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李四光
凭谁说咱贫油国,新华夏、幅员辽阔。隆起沉降资源绰,丰富蕴藏待凿。
划区域、铀油探索,井架矗、巨龙喷薄。两弹工业原料硕,开采气势磅礴。
2021-8-16
注:
解题: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1950年代,中国贫油论一度盛行。李四光在回答中央领导询问时说,中国辽阔的领域内,无论陆地还是海洋,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他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隆起带有矿、三个沉降带有油。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勘探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为制造原子弹和氢弹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1954年,他在石油管理总局作过《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指出了三个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即:青、康、滇地带,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并提出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普查找油的对象。1955年春,他担任了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指导了石油找矿工作。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风入松·梁希
盼神州有水皆青。湖畔多蘅。绿荫护夏秋红叶,闻花香、万壑鸟鸣。
唯有造林蓄水,建造绿色长城。屡考察北战南征。督导倾情。
三北防护林带,挡风沙、植树先行。放眼九州大地,而今郁郁葱葱。
2021-8-23
注:
解题:梁希(1883-1958),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人,著名林学家。1913-1916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学习,1923年赴德国塔朗脱高等林业学校学习。1927年回国。建国后,任林业部部长、研究员。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深入调研,领导制订了建国初期的林业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林业行政、科研、教育及生产体系,为新中国林业的蓬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屡考察北战南征:1950年9月,梁希率领6位林业科技人员,赴渭水和小陇山林区(在甘肃天水专区)调查,林区道路十分难行,梁希只得乘牛车,最后又换骑小毛驴,行走20公里才到伐木现场。在现场连续好几天,早出晚归,进行调查,最后做出决定:停建即将开工的为运输木材而修的窄轨铁路,设立育林实验站,把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业务范围扩充到护林造林,伐木为副业,调东北枕木支援大西北。当时采伐迹地上,如今已郁郁葱葱,长满了粗壮的树木。梁希不顾辛劳,于1950年10月又赴山西考察。1952年11月,他考察了泾河流域;1953年3-4月又在延河、洛河和无定河流域考察。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定下基调。撰写出版有巨著《林产制造化学》。
本词上阕一些句子化用自梁希文章。
一丛花·王德明
多灾煤矿令人忧。氧化自燃稠。从何入手堪突破,究结构、追逐原由。
研发阻燃,三相泡沫,灭火竟然遒。矿尘防治是重头。浓度早超揉。
几多矿工尘肺死,跪着活、教人心揪。泡沫降尘,效能显著,日夜拼搏牛。
2021-8-25
注:
解题:王德明,1956年8月生,贵州省遵义市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煤矿火灾与粉尘方向的领军人物。他发明的三相泡沫、化学阻化剂、阻化砂浆、泡沫降尘等技术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2003年10月,宁夏白芨沟矿发生瓦斯爆炸并引发大面积火灾,救灾十分困难。王德明主持了该灭火工程,成功扑灭火灾,未一人伤亡。成为国内外成功救灾范例。
几多矿工尘肺死:据《工人日报》报道,据国家有关部门一项调研显示,多数煤矿井下粉尘浓度严重超标,自1983年至2008年,煤尘最高浓度范围 198~3420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9.5~855倍,每年有大量职工患上尘肺病。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尘肺病人呼吸困难,严重时不能平躺,不能坐,只能跪着。直至死亡。
王德明开发的泡沫降尘新技术,比传统喷雾降尘率提高30个百分点,耗水量降低80%。该技术在陕西彬长胡家河应用,抑尘效率达到70%以上,并节约水源。
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已培养博士34人、硕士63人,成为煤矿安全事业接班人。
小青山·钱宝钧
布局前瞻化纤昌。纺织强国梦,蓄胸膛。身怀家国遽启航。缺棉布,百姓正凄惶。
开发纤维忙。成品用途广、带伞网。满街男女尽时装。求发展,愿作嫁衣裳。
2021-8-27
注:
解题:钱宝钧(1907-1996),江苏无锡人,纤维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纤工业和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中国化学纤维学科奠基人;曾任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2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攻读工业化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工作。1935年,考取第三届英庚款公费留学生,进入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纺织化学系,开始从事纤维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抗战爆发,他毅然回国。参与筹建华东纺织工学院。
钱宝钧在化学纤维成形工艺理论和纤维结构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大分子缠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纤维科学和纺织教育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学识渊博而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而提携后学,为国家在化纤科技界和工业界培养了大批英才,桃李遍九州。60多年前,国人还在为缺衣少布发愁。作为“化纤之父”的钱宝钧攻坚克难,前瞻布局高性能纤维研究,终于制造出化纤织物,替代棉衣棉袜,解决了亿万国人穿衣问题。今天,中国已成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化纤大国。各种化纤用途广泛,可以分别用做细布、府绸、乔其纱、织锦缎、人造毛皮、外套、各色服装、皮鞋面料,加捻织成帘子布,用于飞机、汽车、拖拉机轮胎,或阳伞、渔网、降落伞、绳缆、传送带等。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