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风生水起与宦海沉浮的邹道臣 - 世说文丛

张勇丨风生水起与宦海沉浮的邹道臣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邹道臣,山东蓬莱人,生于光绪九年十月(1883年)。岛城火柴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振业和华北两家大厂。振业是蓬莱人丛良弼1924年开始筹办的火柴生产企业,历经三年精心建设,1928年正式开业。

1.jpg

与振业投产的时间几近同步,具有日资火柴厂工作经历的辽宁人周子西和即墨人江一山,联合诸多投资方共同创办华北火柴。当年开办,当年开工,速度与行动可谓一鸣惊人、后来居上。其中的股东之一,就有邹道臣。

邹道臣,福兴祥钱庄的经理人。福兴祥,创办于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的1918年6月。殖民统治期间规定,向占领当局缴纳税费,提倡使用日金且可享受3%的优惠。由此,经营兑换业务的钱庄应运而生并不断扩展。海泊路53号的福兴祥,主要经营汇兑业务,同时兼营棉纱、棉布、生油、生米等杂项,后来还在临近港口的宝山路设有专用仓库。

2.jpg

1932年4月,华北火柴改组。从公司章程的档案资料看,“青岛海泊路五拾三号”的“邹道臣”是“中国华北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振业火柴为靶向,开业之初的华北火柴与振业处处匹敌、时时竞争,最终华北略占上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这为华北火柴奠定行业的核心地位创造了条件。

邹道臣与丛良弼为蓬莱同乡,他比丛良弼小十四岁。振业火柴的主体,来自早先的东顺泰商号,与邹道臣并无关联。但是同振业形成行业竞争的华北火柴,却在经营几年后让邹道臣成为公司的头号人物。很难设想,两人究竟如何评判和应对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此后不久,当丛良弼为主导的新泰路红卍字会出现场地局促状况时,他还与邹道臣,包括曾在大阪经商的贺俊生等几位好友达成共识并一起捐款集资,筹建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的新址。从1933年鱼山路大学路地块获批到次年开建,工程历时七载,终于建成崭新的红卍字会大楼。它成为民间慈善机构的组织基地和活动场所,也是时至今日仍在发光发热的公共建筑和城市地标。

3.jpg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2月即召开日伪商会成立大会,其中邹道臣与王芗斋被指定为副会长。此后的1942年9月至1945年3月,邹道臣遂正式担任日占青岛时期“青岛特别市商会”的会长。

就任商会会长之际的传略档案,不免体现诸多赞誉之词。如果留意邹道臣的任职情况,倒是能捕捉到人物成长的真实轨迹。其中就有:

邹道臣“现任青岛特别市市政委员,青岛商会会长,救济院理事长,青岛惠民社理事长,青岛圣功女子中学校董事长,福兴祥经理”。

4.jpg

1942年10月,“福兴祥钱庄”升格为“福兴祥银号”。名称上,钱庄与银号大体相通,但从组织形式与业务范围等方面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为银号,除经营汇兑外,还可开展存款与放款的金融业务。福兴祥银号资本总额已注册为五十万元,营业地址也移至海泊路82号。

1944年2月的商会调查科登记表还显示,福兴祥银号的股东如下:

邹道臣,62岁,蓬莱人

邹福堂,63岁,蓬莱人

王天锡,39岁,蓬莱人

高岐峰,43岁,福山人

赵凤声,35岁,蓬莱人

曲炳珀,35岁,栖霞人

六名股东,体现地域亲缘为基础的纽带,呈现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完美组合。值得关注的是,邹道臣“现在住所”一栏已是“荣城路二号”。

邹道臣之后的李代芳,既担任过华北火柴公司的董事长,又是青岛市商会的会长和青岛市参议院的议长。据记载,李代芳别墅位于荣成路2号甲。此荣城路二号与荣成路2号甲是否为同一座单体建筑,有待细查比对。

同期的福兴祥银号资料中,尚有一连串股东关联人。从登记的邹氏家族人员的籍贯是蓬莱城东小邹家村和蓬莱大邹家村看,邹道臣的原籍可能是蓬莱大季家镇。与邹道臣同享一处地址的“荣城路二号”,还并排着邹来鈵、邹来鈺、邹来鈞三人的姓名。

据知情人回忆,邹来鈺是邹道臣的儿子,娶周凤英为妻,家住江苏路基督教堂的南侧。邹来鈺曾在云南路小学教英语,而周凤英则是市立医院营养学专家。几年前,客居美国的周凤英老人去世,让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慢慢隐匿于无声岁月的流淌之中。

鹤过无声,人去留名。邹道臣的人生之旅如何识别,只能交给历史本身去做合乎情理的评判了。

2021.10.4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风生水起与宦海沉浮的邹道臣》 发布于2021-10-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