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徘徊在两个丰都之间的移民们 - 世说文丛

胡香丨徘徊在两个丰都之间的移民们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即将远行的小移民.jpg
即将远行的小移民

到三峡库区,不可能不采访移民,每每站在新旧城镇或隔江相望,或沿山后靠的上下错落之间,那种旧貌新颜同现眼底的感觉,恍如梦中一般。而最令人蚀骨难忘的,还是那些已经生活在新城和即将搬离旧城的普通百姓。

与涪陵市相距70多公里的丰都县是我们沿途经过的四座整体全迁县城的第一站。

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以“鬼城”而闻名的旧县城建县已有1900多年历史。2001年9月8日,随着第一批入住新县城的居民搬迁和迁址仪式的举行。这座有将近6万人口的城镇,开始正式告别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北旧址,迁往崭新的南岸新城。

“渡江”的新城

我们走进位于旧城对岸王家渡的丰都新城时,这座已经完成了80%左右整体移民搬迁。刚刚通过二期移民验收合格的新城镇,看上去繁华而秩序井然,由龙河大桥、斜南溪大桥相联接的龙河东工业区、王家渡中心区、丁庄溪码头区三个功能区构成的新县城,已完成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东西相向的4条主干道和南北贯通的9条街道均平直宽阔,街道两边楼宇和店铺林立错落,已投入使用的2.5平方公里市政设施看上去齐全完备。

走在初夏阳光朗照的新城街道上,能够感觉到这座从陈迹斑驳的旧城中,经过十年之久的痛苦与艰辛蜕变而出的年轻新城镇,充满一种尚带几分生涩的新鲜感和尚欠几分自然的现代都市气息。听一位居民讲,新县城目前总人口已将近10万,除了旧县城的搬迁移民外,还有一部分是城建时就地农转非的占地移民和大量招商引资而来的外地流动人口。

在市政广场斜对面,有一位今年初刚刚从南方来这里的秦先生开了一家很大的“福建凉席超市”,看上去有百十平米的大厅里,接地极顶地摞满脸各种款式的麻将凉席。秦先生非常看好今年夏季丰都县城的凉席生意。他说,进入5月,天气慢慢转热,从去年以来乔迂新居的二期移民,家里一切都是崭新的,凉席自然也要换新的,差不多每家每户都需要购买不止一张凉席,需求量很大,他预计天气最热、生意最旺时,每天营业额都会在几万上下。像秦先生一样看好移民区大好商机的外地人很多。与市政广场相邻的一个商业区,上下两层装修豪华的门面房已全部招租出去,其间不乏像秦先生一样的外地经营者。还有不少来这里进行大规模企业投资的外地客商,新县城目前累计引进外商投资已达10亿元以上,这是旧县城这么些年来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是新县城人口骤增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新县城平都西路开着一家干洗店的女老板李小荣和隔壁李勇火锅店的女老板梁志蓉,都是去年下半年从老城搬迁过来的新移民,李小荣还特意在店名前面加上“老城”两个字,她说这样写是因为她家干洗店在老城已经开了许多年,大多都是老顾客,怕搬过来以后别人不认识,以为是新开的店而不再光顾。

李小荣说,从搬过来以后,就再没回老城那边去过了,虽然仅一江之隔,离得很近,但是那边已经搬空了,也没有熟悉的人了,不想回去。在新城感觉比在老城时生活环境好多了,居住条件也比过去好,只是生意比原来难做一些。在老城时,因为县城小,人们居住很集中,老顾客也多,而现在,新店开了也有半年时间了,但是,因为新城大而开阔,居民区也比较分散,自己的店又不在最繁华的地段,所以,生意一直赶不上在老城的时候,反而,税收比在老城时每月多交几十块钱.房租费也比那边高许多,在老城时,也是二十多平米的店,月租金才500多元,而现在月租金要900多元,不过,她相信慢慢会好起来的。对于移民搬迁这件事情,李小荣和梁志蓉都表示理解和支持,虽然,对于从小生活居住过的环境有些留恋,但是,对那个环境的落后与封闭也并不很喜欢,能有这样一次彻底改变生活环境的机会,她们当然是很高兴的,许多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居民和县城各单位职工,对于搬迁这件事情基本上都跟她们两个的心情差不多,喜大于忧。

