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丨难忘的“轱辘马”——追思启蒙教练杨昌老师 - 世说文丛

王黎丨难忘的“轱辘马”——追思启蒙教练杨昌老师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940-50年代初,我读小学这六年,可以说就是青岛足球活动盛世的开端。随着举家迁徙,我从台东区天门路小学转学到普集路小学毕业,王母的三迁不同于昔孟母的择邻处,只因生活所迫,绝无择邻的能力。作为家中的长子,我却在这几次搬家过程中,凭着对足球的热爱而踢了六年小野球,直至考入中学又被召入青岛第一届少年业余体校足球班,遇到了我命中注定的启蒙教练杨昌老师,才奠定了我在山东足球队当专业运动员14年的人生旅途。1958年杨昌老师又把我选入青岛少年足球队,有机会随队获得全省少年足球赛冠军,直至把我送入山东足球队。我与杨昌老师朝夕相处的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言传身教和行事为人的风格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一生当中“立德、立功、立言”的宝贵财富,他在足球领域对我的教诲,好像房角上那块奠基石,为我之后的勇于登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骑着“轱辘马”(自行车)跟在我们队伍后边督促越野跑的身影,成为我终生美好的回忆。

令人痴迷的小野球

我刚上小学那段时光,内战创伤造成的国民经济积弱积贫,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那时街上别说见不到汽车,就连个自行车也很难看到,马路可以说就是天然的球场。

我们放学之后,马路就是球场,书包一摆当球门,不踢到天黑路灯亮决不罢休。那时家中人口多,为了全家人的温饱,家长们疲于奔命养家糊口,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思维,腥气拐着唉哼的家长哪有什么心思管教孩子?学校好像也没有什么课外作业,男孩子们能玩的骑马打仗,官兵抓强盗,抗拐、打茧、赛跑、踢小筒都比不了踢小野球过瘾。所以小同学们凑钱买一个“永”字牌的小皮球,就成了我们心爱的共同财富,无比的珍惜爱护。

搬到陵县支路居住之后,第三公园就成了我们的足球乐园。周围武定路小学、上海路小学、包头路小学、临邑路小学、黄台路小学、无棣四路小学等的足球爱好者都云集到第三公园足球场,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分开帮,就各显身手,踢到一起。那时各中小学都有自己的足球队,见缝插针的比赛和邻居马路足球赛随处可见。记得我被召进陵县路街道小足球队后,新光队的明金涛和他弟弟学联队的明金星就成为我们这个街道足球队的核心,被命名为“陵燕小足球队”,两膀擎的背心上印着“陵燕”两个大字,赛球时就别提有多神气了。浑身一包劲,带球满场飞,踢着踢着我就成了小明星!

我们邻居住着一位岛城足坛大名鼎鼎的明星“海里蹦”,这盛氏三兄弟在第三公园球赛时的风范,简直就和后来的贝利一样,众星捧月,扬眉吐气!他们不仅踢给我们看,而且带着我们这帮小孩一起踢。那时常在第三公园赛球的有新光队、北联队、台东队、学联队。只要星期天有比赛,我们小伙伴就是忠实的观众和球童,抢到界外球卯足了劲趔上一大脚,心花怒放!那才叫过瘾呢!在这里我们效法过熊钧花里胡哨的守门动作,见识过店员工会“大老黑”王德章的大脚威风,十分佩服杨昌、沈蕴昌、贾寿庆、胡亦明、金天民和大吕小吕的踢球技巧,尤其是“海里蹦”的带球过人,那真叫一个爽!他们都是我踢足球的启蒙老师,我的童年就是在这种足球氛围中度过的,我的童年球友很多后来都成为全国各专业足球队的主力队员。

那时最闹心的就是新买的胶鞋穿不到两个月就踢破了鞋帮,磨破了鞋底,所以就经常结伴去崇德中学(11中)门外看修鞋匠师傅“大分头”怎样补鞋,怎样粘鞋底,怎样补小皮球,所以小伙伴们基本上都会自己补鞋,破了再补,直到实在没法再穿为止。记得我上小学这六年,可以说就是青岛市足球运动盛极一时的六年。台东、台西、市北都有几处球窝子,常年人满为患,无论冬天夏天,总有人在踢球,节假日遇有明星球队赛球,球场外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爬到树上看球,看到精彩处,忘乎所以拍手叫好从树上掉下来,再爬上去继续看球!

