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丨神山杏花白(青岛杂记) - 世说文丛

阿龙丨神山杏花白(青岛杂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阿龙1.jpg

1

阴历的二月,杏花开。山里温度低,平原的开了,它再开,也出不了二月。错过看平原的,可去山里。神山的杏花开了。神山是胶西一座小山,三四个山茆簇坐着,围出个水库。水库的一面,神山坡上,有个杏园,数百亩,杏花开得迷人眼,也迷天空的眼。

铁栅栏门关着,有人来,开了侧门,就进去。人是逐花的蝶。我飞进花海。二月飘雪,雪窝子悬在半空,又白又软,像万把束羽毛,颤抖着笑,碧落里晃,就不掉下来,脖子焦酸,不愿把仰高的嘴脸放低会儿,眼珠涩涩地转悠,滴泪,却忘了擦。

风是好风,握把剪刀,一路搜寻,剪开花瓣。张大的杏花,五个瓣,咧着嘴笑,白嫩的脸抹了胭脂,可能梳妆台前没镜子,抹歪了,胭脂红抹了整个下巴,自己不知道,头昂扬昂扬地出了门,山风带着响,往脸上扑,杏花就四下乱瞅,不知是让过路的看她的白脸还是粉红的下巴,眼角眉梢却尽是风流,尽是电光,顾盼忸怩,把个盯着她的羞得不中,红紫了脸膛。我也差点两颊发热,回头望望飘飘摇摇的日头,山外闲逛,正在为神山和村庄们准备红霞满天的傍晚。相当多的,只鼓着嘴,含苞不放,黏住枝头,是些粉红的圆圈,被指甲红填实在了。“红杏枝头春意闹”指她们,“花影妖娆各占春”也指这些。她们没闹够,所以不开。不开不代表耐得住寂寞。伯牙学琴三年,只为精神寂寞。红杏把自己捂了一个冬天,习练风月,为的是精神不寂寞,她们遇墙即会跳出,遇山便要点缀,遇人便会招摇。满山坡眨巴眨巴的眼睛是她们,她们为炸春而来,山道拐弯、庄子胡同都响声明亮。

2

杏树是有学问的树,开的花也有学问,感染过圣人的学气,保不准在圣人捧读诗书教授众弟子时,也跟着看到听到学到很多。不信的话,在神山杏园游兴尽后,找棵你满意的杏树,枝干颜色深深的,花朵浓厚的,踩实地面野草,倚着树干坐下,顺势掐根身旁的灯芯草,去掉黄叶穗头,留一尺长的秸秆,含在嘴角,头后仰,眼睛微闭或全闭,过滤掉世俗杂音,想象花瓣旋落,轻如事物漂浮,子曰之声由落花送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声音来自杏坛。“孔子游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圣人席地而坐杏坛,四周杏花端然梳妆。圣人斜睨一眼花朵,看到了什么?诗人里尔克言:“他眼睛里有些东西,决非天空。”杏坛是什么?孔庙也。“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如此说来,圣人也爱或独爱杏花不虚。

杏花裹着白,裹着素,裹着晶莹纯洁,单纯到不生一丝儿妄想。她们来世间较早,只比雪花晚几个节气,续接了雪的容颜和记忆:“东厢月,一天风霜,杏花如雪。”历代诗人如范成大等,也愿以雪谓之,因其无瑕与碰鼻之香,因其倏然而逝予人思忆。

静穆树下,观花如望月,思雪如飞絮,我仿佛身在杏坛,思想怎样做才能如圣人所言,不图世道而图人道,不生妄念,不行妄事,不虚执仁义之词,做毁节辱德、欺世盗名、蝇营狗苟之事,做片清清白白的花瓣。

3

神山村弟兄三个,来寻赵桂萍,说借些钱用。赵总自是想知道钱的用场。“开山用。”三人同声。“什么山?”赵总问。“村里的神山。”赵总纳罕,心想山有什么可开?便让三人带她去看。到神山脚下,见一把火早把山烧成煤色,颇显荒凉,只山腰,开凿一个大洞,如山茆背了漏斗,又白又灰,没点精神。赵桂萍明白了钱的用途。本来缺山少水之地,挖出石料卖掉,自此山不像山,丘不像丘,好好一块地方,瞎了不是?她二话不说,扭头便走。

再来的时候,赵桂萍不是一人,领着父母来逛山。她一脸兴奋,一会儿介绍水库,一会儿介绍神山,走到近山顶,挥手一指,几乎兜一个圈,告诉父母这山包括附近的山地,她买下了,两千多亩。母亲一惊,手抹眼泪,说句你买这荒山野岭做啥,再抹眼泪,心道十里八乡缺亲少友,这孩子犯傻,买个罪受。但事已至此,不便多说。回青岛后,虽然惦记,再不愿来看一眼。

又过不多日,深冬之际,被烧过的荒山瘠土僵硬,岩石裸露,北风体内装了呼啸的喇叭,嚎叫着围绕山转,击打碎草卵石。赵桂萍弓着腰往山上走,一边对身旁的女儿念叨开春后的规划。她只是愿意这样说,并不在意女儿听不听。女儿呢,明白母亲所想,也便听着,并不答话。母女二人绕山一圈,走到身上生出热气,虽然累,却不觉冷了,北风扑到脸上,生了温暖感。

“妈,拍张照片吧。”女儿摆弄相机。

赵桂萍左右环顾,不愿孤零零站着照相,一个人和一座山,太过空旷,她想手里抓住或扶住点什么。于是又走起,寻那可依傍之物。整座山被烧后,太荒芜,总算从一堆碎石后面找到一棵半截子黑松,没了树头,只剩茎干,也被大火烧过,顶部折断的尖峭成了木炭。就这儿吧。她说。伸出手,用它支撑出姿势,对着相机,对着寒冬,对着绕山而行的日光,微笑。转眼十六年过去了。真快也真慢。

便想到又一圣人,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我仰面那些杏花,杏花也俯身看我。我闻到她们的幽香,由心室散开,如种子落地。她们扬起金黄的蕊,仿佛从天而降,光临人间,看上去轻而易举的过程,确如李白的诗行: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写于2017年
整理于2020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龙丨神山杏花白(青岛杂记)》 发布于2022-1-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