弃城沧桑

中午时,我们到了隔江相望的丰都旧城。在新城和老城之间,有渡船和小客车两种交通工具。我们搭乘的是招手停的小客车。两城之间直线距离非常近,但是,车子绕过大桥单程也需要行驶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刚刚一过大桥,行走在长江北岸通往旧城的土路上,便有一种沿时间隧道回溯到某一久远年代的感觉。

这座仅有1平方公里,在1998年GDP增长还排在重庆市倒数第一、迁址以前没有一寸水泥路面、没有一家县级工业企业的县城,看上去的确是破败而拥挤不堪。虽然老城中还有许多留住人口,在175米水位线以上的居民大部分还在这里一如既往地居住着、生活着,街道上的店铺和摊贩仍在照常营业,在通往鬼城山门的道路两边和水位线以上的主干街道上,店铺、摊位和人群甚至显得比新县城还要稠密和熙攘得多,但是,弃城景象却无从掩饰,一种不安和茫然的情绪流露在人们的神情之间,一些店门虽然开着,但店主看上去却心不在焉,明显无心招揽生意,一些店门已经关闭,不知是已经搬走,还是暂时歇业。

问及一位开水果店的老板时,他说:“搬,是迟早的事,就算自己的家和店铺都淹不到,不在移民规划之内,将来也还是要搬到新城去的。你想啊,所有的单位都搬过去了,城里的人也大部分都搬过去了,留在这里还能有什么发展和指望?许多搬不过去的人,是因为没有钱在那边买房子,新城的房子比老城的房子一个平米贵一百多块,不在拆迁范围的,不享受拆一换一的政策,旧房肯定是卖不掉的,新房又买不起,所以.很犯愁的。”

再往下走,人越来越少,直至空巷无人,只有一座又一座搬空了的楼房,院落和拆成一片瓦砾堆的废墟,昔日的农贸市场,应该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但是现在从北头到南头,只有入口处几家店铺和摊位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开门营业,里面已经全部走空了。

两位老人

在采访中,分别居住在新城和旧城中的两位老人,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城北门路的84岁的曹素娥老人是已经退休20多年的纺织女工,她掰着指头数自己家从祖父辈逃荒落根在丰都以后,已经在旧县城的老宅院居住了上百年,延续了四五辈人,从最初来到这里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到寄居一大户人家柴房内,到后来的租房住,再到后来买了院子里自己住着的房子,还买了房东家的一些家具——她在搬家时舍不得扔掉,一起搬过来的那把从清代流传下来的雕花高靠背木椅,就是那时从房东家买过来的。这中间有着几辈人的辛酸故事和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的艰难奋斗史,所以,当知道政府要自己拆房搬家时,很难过,也很舍不得。

但是,老人紧接着说,毕竟我们是懂道理的,国家要办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有很多困难,自己再难过,再舍不得、困难再大,比起国家大事来,都是小事情了,自己克服一下就行了,不能耽误了大事,能不给政府添麻烦,就不添麻烦吧,要搬迁的人那么多,哪儿能把每个人都照顾得那么周全呢?

曹素娥老人是去年10月21日搬进新居的,她说她家里还是比较穷,她原来的住房面积比现在分给她的房子小,所以,要搬进新房,还要再交三万块钱的面积差价,是儿子和女儿一起帮她凑够钱的,搬家那天,儿子到市里去开会了,是政府派人帮她搬过来。

在新城住了也有半年多了,她感觉比在老城时好多了,如果不是搬迁,她这一辈子也走不出来。也见不到这么阔气的街道,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有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外地人。她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好好地开一回眼界。