接受正规的足球启蒙

1955年,我考入青岛七中,这座岛城著名的女子中学这一年头一次接收男学生。由于之前六年踢野球打下的基础,一考入七中我便被选入七中少年足球队,跟随着岛城著名的足球明星沈蕴昌老师,进行系统的足球培训。学校选拔的这批队员,有不少是在小学时期就熟悉的球友。我因身体素质好,奔跑速度快,踢球不惜体力满场飞,球到哪里,哪里就有我的身影,很快就被沈老师固定到前锋的位置上,攻城拔寨射门得分,成了队中的主力。

1956年,沈老师带我们参加全市第一届中学足球锦标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我们队荣获首届冠军。记得那一届的队友,高中部的矫欣本担任队长,蒋浩然和崔俊基担任守门员。队员有何佩珠、郑福钧、戚文灏、刘建明、矫应本、吴维志、周德新、赵若望、张文亮和我(那时我的名字叫王正福)。就在这一年,青岛市少年业余体校足球班正式建立,从全市精英中选拔出来的队员,我们学校就有四人入围:矫欣本、矫应本兄弟、吴维志和我。担任教练员的就是杨昌老师。每周两天下午放学后集中在德平路第二体育场训练。入选的队员主要来自一中、二中、四中、七中、九中、十一中等各校中的精英。印象深刻的队友有:韩作平、贺正宏、王少华、杨少华、于敬德、许义德、周统林、王维诚、矫欣本、矫应本、李玉贵、高宽绪、李天恩、赵书田、刘国江、王大运、陈锡钊、杨臣书、赵立基、王燕林、李文伦、贾绍仁、吴维志、孔祥俊、张维良、徐广祥、邓邦昆和我。

记得杨昌老师训练我们少年业余体校足球队,主要针对正在长身体的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两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身体素质训练,因为现代足球运动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没有上好的身体素质就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保证团队合作的基础就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度的水平,所以每周两个下午的训练课,都少不了准备活动之后的一般性身体素质训练,长跑练耐力,变速跑兼练反应,短距离冲刺锻炼过人和摆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足球的基本功训练,接球、传球、带球、过人、射门,不同的脚法要领怎样自己掌握领会。十二部位颠球和球性熟悉的训练,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基本功,才有可能在比赛的千变万化当中随心所欲地发挥,创造出无比美妙的攻防佳话。

一般的一堂训练课大约一个半小时,准备活动十分钟,然后是自由踢球颠球或两三个人之间的传接球锻炼,大约十分钟,然后安排分队小比赛,大约50-60分钟,然后是整理活动十分钟慢跑体操结束,有时也安排后卫练习长传球,前锋练习射门,或者是局部小配合,夹杂着一些小战术,比如说传接射,二过一配合等。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常吹哨叫停,告知大家在一般情况下应当如何处理接传球。就是在市业余体校开始培训的时间里,市里集中选出了青岛市少年足球代表队,参加了1956年全省少年足球比赛(七人制)并获得了冠军。

图片1_副本.png
后排左1矫欣本(队长),左2赵立基,左3刘国江,左4韩作平,左5王大运,左6毛明正(教练)。
前排左1王燕林,左2贺正宏,左3陈锡钊,左4李文伦,左5崔锦江(守门员)。

