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新科举时代”杂谈——写给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的马后炮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新科举时代”杂谈——写给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的马后炮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改革、在折腾,几乎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改革”的脚步。但改革也从没有超出过“学而优则仕”的圆心,还是围着“科举”的圆心在转圈。不论是帝制时代的私塾,民国的新学,还是今天的学校;也不论是旧时代的圣贤,清末民初走出国门的先行者,还是今天多得不可胜数的教育家们,每天都在忙着“改革”。不说旧时冠冕堂皇的高论,就说伴随着五星红旗升起而诞生的口号又何其多啊!什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道统一”,还有现在叫得最响的“素质教育”啊,教学方法啊,教学理念啊,等等,不一而足。花样翻新,新词迭出,但其核心没有多少变化,它的坚不可摧、不可撼动的杠杆还是“考试”“分数”,选人的标准还是“学而优则取”“学而优则仕”。不然,为何公务员考试那样火热,门庭若市,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恐怕那些高智商的大学毕业生精英们都不是傻子吧?当公务员不就是旧时的"仕"吗?

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的唯物论,“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是存在主义的信条,应用到教育制度、教育规律上倒是蛮有道理的。想想吧,一旦学而优,等待他的就可能是步入青云,名利双收,封官加爵,香车豪宅,荣华富贵,夫贵妻荣,荫庇子孙,就可以“出有车,食有肉”。而如果一旦名落孙山呢,那就是另一种命运,旧时可能成为孔乙己,窃书被人打折了腿,现在就得加入社会就业大军,天天拥挤在人才市场,日日奔波于招工大集,陪笑脸,遭白眼,求职无门,呼天不灵,为几斗米折腰,为生存乞怜,还要为日后的裁员、失业担忧,为未来的成家立业,买房还贷辛苦终生,那个中滋味岂是几句话可以言表?

或许正因为此,国人对中国教育的“功利性”体会最早,体会最深,体会最亲切,实践也最卖力。君不见为日后成为“人才”,成为“精英”,为了“学而优”,做父母的付出了多少心血,掏出了多少银子,聘了多少“名师”,起步又何其早?从“科学胎教”始,继而选名幼儿园,挑名小学,择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还有为了孩子的“未来”,进各种辅导班、培训班,花钱如流水,育人用钱铸。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片冰心在‘成龙’”!当前家教市场为何火爆?“新科举”在发力,尽管上级领导连发道道金牌试图扭转这种局面,然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是废纸一张。家教市场依然如火如荼,想想可笑,如此大火,岂一纸“禁令”可以浇灭?冷峻的现实利益,逼得家长们即使家贫如洗,也要砸锅卖铁培养孩子啊!

高考以分数取人,曾为不少有识之士诟病,然良医何在妙方何有?即使死马当活马医,也无计可施。高科技的今天,冷冰冰的电脑录取,堵死了若干权势们的后门,分数划线认不得张三李四,在电脑分数面前,腐败,歪门显得有些乏力,而且目前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加分筹码日益减少,分数在今天比任何时期都显得“坚挺”“金贵”,分数的含金量日益提高,人们对分数也就愈加礼拜了,分数成了家长学生眼中至高无上的神明,“素质”如同弃妇则愈显得可怜,无人理睬了。所以教育高管,专家,智囊,仁人志士们绞尽脑汁,废寝忘食,苦思冥想,想去寻找一种完美的取人标尺,也着实做了不少努力:诸如为减轻学生负担,小学阶段考试不划分数,以“优”“良”“达标”“不达标”的名称列入素质册,中学阶段取消高中升学考试,名之曰“毕业检测”,如此等等,花样翻新,冠冕堂皇,煞是好看。但这一切努力都是空中楼阁,都是瞎子点灯,徒劳无益。因为最牵动国人神经、最关系学子命运的高考,还是以分取人。不管它名之曰“3+x”“3+x+1”或者”3+x+2”,都没有用,最终都要“落实”到分数上。所以至今尚无任何英雄豪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取消分数。我想总不会有人斗胆开历史的倒车,再搬出“文革”中“以手上的茧子”作录取标准吧!因此,只要“以分取人”的高考制度不改,“学而优则录”“学而优则仕”的新科举时代就不会改变,国人们也就只好从从幼儿起悬梁刺股,为“仕”而奋斗。小学生、中学生十几斤的大书包就不会轻下去,而厂家们就又要为新式拉杆书包去考虑新品了。

新科举时代的取人标准决定了分数的价值,分数也成了人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好东西。当今世界,钱是好东西,其实分数更是好东西。升学录取要分数,评职称、考公务员考分数,考托福、GRE、雅思要分数,连单位考核、大学排位也得分数,甚至连“××最佳城市”的评比也要分数。国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生活在分数的汪洋大海里,须臾离不开分数,分数就像天平一样天天在衡量评价着人们,决定着人们的命运。

说到分数决定着人们的命运,只要翻开中外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伟人名流、英雄豪杰是以优异的“分数”考取名校,再由名校成为名人的。外国的总统、中国的高层,有许多就是出自哈佛、剑桥、耶鲁、北大、清华,还有众多的院士、科学家之流出自名校的更是多如牛毛了。在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就业无门,薪水低得可怜,但猎头公司依然没有闲着,仍然凭着他们灵敏的鼻子,在捕猎人才,名校毕业生依然早就名花有主,他们的薪金依然高得令人垂涎。这大概就是分数的魅力造就了他们的命运吧!这也就是千百年来父母望子成龙的重要动力吧!恐怕没有哪个家长能够免俗吧?
   
时至今日,已经搭上高考战车的学子们,有的踌躇满志,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有的自知势弱,力不从心,正挑灯夜战,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命运的恩赐;也有的自知后悔晚矣,只好顺其自然,任从命运的发配;或许还有人看破红尘,游戏人生,悠哉游哉,得过且过,今日不为明日愁,乐得今天自逍遥。亲爱的学子们,我的朋友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识时务者为俊杰”,高考在即,时不我待,为自己前程计,把握今天,努力奋斗吧!或许有人说:君不见历史上有多少成才者并没读多少书,也不是出身名校,不一样功成名就吗?此言谬矣,其一,此一时,彼一时也,舟已行矣,此时刻舟,岂有剑求?其二,此般个例也许存在,但凤毛麟角,仍数个例,不能以个例代全体,以个别代规律,你敢说你就是那凤毛麟角的珍稀动物?人生不能唯学历,自学有时也能成才,但在目前新形势下,自学成才又何其难啊,自学成才又有几多人?

写到最后,有人说时到如今,生米已成熟饭,一切晚矣,你说这些马后炮又有何益?好在时光还有一个多月,临上轿包佛脚,临上阵磨秃枪,或许还有点帮助,朋友,走好,把握时机,做新科举时代的骄儿!

2009.4

gaokao.jpg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新科举时代”杂谈——写给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的马后炮》 发布于2021-10-2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