但是,老人对老城还是很牵挂的,因为儿子和媳妇还没有搬过来,她行动又不是很方便,不能经常过去看他们。对于新的居住环境,老人也有一些未尽的愿望,希望我们能够代为转达给县上的领导;作为一位84岁高龄又独自居住的老人,当时分房时,惟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楼层能低一些,但是,她终究还是被分配在5楼(顶层)。既然已经住下来了,自己克服一下上下楼的困难也就罢了,但是,楼道里头一直没有灯,开在背街面的楼门前满地垃圾、坑洼不平,楼旁边每天必经的一道陡峭斜坡,也始终没有人修,她都不知道在这道坡上跌了几回跟头了,还有,从住进来一直没有收过水电费,她希望能每月一收,怕攒得多了自己一次交不起……老人有些歉意地说,这些都是小事情,政府大概一时顾不过来,再等等看吧。

在旧城江岸的街道边上,记者采访了另一位84岁的陈姓老太太,她在面前的竹篮子里摆着几双自己扎的鞋垫,向零星而过的行人兜售。陈老太太讲她家属于二期移民,但是,因为家里只有她和一个同样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儿子,生活很困难,家里的住房面积也非常小,连最小面积的新房都换不来,也没有钱补差价,政府给的搬迁费只有两三百元,所以,她没有办法搬到新县城里面去。不过,政府要拆房子的时候,她还是同意让拆了,也没有跟政府提什么条件,只希望能帮她找一个暂时安身的地方。政府也答应了,她和她儿子现在就住在已经搬空但还没有拆掉的老县委家属楼上,那里在二期蓄水时还淹不到,所以,除她以外,还临时住着另外几家跟她一样的人家。

陈老太太说这些时,布满沧桑的脸上,神情是平和而安详的,没有丝毫的怨尤和不满。在问到以后如何打算时,她有几分天真地说这在这里也挺好的,能住的时候就先住着吧,将来什么时候住不成了再想办法,自己真要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政府大概也会帮忙想些办法的。

其实,在各地移民区多少都存在有“三民”现象。所谓“三民”,就是像陈老太太一样没有单位和经济来源、没有住房条件和搬迁能力的城镇纯居民、迁建新城镇时失去土地的农村占地移民和城郊农村无地后靠移民,这一部分移民是整个移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弱势群体”,各地都成立了“帮扶办”,通过领导干部定点包干和企事业单位集团帮扶等各种办法,来解决“三民”的实际困难。

移民最恨黄发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丰都新城的整体搬迁和移民安置一开始并不顺利。

丰都县城作为整体搬迁城镇,迁建工作动工相当早,与库区最下游大坝坝址所在的秭归县同属首批动工的整迁城镇。早在1992年3月,就开始在新城址王家渡破土建城,然而,时隔六七年之后,秭归县城早已搬迁完毕,移民们都已在新县城安居乐业,比如,我们采访过的一位私营车主林先生,在迁入新城时买了小型客运车,这时都已基本回本,可丰都县的迁建工作却毫无进展。在1999年重庆市的移民工作会上,因距迁建进展要求相差23个百分点而排居最后一位,被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甘宇平批评为“丰都新县城建设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导致新城建设无法推进的主要原因是:新城所在的三合镇5个村,22个社,2212户、6822人的占地移民没有得到妥善安排,他们拒不搬迁,并聚众“闹事”,阻挠施工。截至1999年底以前,新县城搬迁仅810户、2465人,当时负责城建和移民安置的部门,对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园,转为城镇户口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占地移民实行的政策是就地后靠,统建房屋安置,用移民补偿资金利息每人每月支付45元的生活费。但是,随着物价上涨,原来每月45元的生活费,等于每天只有1.5元,仅够买3个馒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加上移民进度慢,移民们开店进厂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集访,阻止施工事件不断出现,1999年6月,上千移民围住管委会,要求增加生活费;市人大一位副主任来检查工作,上百移民围住不让走,有几人甚至下跪请愿;在交警队施工工地,部分移民因为嫌补偿资金少,房屋面积算少了等种种原因,阻止施工,并毁坏建筑材料……仅1999年6月至8月间,新县城发生上述事件就多达20多起。然而,与此同时,原建委主任黄发祥经有关部门审查发现,竟涉嫌侵占新县城移民占地安置费及其他公款1556万元,同时被查处涉嫌贪污的干部还有21人。

