋升陆军少将。
1920年投靠张作霖,出任国务院咨议兼京师宪兵司令。
1922年出任东北(奉天)宪兵司令。
1926年11月调任京师警察总监。
1927年7月,兼京都市政公所会办。
1927年4月6日,陈兴亚逮捕李大钊,升为陆军中将。
1928年归东北任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宪兵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绥靖公署参事。不久在北京闲居。
北平解放前夕,在上海隐姓埋名,后被捕。1959年死于北京,77岁。
陈兴亚居官不傲、关爱乡梓,颇具爱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在显龙山慨然题刻:“国破家亡,何寿之有”,以抒忧国忧民之情。东北沦陷后他在香山留下石刻“辽天怅望”。陈兴亚喜爱游历、题刻,因此在全国各名胜之地留有大量题刻。其著作有《海城陈氏三代懿行录》《晋察绥游记》《上方山游记》《游千山记》《秦鲁游记》。


梦歙山6.jpg
那罗延窟民二二.六陈介卿
(现在那罗延窟)
其文为:廿二日,早八时,出庵西行(华严寺),并无正路,攀树跳石,披荆断棘,五里抵那罗延窟……此窟幽邃,游人罕到,因题”那罗延窟”名于壁石……

梦歙山7.jpg
棋盘石民二二六陈介卿
(现在棋盘石)
其文为:……石在明道观南三里,匍匐而登,观其上,仅有拜斗方向图,并无棋盘,乃题“棋盘石”三字于其上……

梦歙山8.jpg
李先良被毁“抗战”石刻处原有陈兴亚题记一则
详见拙文《命运多舛的崂山石刻之一》
(现在华严寺东)
其文为:廿三日……题石在庵(华严寺)外半里许,路南大石西面(实为东面),文曰:余入终南,陟太华,望嵩岳,谒孔林,重登泰岱,以一月有半之光阴,历冀秦豫鲁四省,而至二劳,人皆以为劳矣,不知天下之民亦劳止,其劳乃大,人之心劳日拙者,其劳更甚,余之劳,特小焉者耳,今游劳七日,登高峰,眺大海,遍览名胜,更忘劳矣,是为记,同游者保阳王子甄伯陶,并年月日下欵,百廿余字……

陈兴亚在白云洞题有“仙府”二字,今已不存。
其文为:廿四日……道士瀹茗待客,余不暇饮,乃急先于洞石上,题“仙府”二字,然后就洞前坐饮……

梦歙山9.jpg
民二二.六狮子峰陈介卿题
(现在仰口狮子峰南侧)
其文为:廿六日,补题“狮子峰”字,遣石人往镌之……

梦歙山10.jpg
民22.6.26陈介卿上北顶
(现在玄真洞)
其文为:……其余尚有小洞,无可观者,因在玄真洞内题名……
在为道士出册索要的题字中亦云:……而玄真洞尚古,乃题名焉……

梦歙山11.jpg
民国癸酉仲夏劳劳何为海城陈兴亚题
(现在太清宫东路)
其文为:……北有石,余乃题劳劳何为四字,以醒世……

梦歙山12.jpg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别有天地海城陈兴亚同王子甄黄叶邨来游题石
(现在北九水潮音瀑)
其文为:……神游象外,飘然仙境,绝非人间,乃题别有天地四字于石……

梦歙山13.jpg
陈介卿民二二.七.一
(七误描为十,现在蔚竹庵)
其文为:……是时夕阳在山,乃急北越岭,而投蔚竹庵,题名于庵门外石,即宿于此焉。

在巨峰亦有其题名,至今未发现。
其文为:“斯时同人皆催之降。乃降至二石级,题名于其侧……”

梦歙山14.jpg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天池晴波
海城陈兴亚游明霞登北大顶发见天池因题
(现在明霞洞)

此石刻在游记中未提及,但提到:“四日晨,遣石工分
赴崂顶、明霞洞,镌题字后……”,明霞洞处石刻即指此。

在他的游记中共提到以上十二处他本人石刻,落款为“陈介卿”的多为题名,题写简单,刻工粗劣,时间甚至用到阿拉伯数字,“介卿”二字还为草书写法(以致于后来的研究者因不识而误认为是“陈永日”,造成以讹传讹),当为其本人为省时间亲手所刻,其它则为石工所为,故工整严谨。

青岛民国期间市长沈鸿烈在崂山石刻甚多,后多被毁,现存不多。

梦歙山15.jpg
民国二十二年观瀑亭鱼鳞口为崂山最大之瀑
布游人玩赏每作勾留特辟山亭藉供休憩沈鸿烈
(现在北九水潮音瀑观瀑亭,落款被毁)

梦歙山16.jpg
华楼山沈鸿烈题
(现在华楼山)


参考文献

陈兴亚《秦鲁游记》杰民制版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下澣初版)
倪锡英《都市地理小丛书--青岛》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发行)
韦志芳主编《名家笔下的崂山》青岛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王集钦主编《崂山碑碣与刻石》青岛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许健《新浪博客.石刻迷》
《游览崂山闻人志》方志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李继伟丨梦歙山民在崂山中的摩崖石刻》 发布于2021-5-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