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一件没能完成的策划案——纪录片《1949·在路上》选题报告 - 世说文丛

学周丨一件没能完成的策划案——纪录片《1949·在路上》选题报告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这是一份2012年前后的电视纪录片策划报告,这个策划案例终于没能完成,于我这样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职业人是一个遗憾,于历史也是一个遗憾,因为其中很多采访线索已经永远找不回来了。现在将这样一份策划报告以这样的形式公之于众,希望这个选题能得到新的线索,以合适的方式得到呈现。


8000流亡学生从青岛出发奔赴澎湖,是青岛20世纪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此后青岛和台湾发生联系的重要线索,中国版图上两个不同经纬度的地方,因为这样一个群体的过往,经历了骨肉情深的牵挂与寄托,绵绵不绝,铭心刻骨。

1949年,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人生分界线。60年过去,当年的年轻人已经饱经沧桑,过去的岁月变得遥远而温暖,每个经历者积存下来的记忆,即是个人史,也是民族史的一部分。纪录片《1949·在路上(山东流亡学生纪实)》(暂名),讲述的是一群从青岛出发的年轻人在大时代紧要关头的命运沉浮,记录了他们1949年行走在路上时的姿态、感受、焦虑与窘迫,记录了一个大时代转变过程中的细节、体验、感悟。

《1949·在路上》通过对一群1949年流落路上的青岛年轻学生踪迹的寻找、辨别、比照、记录,试图连接和还原当年这些从青岛出发,最终辗转到台湾澎湖列岛的年轻人的曲折人生轨迹。8000名颠沛流离的学生,不论后来的经历如何,都把难以磨灭的个人记忆,停留在了1949这个刻骨铭心的年份,从此和故土、亲人、乡音、乡情天各一方。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到生命终了,再也不曾有机会重新踏入故土。在这其中,每个人的望乡故事,都令人回味,令人感慨。

纪录片《1949·在路上》以青岛和澎湖作为两个地理参照系,在记录这个困惑、艰难、无奈的行走过程的同时,试图揭示、拼接8000名学生命运转折背后的历史成因,发现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通过62年后对其中一些健在青岛籍学生的寻找、访问,在抢救、保存、整理、还原历史的同时,反映大时代变迁下面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试图让尘封的历史和阻断的联系,让中断的回家路线,通过影像和个人回忆这样的方式,重新连接起来,以加强两岸民众的沟通、交流、合作,显现国家统一、民族和解、中华振兴这一主题。

纪录片《1949·在路上》拟拍摄6集,分别是:《最后的校园》《青岛樱花树》《南方雨季》《铁路线》《澎湖湾》《回家》。涉及30多位当事人和他们亲朋好友的讲述,部分使用情景重现手法拍摄。

纪录片《1949·在路上》在选题、采访、资料发掘过程中得到了青岛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澎湖县山东同乡会、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雅晨传播有限公司和青岛、台湾许多新闻、演艺、文化、历史界人士的帮助,支持。

附:1949年山东学生流亡台湾事略

1948年秋国共内战末期,解放军部队相继占领山东大部分地区。9月24日济南解放,山东省政权易手,全境仅存青岛为国民党控制区,大量流亡人口集中青岛,其中包括若干临时中心学生。全省约2万余学生和教员逃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东南各省铁路沿线设置24所临时中学,收容1万名学生。其余8所临时中学师生,在烟台联合中学校长张敏之带领下辗转逃往广州。另外部分在青岛的临时学生,或联合或自行寻找门路,相继在1948年冬和1949年春通过各种途径陆续逃亡台湾。其中100多名省立青岛临时中学学生由高6级学生李易登率领集体南下,以图继续未完成的学业。李易登等经过上海、杭州、南昌、衡阳,最终抵达广州。期间流浪学生队伍到达湖南时,高7级王积华等8位同学决定返回青岛,乘坐最后一班从上海发出的海船回到青岛。

1949年6月1日,最后一批美军从青岛撤离。同日撤离的国民党军队船只分5个时段从青岛大港驶往外海。第十一绥靖区司令、青岛行政长官刘安祺乘坐招商局台北号轮船驶离大港码头,在军舰护卫下与其它船只一起驶往台湾。6月2日,青岛解放。

在广州滞留的山东8所中学8000多师生,最终在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兼山东省主席秦德纯与教育部安排下,由当时的澎湖防卫司令官李振清派船,被分批接运到澎湖。1949年6月22日,山东八所中学师生在张敏之等带领下,从广州黄埔码头登上开往澎湖的“济和”轮,经过三天两夜的惊涛骇浪,于25日抵达澎湖。

8000多名山东师生流亡到澎湖后,以为可以有栖身之地继续学业,不料李振清和39师师长韩凤仪等人意欲强征学生入伍充当兵源,导致7月13日在澎湖防卫部操场发生流血冲突,李振清指使枪兵刺伤学生代表李树民、唐克忠,史称“七一三事件”。当晚,5000个学生被强行拆分,编入军伍。反对强征学生入伍的张敏之遭软禁。10月30日,张敏之和一批学生被带到基隆台湾省保安司令部。经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判决,张敏之、邹鉴两校长及学生刘永祥、张世能、谭茂基、明同乐、王光耀共7人,在12月11日押往台北马场町处死。另有100多师生以“匪谍罪”受到株连,数千人被凌虐。

2000年1月24日,澎湖“匪谍”案受难主角张敏之在被枪决50年后获得平反。张敏之家属获得新台币600万元补偿金。

张敏之遗有6个子女,均旅居美国,建立有张敏之教学基金会。2001年7月3日,该基金会捐赠10万美元建设的“张敏之楼”在烟台二中落成,中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张敏之的5个子女出席剪彩仪式。

据1997年的统计,在台湾各研究机构、各公私立大专中的288个山东籍学者中,1949年由青岛撤退到台者31人、随流亡学校到台者40人。这中间在各领域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他们心系桑梓,晚年寻找各种机会回乡省亲,对流亡过程记忆深刻。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一件没能完成的策划案——纪录片《1949·在路上》选题报告》 发布于2021-7-2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