这是一个怎样触目惊心、人神共愤的对比!作为一个期盼迁城巨变达三十年之久的穷县,在城建资金极度匮乏,国家和上级部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而甘愿牺牲土地和家园的占地移民也只能每人每天得到一块五毛钱生活补偿费的情况下,一个被赋予了神圣职责,掌管城建和移民资金分配与使用权的地方官员,竟然能够私自侵吞如此之巨的移民款项这样的败类,怎样处置才足以平民愤,谢天下?!

2000年2月26日,黄发祥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年5月,涉嫌挪用移民资金的21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罚。在查处黄发祥案件的同时,重庆市委于1999年底对丰都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彻底整顿与调整。从2000年开始,丰都县的新城迁建和移民安置工作才开始奋起直追。短短两年时间,要弥补长达七八年的工作失误要消除干群之间长达七八年的矛盾和对立情绪谈何容易。然而,丰都毕竟如期完成了二期移民迁建与安置任务,通过了中央移民验收领导小组的终验,而且还成功引进外商投资达10亿元。

离开沧桑斑驳,即将半沉水底半为遗迹的丰都老城和明媚灿烂、充满朝气与自信的丰都新城,我们的心情是一半喜一半悲,一半感动一半沉重的复杂难述,无论这座重庆库区重点移民城镇在十年迁建史中,有过怎样坎坷不平的经历,因黄发祥案而蒙受过怎样的耻辱、受到过怎样的伤害,但我们终究相信,更多的干部付出了成倍努力,大多数移民既纯朴可爱又识大体,顾大局和富于牺牲精神,这些才是三峡大移民之所以感人至深的地方。

他们让中国感动!

在此后数日,一路沿江南下途中我们经过整体搬迁的城镇还有许多,比如.同样县城全迁的巫山县,云阳县、秭归县等,还有难以一一数记的新集镇、新村寨。在三峡库区的长江两岸,如镶珠嵌贝一般,随时可见大大小小崭新的建筑群落和拆迁之后,清理完毕、准备好弃之水底的旧建筑残迹与遗骸,也同样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码头,公路与桥梁。

整个库区百万之众的移民们,正在亲手建造自己的新生活,正如抽丝剥茧的蝉蜕一般,他们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离土弃家的精神流亡阶段,终于从祖祖辈辈封闭深锁的深山大谷中走了出来。无论是就地安置,重建新家园的静态移民,还是远走他乡、融入外省陌生环境中的外迁移民,终究他们已经进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生活与观念之中,许多人已经开始获益,他们渐渐会适应新生活,会喜欢新三峡会热爱新家园。当然,怀念曾经的一切、包括命运转折与巨变时刻短暂的心理失衡等等,那也都将成为此后以及后辈们积淀于情感和心灵中的一笔精神财富。

fengdu.jpg

新闻背景

2003年4月27日,由国务院组织的三峡工程二期移民终验工作在重庆落下帷幕,宣告并证明了百万移民工程这个世界级难题在中国已被初步破解。
终验结果显示,目前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0.78万人,完成整体移民工程建设规划总任务的69.8%,库区淹没所涉及的12座县城大部分完成了整体搬迁,114座集镇迁建进展顺利,其中53座已完成了整体搬迁,库区的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
随着国家对三峡重庆库区二期移民终验的结束,重庆库区三期移民工作也正式启动。重庆库区三期移民主要目标任务是,从现在到2006年,完成移民补偿投资79.87亿元,规划动迁移民32.44万人,迁建工矿企业304户,复建各类房屋942万平方米。

原载《新西部》2003.6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徘徊在两个丰都之间的移民们》 发布于2022-1-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