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纬丨​“劝学斋”主人谷宝田 - 世说文丛

计纬丨​“劝学斋”主人谷宝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劝学斋”,是教汉语言文学课的谷宝田老师书房的新名号,改之前是“见山楼”。因为谷宝田住在青岛师范学院老校区一楼,南窗外有很大的花园,植于土、栽于盆的花木层层叠叠,窗下一座两米深的玻璃顶棚花窖,有上百盆花,花园的围墙,紧邻京山石崖。
在传统文化里深深浸润过的文人,都不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但谷师,还是我平生见到的两位“劝学”力度最大的师长之一。
平日里亲戚、朋友、学生,以及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来请教的就不少,老师在职,只能抽空辅导,一经退休,便全力以赴,学生无论大小,均悉心教诲,丝毫不以小孩子的程度低而轻视、应付,真正是“有教无类”。这种辅导,老师概不取酬,逢年过节,反而给孩子们一一准备好红包,有谁取得了阶段性的好成绩,如升学、考级等,老师还要为其庆贺。
有一年春节,我和妻带女儿去给谷老师拜年,女儿想起曾问过我,而我没有讲清的一个“缩句”练习,正好请教一下谷爷爷。果然,谷师讲得很明白,又连类而及数种相似的句式,直到女儿彻底理解方才罢休。从此,女儿进入了谷爷爷的视线,关注着她的成长,一如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关注、教诲。
90年代中期,我在供职的外企办企业报。我虽一直喜欢读书写字,但对办报毫无经验,编了几期总觉得不如意,于是写信向谷老师讨教。谷师回长信,和盘托出自己的办报知识,但又说他只是“票友”,可介绍我到报社请教他的朋友,学点正规的东西,我寄去的报纸也寄回来了,整版“铅黄满纸”,有的写着对版式、编辑思想的看法,更多的是对每篇文章,从结构到语法,甚至标点的圈、改、批注。我手捧信和报,心情真不是“感激”二字所能表达的。这张报纸,我详读了数遍,以后也不时取出重温,和回信一同,至今珍藏。
休息日,我登门拜谢,老师说我的文章,放在正式出版的报纸上,不算最好,却也不是最次的,还要精读、多读,打个比喻,一个是蚕食,一个是鲸吞,缺一不可,而现代的杂文,邓拓必须看。当时我有《鲁迅全集》,知堂的文集不全,《燕山夜话》则没有完全重视。后来谷师从书房里拿出他收藏的三大本知堂小品和一本精装的《燕山夜话》,让我拿回去好好看,多长时间都行。
有一回闲聊,谷老师问我在读什么书,我说正读《徐霞客游记》,但版本不好,错字太多。过了不久,老师告诉我,他去书店遇到一种不错的《徐霞客游记》,买回来送给我。我遵命去取书,另外还有一两种别的书,都是我感兴趣的。老师说,以后需要什么书跟我说,我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我给你找,反正我每周也要去书店,你们现在生活、工作的压力这样大,还能不废读书,为师就很欣慰了。
老师身上,有着陶渊明式的田园理想,归隐意趣,又有着儒者的积极入世。直到现在,老师仍天天打理花园,盆中的花开得好时,还要搬进客厅,搬进书房,或怡然独对,或邀人共赏。晚年书房更名,并非弃田园于不顾,而是用世之情更切,劝学之心弥笃。谷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在我接触的范围里,无论是谁,只要‘学’,我就竭力‘劝(鼓励)’。”老师说到做到。他有一个在市郊某中学执教的学生想考研究生,请谷老师指点考研课程,但学校教学任务不减,苦于复习时间太少。谷老师一面指授考研要点,一面跟学生所在的学校联系,提出替学生的课。大学教授代中学语文课,学校当然“划算”。那时老师应是花甲之年。
我的老师中不乏可敬的长者,但谷老师不惟可敬,且可亲,因为他不仅是学问中人,还是性情中人。有一个时期,我的事业受挫,老师怕影响我生活,几次问我有什么困难:“三万、五万,老师拿得出,你只管开口。还有,要用什么书,一时钱不凑手,你跟我说。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因为经济压力而放弃需要的书。”我不能向年迈的老师索取什么,可每每想起老师的话,心中总感到一股暖流。
惭愧,受教二十余年,却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可以回报老师。前年,一本专题文集收入我的一篇小文,书印出来,我给谷老师送去一册,碰巧老师外出,我留书请师母转呈。第二天上午,老师就打来电话,先为自己的外出表示歉意,这令我大为不安,明明是我事先没打招呼嘛,接着谈我的文章,仍然是从结构,到语句、标点,老师提出看法,指出失误,说有一个词,查了几种汉语词典,均未收,证明是自己造的,这样的词,最好不用,又着重比较了我跟别人文章的优劣,语多褒奖。电话通了近一小时。可知老师是连夜读了书的大部分。那天是休息日,女儿在家,大为不解:那么一大本书,就收你一小篇文章,谷爷爷怎么这么兴奋?是的,作为师长,看到后学的点滴收获都是一种慰藉,这种心情,我也是中年之后逐渐理解的,十几岁的女儿怎能懂得?
谷老师不懈地“劝学”,自己更丝毫不放松,虽年过八旬,依然手不释卷,又记忆力极好,读新书,温旧书,旧版《聊斋志异》、中译《忏悔录》、茅盾《子夜》、各种语言学书刊杂志……古今中外,具罗胸中。书房一尘不染,满室藏书分类清楚,井井有条,要找的书,手到擒来。老师不沾烟酒,但喝好茶,每日,在花香、茶香、书香之中,劝学斋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微信图片_20210801223137.jpg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1.8.2 A6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计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计纬丨​“劝学斋”主人谷宝田》 发布于2021-8-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