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大大小小的三峡(2)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大大小小的三峡(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 小三峡  2018.5.6摄

2 小三峡和小小三峡

上午八点,我们的游轮停泊在大宁河口,换乘游艇,穿过高高的拱桥进入龙门峡,开始了小三峡之旅。小三峡是指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滴翠峡、巴雾峡和龙门峡。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相比,小三峡显得精巧典雅,秀丽别致,在一样的雄奇险峻中多了几分秀美和神奇。龙门峡的雄,巴雾峡的奇,滴翠峡的幽,各具特色;两山对峙,石壁陡峭,林木葱茏,翠竹摇曳,则是它们共有的属性。

2000年我第一次游小三峡,是在三峡大坝储水之前。那时的小三峡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河水澄碧,清澈见底。乘游轮游三峡,水可观而不可触;游小三峡则不然,由于船小,把手伸到船外的水中,让清冽的河水从指缝间滑过,别有情趣。当年水浅,一些地方连小船也浮不起来,需要客人下船来走一段路,可以借机在河滩上捡到光滑圆润的卵石。卵石的颜色有洁白的、暗红的、淡黄的、浅绿的,有无色透明的,也有布满花纹的,这就是著名的“三峡石”。一些当地的孩子捡了三峡石放在绑在长竹竿头上的布兜里,伸到我们的船边,我们收下石头,放入一元钱,孩子们在岸边高兴地欢蹦乱跳。几个胆大的男孩子直接游到船边扒着船舷和我们交易。看着他们晒得黑黑的皮肤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我们尽量给他们硬币,收到纸币的孩子把钱高高地举过头顶,单手划水游回岸边。小三峡两岸的山壁上有悬棺和栈道。悬棺是把棺木放于悬崖绝壁高高的山洞里(我不明白古人是怎么放进去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栈道是在峭壁上凿洞打入木梁铺成的道路。 

现在,库区储水,江水倒灌,小三峡河道虽窄,却水量丰盈,船行无阻。美丽的三峡石深藏水底看不见了;岩壁上的悬棺、栈道也大部分没于水下。 

巫山小小三峡位于大宁河的支流马渡河上,是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的总称;因为比大宁河小三峡更小,故名小小三峡。游完滴翠峡,游艇停靠在马渡河口的码头,不去小小三峡的游客下船等待,我们乘游艇开进小小三峡。

小小三峡原始古朴,因为河道更为狭窄,山势尤为奇峻,峡谷愈发幽深。但见:一泓碧水,奇峰壁立,河道窄狭,天开一线,林木环绕,满目苍翠,幽深静谧,烟雨迷蒙。因为贪看美景和拍照录像,斜风细雨打湿了衣裳都浑然不知。

中午返回长江,登上游轮,在潇潇春雨中向着瞿塘峡驶去……

3 神农溪中的三峡

第二天雨住了。我们从奉节返回巴东,游览神农溪。神农溪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南坡,由北向南委曲婉转,穿越深山峡谷流入长江。在巴东新县城的北岸(西陵峡与巫峡接合处) 换乘游艇入西壤口进神农溪,溪流两岸,层峦叠嶂,峭壁耸立,蔚然深秀。神农溪也有三峡:龙昌峡、鹦鹉峡和神农峡。进入全长5.7公里的龙昌峡,两岸绝壁对峙,雄伟险峻,沿途可见悬棺群和古栈道。鹦鹉峡长7.5公里,山峦逶迤,溪水翠绿,鸟语花香,瀑飞泉涌,景色秀丽,野趣盎然,以“秀”见长。最后是山青水绿风光如画的神农峡。神农溪支流上有以“险”见长的棉竹峡,导游说那里“峭壁上遍布溶洞,巨大的石钟乳凌空倒悬,河床窄而落差大。”怕出危险,我们没有去。

三个峡段的景致风格各异,或险峻,或秀丽,或幽深,或雄奇,整体形成了神农溪清秀峻奇的山水风格。峡中有悬崖绝壁、碧水深潭、飞瀑流泉、芳草绿树,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过了三个峡,我们的游艇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停泊在游客中心码头。舍船登岸,在满是雕塑等装饰物的大厅里观看了土家族青年演员演出的《撒叶儿的河》等文艺节目,有歌有舞,短小精彩,特色鲜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神农溪以其原始古朴、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浓郁,被誉为长江三峡中的“翡翠水道”。流行民歌《纤夫的爱》即产生于此。

唐代诗人杜甫曾乘舟到过神农溪(当时叫西瀼溪),留下一首名为《西瀼溪》的诗:

迢迢水出走长蛇,怀抱江村在野牙。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
冬来纯绿松杉树,春到间红桃李花。山下青莲遗故址,时时常有白云遮。
上午游完神农溪,返回巴东,下午乘游轮沿西陵峡顺流向宜昌方向驶去。

4  两岸猿声已难觅

山环水绕,峰回路转,游轮沿西陵峡慢慢东下。端一杯香茶,搬一把椅子,来到甲板上,坐下来欣赏大江两岸风光。经过一天一夜春雨的洗礼,山更青了,树更绿了。这会儿是多云天气。一会儿太阳隐去了,白云在幽谷里徘徊,峰峦间山色空蒙;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两岸是连绵不绝的青山绿树,大江上水光潋滟。深山里,青翠的树林掩映着粉白的房舍,参差错落,云雾缭绕——白云深处有人家;江边上,树荫下,停泊着出行、打鱼用的尖头小船——野渡无人舟自横。

有关三峡的古诗文中多有关于猿声的记载。《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杜甫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李贺有“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陆游有“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我留心此事,想亲自见识一下三峡的猿啼声。可是,不管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两夜两天,江上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听到猿啼声。是因为我的听力太差?问问女儿和别的游客,他们也都没有听到。在一些给猴子喂食的地方,还真的看到了猕猴,毛色棕黄,与周围山石一色,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却没有听到它们的一声啼叫。随着人类的繁衍,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在逐步缩小。尽管多处投食,禁止捕猎,人们想方设法保护它们,但还是改变不了大山里猿猴逐渐减少而人口逐渐增多的趋势。看来再想如古人一样,时常听到猿声,恐怕已不大容易了。

2.png
土家妹子的歌   摄于2018.4.6         

3.png
白云深处有人家  摄于2018.4.6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大大小小的三峡(2)》 发布于2021-7-1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