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古典诗词漫谈(下)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古典诗词漫谈(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秋红:从讲座中可以看出,您从古典诗词中总结的那五个方面,通俗而又深刻地道出了东方艺术特色。

祁萌之:东西方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确实如你所说,“各有千秋”。

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彰显出的中国古典诗词涵盖的东方艺术特色体现了一种经久不衰的审美思想:

(1)古典诗词用含蓄的、委婉的语言方式,表达出一种隽永的美,内在的韵味美。

西方艺术鲜有这个特点,西方艺术是直观的、外露的、色彩鲜明的美。例如,西方崇拜的女神维纳斯是裸体的美,一览无余的美;中国人即便推崇的美女,永远都是穿着衣服中,让人浮想联翩中的美。

(2)古典诗词涵有小鸟依人的美,弱柳临风的美,林黛玉的病态美。西方艺术则是一种硕壮的美,强力的美,奋发向上的美。

这里的不同审美倾向,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各有千秋的审美思想。

例如,有的人喜欢哈尔滨女郎那高挑的、硕壮的身姿,体现出的鲜明爽朗的美;有的人却喜欢吴越美女那种纤巧的、轻妙的柔情似水的美。

(3)古典诗词中弥漫着苍凉的、雄浑的、怆然的美。

西方艺术虽然有与此近似的审美现象,但质感是大不一样的。东方艺术特色的质感是凝重的、惆怅的、无望的;西方艺术中类似这种艺术特色的质感,是通澈的、强力的、进取的。

(4)古典诗词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手段,营造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西方艺术用明快的、热烈的、奔放的方式,将全部的思想情感表露无遗。

(5)中国古典诗词是人类文学中雅俗共赏的典范。西方艺术也有雅俗共赏的作品,却鲜有作品能像中国古典诗词这样,在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例如,西方艺术中辉煌壮丽的交响乐,下里巴人是不大可能喜欢的;但中国的古典诗词,士大夫阶层都喜欢,都能在动听的吟诵中涌起情感的波澜,下里巴人也能在朗朗上口中,感到古典诗词带来的精神愉快。

有人说西方文学艺术是高山大川;中国文学艺术是小桥流水。这话有点道理。问题是高山大川固然有恢宏的气象;小桥流水又何尝不是另一审美意义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呢?

秋红:叶嘉莹先生提出的“弱德之美”,很有代表性,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色,是东方艺术突出的特征。

祁萌之:“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先生从小词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概括小词审美特色的概念。意思是:

生活在专制主义文化社会里的中国古代文人,在各种思想藩篱中坚守的一种审美观、审美追求、审美境界。

所谓“弱德”,就是文人在无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中,仍然坚持道德操守、坚持人格底线的一种精神品格。

“弱德之美”便是具有这种精神品格的文人,在诗词创作中表现出的审美思想与审美形式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

例如,含蓄美、朦胧美、幽隐美、“要眇宜修”之美,以及“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惘识东西”中才有的那种扑朔迷离之美。

你说的不错。这种东方艺术之美,不仅仅是小词的艺术特色,也是整个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色。只是小词更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弱德之美”涵有的审美思想罢了。

文艺理论界没有注意到:中国人可能创作出具有西方文学艺术特色的作品;但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创作出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作品!

其中的原因在于:东方文学艺术特色,是只有生活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土壤中的人,才能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离开了这种文化,离开了这种社会土壤,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创作出具有东方艺术特色作品的。这个问题有点像“南橘北枳”。

换言之,东方艺术特色的作品,是在压抑中、不自由中、思想顾忌中,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现象!

这个问题要说的话很多,这里只能点到为止了。以后有时间专文再讨论吧。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中国古典诗词涵有的思想情感、审美思想、艺术特色构成的东方艺术瑰宝,是举世无双的,也是不可再现的。因为生发古典诗词的那种文化与社会土壤,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了。

秋红:所以说,后人不可能写出李煜词那样审美内涵的作品。李煜词涵有的审美情趣、审美思想、审美境界,只有李煜那种特有的文化素养、特有的人生阅历、特有的“天上人间”后绝望的人,才可能创作出来。

谈到这里,让人感慨万千的是:古典诗词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人的必读书。近百年来,古典诗词被冷落,是这个民族文化修养中的一大损失!

祁萌之:作为中国文学最优秀的部分——古典诗词长期受到冷落,实在是百年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大损失。说中国人不了解古典诗词,犹如英国人不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一样,都是民族文化修养上不应该的缺陷。

很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个问题麻木不仁。用“非本专业”的借口掩盖自己的文化缺陷,这是对民族文化缺乏起码的爱心与敬畏!这种知识分子与古典诗词隔膜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是这个民族的悲哀。

有些人高调“文化自信”,连自己民族的古典诗词都一无所知,谈什么文化自信?

当然中国古典诗词仅是中国文学的代表,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但是,文学艺术是人类审美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审美不仅仅是崇尚美,审美意味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一个没有审美能力的人,必定是个不知好歹的人。

所以百年来冷落古典诗词的中国文学出现偏离审美立场、误入歧途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秋红:例如旧体诗中的“老干体”现象,已经不是审美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了。旧体诗在复兴,“老干体”现象也不少。

祁萌之:“老干体”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诟病,主要有两个毛病:一个是歌功颂德;一个是无病呻吟。有这两个毛病的旧体诗,不是虚情假意,就是浅见陋识。毋宁说,都是不堪卒读的。

文学创作,特别是写诗,最忌虚假与肤浅。“老干体”就是犯了写诗的大忌。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作者成千上万,鲜有“歌功颂德与无病呻吟”的诗词。千百年来似乎没有人批评古典诗词有“歌功颂德与无病呻吟”的毛病。

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只有西汉的司马相如用诗文向权贵献媚,遭到一代又一代人的诟病,成了一个为人不齿的文奴典型。

问题是中国古典文学数千年了,只有一个司马相如。当代文学才几十年,有多少个司马相如?“老干体”作者不计其数,不都是司马相如?

秋红:文学艺术用来歌功颂德,为历代文人所不齿。人们都对歌功颂德的文学艺术持轻蔑的态度,既是一个事实判断——歌功颂德的文学艺术作品确实水平太差,也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

祁萌之:歌功颂德的文学艺术作品既浅薄粗糙,也表达了一种愚昧的不健康思想。歌功颂德一般的都是面向帝王与权贵。帝王与权贵都是纳税人养活的。他们为国家谋事、为老百姓服务,甚至对国家与老百姓作出一定的贡献,在道义上、在法理上,都是他们应该尽的责任与义务——是他们应该做的!对“应该做的人”歌功颂德,岂不是很不应该?——这恐怕是人们轻蔑那些歌功颂德作者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典诗词中罕见歌功颂德的作品,说明历代文人都是有道德操守与人格底线的,都保持着一种健康的、美好的人性品格。这是我们谈古典诗词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不能不正视的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风亮节!

遗憾的是,所有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在古典诗词所体现出的这个重要的问题上,这个光辉灿烂的高风亮节上,都是盲点。

我不遗余力地倡导振兴古典诗词的学习与研究,不仅仅是文学艺术欣赏意义上的;也在于让古典诗词隐含的中国历代文人的高风亮节,得到发扬光大!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古典诗词漫谈(下)》 发布于2021-6-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