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丨“郭先生”说 - 世说文丛

文健丨“郭先生”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年少时读了一点点书,因为用不上,几乎忘光了。好像是《董西厢》里有“玉笋儿搁搂着解乏”这么一个句子,想再研究一下“搁搂”一词,打开电脑搜索《董西厢》,前前后后通读了几遍,也没有找到这个句子。这记性!所以只好不再拿古人给自己壮胆气,和大家商量着说吧。
上述“玉笋”隐喻手指头,“搁搂”是指女生自慰。这词如今有至少有两种意思:
一种指“搅”,今说“搁搂搁搂”是“搅一搅”的意思;
一种指性行为,昔年在龙口乡镇企业打工,常听说某某大闺女叫上边“搁搂”了,即奸淫了。这“搁搂”好像是一个动词。但它的来历很远。我想,本文“郭先生”的“郭”,应当是“搁搂”的切音。
“郭先生”不是人。那是何物?
昔年,“红卫兵”抄家风暴始起,我下班经过西镇汶上路,见一老太太门口聚集了一群“红卫兵”。老太太是“逃台家属”,单身一个人,头发花白。家很小,抄家抄出的东西扬在毗邻门口的边道上。有个笸箩放在一圆凳上,里头盘放着几根条状的细长口袋,细绢质地,里面装满了东西,两头缝结着,一头还缝了带子。“红卫兵”用小刀划开,吐出是细碎的黑木耳,几条口袋里全是碎木耳。“红卫兵”高度警惕的神色骤然失望,将笸箩掀翻在地。我很奇怪,遍问同事,无一知道。
后来我被工厂夺权领导划为“裴多菲俱乐部”成员,到即墨团湾支援盐碱地改水稻田,工余,一老年同类讲的故事,解开了条状细长口袋所以装满碎木耳之谜。故事曰:
四九年之前,有这么一个屯子,男人全是资本家,在外经商,留下一屯子大老婆小媳妇的。一天深夜,有两个流球在屯子外面论道:“这里的娘们全闲不住!”“胡扯,她们男人上京里雇的太监,一到晚间,凡是带把的活物一个也不让进。”他们打赌十个袁大头。他们找来一面锣,点燃屯子外的一个草垛,边敲锣边急急地吆喝:“起火了!起火了!”结果呢,全屯子大老婆小媳妇都光着腚跑到了街上,她们每个人的脚上,都拖着一根“郭先生”!
“郭先生”?“啊,就是‘膀(音pang,二声)’,用绢缝成的鸡鸡,里头盛着碎木耳,用时用温水泡发,系在脚上……”
“膀”膀胱,因为它连着阳具,借代阳具。
其实“郭先生”就是《醒世姻缘传》(65回)《续金瓶梅》(32回)里的“角先生”。
“角先生”的“角”亦可读若“郭”,如至今南京方言读“角鱼(即鳖)”音“guo(一声)鱼”。
“郭先生”“角先生”即“搁搂先生”。
“角先生”在上引古小说中也作“角里先生”——现在山东胶东方言“搁搂”也有说成“搁里”的。
我怀疑“搅和”似应源自上述的“角jiao”音。“搅和”除“搅一搅”的意思外,还引申为“捣乱,阻碍”的意思。但青岛人称搅事男女曰“搅和洛夫”“搅和洛娃”,不叫“搁搂洛夫”“搁搂洛娃”。
就此停住,否则有搅和之嫌。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文健丨“郭先生”说》 发布于2020-3-3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