紧接着,当年8月全国第一届少年田径运动大会在青岛举行,大连、青岛和新疆三支少年足球队应邀进行表演赛,大连队获冠军。据了解,青岛队的人员又有补充,但大都是少体校的学生。这期间,杨昌老师奉调去上海,参加全国商业体协足球队,任副队长,出席由国家体委球类司在上海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集训工作,参加培训的有八一队、中央体院队、上海队、华东体院队、上海教工队、北京教工队、山东教工队、全国商业体协队和上海当地的一些足球队。据杨昌老师的回忆记载,1956年11月5日,他被正式调入市体委从事足球指导工作,具体安排在青岛市业余体育儿童训练班,担任足球教练工作。

1958年,我初中毕业考入刚成立的青岛市体育学校,杨昌老师也正式调入体校担任足球教练。我经过两年多业余体校足球班的训练,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进体校就被选入足球队,继续接受专业化训练,那时吃住都在汇泉体育场内,文化课是在中山公园教学楼内。每天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训练课,就使我们这支少年足球队的整体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杨昌老师十分重视队员的身体素质培养,每天早操时间主要安排越野跑,自体育场出发向东或向西,由队长带队作行进间的体操练习,然后再根据每堂课运动量大中小的安排,或匀速运动长跑,或走跑交替的变速跑练习,我们敬爱的杨昌老师就骑着他家珍藏的“轱辘马”(英式自行车)跟在队伍的后面,掌握着时间进度,监督着大家较好地完成训练任务。有个别队友忘情跑步时说笑,回头一看杨老师的轱辘马就在身旁,吓得赶紧闭嘴跟上队伍,所以从那时起,大家都知道杨老师的轱辘马。

大约训练了三个月,适逢山东省第二届少年足球锦标赛要在威海举办。市体委决定由杨昌老师以青岛体校为基础,再广泛遴选少年足球苗子组队参赛。于是就在1958年底组成了这支青岛少年足球队,在这里,我先把青岛体校足球队的队员记述下来,再把入选青岛少年队的队员记述下来,大家就可以从这些人之后在足坛的发展,看到当初选拔的意义在哪里了。

先说青岛体校足球队员:

王吉利(守门员)、孙世森(守门员)、韩志超(守门员)、周统林、王兰田、解泽源、孙长海、李文锦、顾树立、王明新、张克智、贾绍仁、张协纪、袁圣道、王正福(王力)、侯方才、邓邦昆、王敬、刘克全、林维玉、车仁强、车廷芳。

根据市领导提出的组队要求,杨昌老师又通过多场选拔比赛实地观察,从各个中学又遴选出优秀的少年足球选手,组成了青岛少年足球队。

王吉利(守门员)、王义芳(守门员)、孙广聚、周永林、曲礼新、王正福、王世先、戚文灏、王敬、姜永年、贺桦林、滕德祥、翟洪志。

在威海,杨昌老师带着这支队伍获得了全省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之后,1959年初,省足球队就从参赛的各队当中遴选出11人的少年集训队,在山东海洋学院鱼山路校区集训了四个多月。按照省体委的总体部署于1959年10月全国第一届全运会之前组建山东足球二队。青岛入选的七人是肖杰(守门员),孙广聚、戚文灏、王正福、曲礼新、周永林、王世先。参加集训队的还有济南队的楚廷福、赵魁泉等人。直至当年9月烟台队的张叔镛、尹洪生、张志强、李伯达和张吉洪入队,才正式组建起山东足球二队。我也正式告别了杨昌老师的直接培训。

图片2_副本.png

后左1王正福、左2楚廷福、左3曲礼新、左4周永林、左5王世先、左6赵魁泉、左7张本诗、
前左1付**、左2石振伟、左3戚文灏、左4肖杰、左5孙立静、左6孙广聚。

终生难忘的“轱辘马”情怀

杨昌老师1922年出生在威海刘公岛,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和他超人的运动天赋,使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扬名四方,13岁被选为震威足球队的主力球员,与他的铁搭挡苗其昌成为人所共知的“两杆枪”。1943年随亲戚来青岛从事进出口商品的贸易工作,正赶上青岛市足球运动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倚仗着在烟台宜文商职专科学校英语专业的根基,驾轻就熟地在进出口商行站稳了脚跟,很快就融入了岛城知名的镇青足球队,与当时岛城知名球星组成了青岛足球队,出席了1948年的全国运动会足球赛。自此以后一直就是岛城著名的足球明星,并于1955年代表青岛工人足球队获得过全国大中城市足球分区赛上海赛区冠军,于次年被选入全国商业体协足球队担任副队长。参加了国家体委球类司李风楼司长在上海举办的足球专业集训班(三个月),从此奠定了他在全国足球界的知名度,也为他被选为岛城第一位足球教练,打下了基础。

