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母亲的生日 - 世说文丛

张勇丨母亲的生日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母亲的生日有两个,阴历和阳历。记得要给母亲过生日时,她总是执意不从,顶多就是吃碗面条、走个过场。而我们不在身旁时,估计生日更是淡化,只有打来的电话、寄到的贺卡,或许在形式上见证那个一年一度。

二十年前,远离家乡。忙碌的一天,几乎忘记吃饭。想到补餐时,一看日历,险些忘掉母亲的生日。天色已晚,打电话明显不妥。于是路过临近灯火通明的食街,点了一份看似面条、实则以面汤为名的叻沙面。美食,以其特有的异国风味著称。品着酸辣悦目的一大碗面,想到同样的一种酸甜在处处以食为天的世间,要学会体味其中的甜美远胜于可能存在的酸楚。

第二天赶紧补上一个电话,有理由没理由地建议五天之后的星期天,过阴历的生日。母亲的回答,自然是不置可否。五天之后再打电话祝贺,也是左右言他,生日只是通话的借口。

再过几年,生日的电话祝福要提前算好时间,因为两地不仅存有时差、更是相隔万里。要考虑一枚生日贺卡在路上大约两周的航程,就得提前算好该去邮寄的日期。巧的是,刚好有那么一次,西式风俗的贺卡就是在母亲生日的当天邮局给送到的。

心灵感应,也许真实存在。此前有一年母亲的生日,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在下班的闲逛中,下意识地买到一瓶不菲的蜂蜜而碰巧画了个完满的句号。那天回家才知晚饭是吃面条,父亲说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随手拿着的蜂蜜,就锦上添花地成了一件小礼物,而最终也是全家做了品尝。

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对老人生日的几个数字已不再以阴历阳历区分了。母亲的生日,大多选择阳历。常规流程,无非是饭菜增量,外加定制的蛋糕、随带的蜡烛以及并不习惯的折叠起来的纸壳帽冠。中西合璧之下,一曲生日欢歌大都借用外国曲调。只有一碗热面,体现当下依旧保留的传统风俗。

再后来,母亲生病住院。家属要填写的几份表格中,有多处不断重复的身份证号码。内心装着母亲的生日,只需记住身份证最后的两位数,那一串18位的号码便一气写成。殊不知,最后两位数恰好与自家的门牌号相撞,这种记忆的便捷像为专人设计、又似本该如此。

人生易老,岁岁美好。再煮一碗面时,理当细思慢品——祝你生日快乐,期待欢喜一刻。

微信图片_20210809090423.jpg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母亲的生日》 发布于2021-8-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