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丨燕子 - 世说文丛

落叶知秋丨燕子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燕子.png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小燕子》儿歌已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仍然在唱。此歌之所以被一代代孩子们喜爱是因清纯活泼的音律,更因歌中唱的乃是那些可爱的燕子!

以前济南的泉多,树多,燕子也多。我们家在大明湖边住的时候,几乎街街巷巷的老宅屋檐下都有燕巢。燕子秋去春来,最守信用。立春之时,大地尚未解冻,树木光秃秃的,在等待暖春。唯有柳树笑迎春寒,在某一天清晨,人们会惊喜发现,它柔韧的枝条上似乎于一夜之间骤然鼓起了密密麻麻、一粒粒小花苞似的嫩芽,像鹅黄淡绿的珠珠缀满了枝条。这时可爱的燕子从南方归来了——它披着一身黑羽翼,戴着白兜肚,翘着剪刀尾巴飞来了!啊,一冬未见的燕子,你飞越万水千山,一路上可曾遇到风暴雾霾而迷失方向?可曾遇到猛禽凶雕而丧失同伴?可曾因饥饿病痛而折翅落地?聪明伶俐的小亲亲听懂了,用呢喃的吟唱回答,用盘旋的舞姿回答……之后,它们开始了艰辛的创作诗篇:一对对比翼缠绵,一口口衔泥做巢,穿梭般往来,为的是赶在这春季生儿育女哺育其成长。

河湖泉边的泥又湿又冷,树根下还凝结着霜花,柳芽榆钱刚刚冒尖,草虫儿尚未蠕动。春寒中,一群群燕子在水面上树丛里艰难觅食——它们飞时从不拍打翅膀,小巧玲珑的剪尾身影如箭簇流星,时而迅疾抄水,时而轻捷穿花。然后就一口口把泥衔在小尖嘴里,用唾液把泥搅拌的富有粘性的点点春泥粘合起来,紧贴着土木砖石的椽檐墙角做巢。燕子在鸟类中隶属一流的建筑师,做巢非常有趣,人们盖房子自然是自下而上,燕子做巢却是自上而下——如同人们盖房子先打地基,燕子将一口口衔来的泥先在檐角处自上而下地组合成一个中规中矩的括弧,将括弧底线收拢之后,仍然是自上而下地、将一口口泥沿着这个马蹄形状的半圆弧线向外延伸,最后极其精确地收口。干燥后的燕巢外观像菠萝表皮那样凸凹有致,规范错落。有的像一只紧贴在房檐墙角上的壁灯,有的像半个紧贴在椽樑上的小南瓜——其建筑之科学,线条之精巧,造型之玲珑,就地取材之实用性,真令人佩服这个小精灵的大智慧!燕巢里面铺着柔软的干草,其隐蔽性不仅风雨不侵,而且能防范猫、鹰这类天敌。燕巢做好之后,小两口开始在爱巢之居交配产卵,雌燕产卵后要用体温孵卵,促使雏燕成熟破壳。这时,雄燕极其负责地为爱妻觅食、把食物衔来送进爱妻嘴里。几只雏燕破壳后,光秃秃的小脑袋上咪着小眼、洞开着大嘴,只知道吃呀吃!当了妈妈的雌燕顾不得坐月子,以其伟大的母性竭尽全力地为雏燕们觅食。那时,童年的我曾把杂粮窝头掰碎,企图爬上梯子,把碎窝头送进燕巢喂那些叽叽叫唤的雏燕,却被父亲严厉制止,他说燕子不吃米,而且燕子不允许有人接近它的巢,尤其在孵蛋和育雏期间。如果这时有人触摸了它的巢窝,燕子会受到惊吓而搬走。燕子是吉祥物,咱们一定要爱护它,不能让吉祥物搬走啊!父亲还讲了在乡下目睹的一件事:乡下老房檐下差不多都有燕巢,我们家房檐下也有一窝燕子。有一天两只大燕子飞出去觅食,窝里留下了四只小雏燕子。一条一尺多长的花蛇沿着土墙爬进了燕巢,咬住了一只小燕,其余三只小燕子拼命大叫。霎时间,两只老燕子回来了,发疯似的啄向花蛇,后面还跟着十几只燕子一齐啄向花蛇,花蛇遍体鳞伤掉到地上抽搐着死了。燕子很团结,护雏厉害着呢,千万不能招惹它们。

夏天到了,湖水河面上、岸边的草丛中有的是虫儿——那是燕子们丰盛的宴会。小燕子们在大燕子的率领下捕食本领日渐增长,夏末之时已长得又肥又壮。白居易曾作《燕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减肥。喃喃教燕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秋天到了,燕子一家老小在巣窝的上空盘旋啁啾,恋恋不舍地举行了告别仪式之后,然后由老燕带着雏燕冲向高空向南飞去……

年年花开花落,柳青柳黄,燕子飞去却难见归来。如今我们的城市乡镇都高楼林立,湖水河流都成为刻意修饰的人文景观——不吃米的燕子,不随意做巢的燕子,一雌一雄相爱终生的燕子,如今你们靠吃什么生存?你们的故居没有了,你们的新巢又在哪里?春天又来了,杨柳又绿了,穿花衣的小燕子,你啥时候才能回来?
2013年春,青岛


落叶知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落叶知秋丨燕子》 发布于2020-5-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