他1956年开始执教少年业余体校足球班,1958年正式担任青岛体校足球老师,1961年又担任山东二队足球教练,短短的六年时间,经他手培养造就的足球明星就有好几百人。间接受他影响的足球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1962年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他服从国家安排,归队回省外贸公司工作,同时带去数位省队退役的球星,把山东外贸足球队又打造成岛城知名度较高的业余足球队。之后由他嫡传弟子郭承文组建起岛城第一支职业足球队——海牛足球队,跻身全国足球甲级队行列,岛城足球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离不开这位开山鼻祖的身影。1983年又牵头组建青岛第一支元老足球队,四十年来青岛元老队吐故纳新,一直活跃在全国中老年足球比赛的球场上,延续着足球城的光辉。2022年2月14日就是杨昌老师的百岁冥诞,作为杨昌老师带出来的第一批学生,我想把我所经历的几件小事告诉大家,这就是我心目中所敬仰一生的恩师。

先说1958年我们吃住在第一体育场那段密切接触时期,那时杨老师已经36岁了,家中已有三儿三女,尽管他来体委保留了在外贸公司期间的较高工资收入(据我了解可能是教练员中级别最高的待遇,相当17级干部的待遇),但家庭生活的重担仍使他那驰骋绿茵球场的矫健身影大打折扣。我自幼就是他的忠实粉丝,对他在球场上的表现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足球场上的表现绝对是一位智者,镇守后卫出击抢断,弹无虚发,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他对场上攻守形势的预判,使他能够稳、准、狠地做出动作,干净利索地处理球。一生踢球只靠高超的球艺和超强的身体素质,人品球德都是无可挑剔的。直至1972年我退役分配到山东外贸公司工作,又在外贸业余足球队里参加足球比赛,杨昌老师仍然秉持着他那君子风度踢球育人。这是岛城老一辈足球人中有口皆碑的。

第二件小事就是说他的“轱辘马”,我记忆中他在体校当教练时骑的那辆老式自行车,我们都戏称这是杨老师的“轱辘马”。一般都是在全队越野训练时,杨老师骑车跟在队伍后边监视,因为他那时已没有能力跟上学生们的奔跑速度了,但又不放心运动量能否达到要求。我记得那辆自行车肯定不是大金鹿或者小飞轮,好像是蓝色车架子的一辆外国自行车,每遇轧带充气都是杨老师自己拆卸补内胎,他的手工活十分精巧,一般的修理工作他都自己动手,甚至他三个儿子自小到大的理发,都是杨老师自己操作,从没去过一次理发馆。

第三件小事是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全民投入,运动员也不例外,队友们围在一大堆铁矿石前砸石子(把大块砸成小块,便于炼钢)。我们正在那里磨洋工有说有笑的关键时刻,有人喊了一声:“杨老师来了!”我猛的一惊,狠命一锤砸下去,不料那石头不偏不倚,直奔我的门牙而来,“咣”的一声门牙掉下来一半。其实杨老师根本就不是来督工的,是我们做贼心虚,忙中出错。后来因牙神经没有了,我就顶着这半颗牙生活了大半辈子。每每照镜子看见这颗黑牙,我就想起了我的恩师!你们说这是不是缘份?!

半颗黑牙见恩师!愿我敬爱的杨昌老师在天堂还骑着您的“轱辘马”!

学生王黎(原名王正福、王力)
于2021年8月15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黎丨难忘的“轱辘马”——追思启蒙教练杨昌老师》 发布于2021-8-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