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白帝城:既无白帝也非城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白帝城:既无白帝也非城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陈1.png
白帝城在一个小岛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然得有一个在路上。

因诗仙李白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而闻名遐迩的白帝城,令人无限憧憬。2018年4月5日清明节,迎着潇潇春雨,我跟团乘游轮穿三峡溯江而上,去瞻仰向往已久的白帝城。导游小崔姑娘是奉节人,青春靓丽,热情爽朗,知识丰富,介绍起景点来一套一套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都能精准解答。 

下午两点十分,瞿塘峡西端的江面上出现了一座翠绿色的小岛,小岛为郁郁葱葱的绿树覆盖,一些楼台亭阁点缀其间,在如丝的细雨中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仙山琼阁一般。远远望去,几分神秘,几分秀丽。我指着小岛问小崔:“这是什么地方?”她说:“那小岛就是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城东十里的白帝山上。三峡大坝储水前,它是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半岛;而今,随着水位的升高,白帝城成了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小岛,一条风雨桥把小岛与北岸连接起来。”

呀!原来白帝城是一座小岛!

我们下船乘车来到景区大门前,验过门票,走过长长的风雨廊桥上了小岛。抬眼望去,整个小岛就是一座山,这山叫做白帝山。诸葛亮塑像、出师表石碑和游船码头位于小山底部;密密麻麻的绿树长满了山头。

呀!原来白帝城是一座小山!

白帝城的核心部分位于小山顶部。打着雨伞绕过高大的诸葛亮立像沿着右侧长长的台阶路登上山顶,壮丽巍峨的白帝庙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庙门东侧的观景台是居高临下欣赏夔门的最佳地点。夔门扼三峡之门户,南有白盐,北有赤甲,两山对峙,岩壁高耸,“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云雾在山间缭绕,江水在宽不足百米的河道中奔流。——“夔门天下雄”!游客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陈2.png
白帝庙

赏完夔门,小崔告诉我们:“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托孤堂等古建筑和东西两个碑林、文物陈列室、字画陈列室等参观游览点。”她带领我们,登上高高的台阶,进庙一一参观。

明良殿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及四个太监塑像。小崔介绍:“文革期间,红卫兵小将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帝王将相属于剥削阶级,是阶级敌人,一律斩首,于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塑像都断颈无头了;太监属于被剥削阶级,是劳动人民,所以四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塑像完好无损。文革后明良殿经过重修,恢复了原貌。”众人听了默然良久。

武侯祠位于明良殿西侧。祠中供奉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三人的彩色塑像工艺精致、栩栩如生。 

观星亭位于武侯祠前,是两层建筑,上层由6根木柱底层由12根木柱支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设计精巧,造型别致。传说,诸葛亮率军入蜀时,曾在此夜观星象,筹划用兵策略,观星亭由此得名。亭上有一古钟高悬;亭中石桌、石墩上镌刻着杜甫旅居夔州时写的诗篇《秋兴八首》,雕刻精细,独具特色。

托孤堂内有一组刘备托孤群塑。三国久未统一,两弟先后丧命,大军新遭重创,国事私仇使刘备如芒在背忧愤成疾。他卧病在床自知不久于人世,在夫人的搀扶下向立于床前的诸葛亮说事。诸葛亮手把羽扇谦恭地看着刘备的两个儿子,静听刘备“托孤”。 刘备的两个幼子刘永和刘理一伏一仰跪在诸葛亮面前,恭恭敬敬,神情专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太子刘禅不在这里,刘备率兵征吴,他在成都理政)。周边还有李严、张苞等文臣武将十几人。一个个塑得形象逼真,神态表情无不惟妙惟肖。《三国志》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群塑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场景,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明良殿和武侯祠两侧是东、西两处碑林,藏有自隋唐以来70多块书画名碑,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俱全,是书法艺术精品。其中《凤凰碑》和《竹叶碑》风格独特,堪称瑰宝。文物陈列室珍藏历代文物1000多件,字画陈列室陈列齐白石等古今名家的书画100余幅。这些书画文物珍品,为白帝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我们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穿行于垂着“大胡子”的榕树间,远观群山巍峨大江东流,近看亭台楼阁人物塑像,诵读诗词佳句,浏览名人字画,欣赏碑刻书法……白帝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令人流连忘返。

好在当年筑庙时选址位置较高,三峡蓄水后白帝庙没有被水淹没。如今的白帝城,广义上即指白帝庙,白帝城实际上是一组庙宇建筑群!

下山途中我问小崔:“这里一无白帝二无城,为什么叫做白帝城?”小崔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为白帝庙。由于公孙述并非正统,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因为刘备曾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白帝庙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名正义祠。以后又添加关羽、张飞等塑像,形成白帝庙中无白帝的格局。其实古代是既有白帝也有城的,白帝城这个名字是历史上留下来的,一直沿用至今。”

陈3.png
托孤堂群塑(局部) 摄于2018.04.05

历史上留下来的名字就不能改变吗?丰镐、大兴、长安、京兆府等都是今天的西安;冶城、越城、白下、江宁、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南都、天京、石头城等总共二十几个名字,都是今天的南京。公孙称帝,刘备托孤,白云苍狗,物换星移,当时的白帝城什么样子,当代人谁也说不清。现在是既无白帝又无城,为什么白帝城的名字还能沿用至今?我想:定然是诗歌的作用。如果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把“白帝城”三字“定格”下来,说不定白帝城早就改叫“三功祠”、“正义祠” 或是什么其它的名字了。白帝城的名字没有变,是诗人们的功劳吧! 

回到船上,看着江心这座翠绿色的小岛,终于明白了:白帝城曾有“白帝”曾是“城”,现在是江心小岛,是小岛上的白帝山,是白帝山上的白帝庙,是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四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的风景名胜地。白帝城这个名字虽然早已名不副实,但是却通过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把“白帝城”三字和历史牢牢地粘连在一起,无法剥离了!

晚上,云散了,雨住了。登上船顶甲板,江上夜色朦胧,四周悄然无声。今天是农历二十,月亮还没有升起,两岸是黑沉沉的大山,看不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丽。江水中倒映着点点亮光,随着江水波动,分不清是天上的星光还是岸边的灯光。邮轮启动,顺流而下, 白帝城在茫茫夜色中渐渐向着远方隐去,只有“城”中的数点灯火还在夜空中闪烁明灭。


【附录】
1.白帝城现在的建筑面积是1785平方米,不足故宫的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的1.2 %。

2.关于白帝城的诗(十首)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腾日月昏。
戎马不知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歌(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竹枝词(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蜀先主庙(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诗碑(清·康熙)  
这是康熙赐给一位告老还乡的清官监察御史傅作楫的。诗文是:
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何处,涧水浮来落花。

白帝城(清·傅作辑)
瞿唐峡口彩云间,白帝城南不可樊。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
花开香锁鱼凫国,月上寒侵虎豹关。别后天涯漫留恋,几回搔首鬓毛斑。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白帝城:既无白帝也非城》 发布于2021-8-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