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砚丨散点闲话·三言五语说电影(5) - 世说文丛

闲砚丨散点闲话·三言五语说电影(5)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如果说读书是心灵的旅行,那么看电影就是心灵和眼睛相伴的旅行。看电影与读书和遇人一样,都是一种缘分。看电影是个审美和思考的过程,更多的是看到另外的一些生存状态,完全不同于生活其中的状态,丰富认知,更丰富精神或称灵魂。
这里说到的电影,大部分是过气的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者边缘影片,不喧嚣,不热闹,小群受众,窝在某个角落安静地看、感受和想。其中一些我已看过好多年或者好多遍。


老砚.jpg

《走出非洲》令我唏嘘。当她想要结婚时,她失去了未婚夫;当她想要个正常的家时,她失去了名义上丈夫的眷顾;当她想要个孩子时,她失去了健康;当她想要一心经营她的农场时,她失去了所有的收成;当她就要得到真正的幸福时,她失去了真正懂她深深爱她承诺陪伴她的爱人;她依恋非洲,却失去了在非洲生活下去的保障。凯伦终于走出非洲,却把灵魂永远留给了非洲。所有的失去,只换来了对非洲的遥望和怀念。她曾感受过俯瞰非洲大地的飞翔,她还获得了非洲人的尊敬,还有那些无法忘怀的非洲记忆。这一切,值得吗?

影片改编自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

制片:美国,1985年12月上映。获第58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大奖。导演:西德尼·波拉克,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

老砚2.jpg

《面纱》也令我唏嘘。当她嫁给他时她不了解他,甚至厌恶他;当她跟随他来到中国时,她恨她;当她爱上他时她失去了他。这是《面纱》里乱世之爱的情感线索。

许多作家都喜欢这样写人们的爱情,比如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飘》里,让斯佳丽失去了瑞特·巴特勒,这让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但米切尔毕竟留下了希望,这让同我一样不甘心这种结局的美国女作家亚历德拉·里普利写出了续集《斯佳丽》——尽管我不喜欢这续集。而在《面纱》里,沃特·费恩死了,毛姆没有给这个细菌学家的妻子吉蒂那迟到的爱留下丝毫的希望。

那层出不穷的馒头状的神秘山包,那连绵不绝的铺满山坡的甘蔗林,我只在广西见过,见到的时候我就被它们镇住了,因为那是此前我未曾见过的。

在《面纱》里我又见到了,依然是广西,依然是让人陶醉的美。在那么美的地方,病魔肆虐着,杀死人和生的希望。几乎所有房子里面都是阴暗的压抑的,与明丽的山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水车旁,跟随着费恩难得心情好转的脚步,钢琴敲奏出欢快甚至带点儿戏谑的音符,尽管大提琴的演奏还是暧昧的,但这毕竟是整部影片中唯一明亮的音符,让人透出一口气来,尽管短暂得如同打了个水漂。不久,费恩就死了。

吉蒂失去了她的玫瑰花,而她多么希望它“仍在绽放”,她失去了她的玫瑰花,她才知道她“永不能忘”。当歌声响起时,我的心里只有深深的伤悼,替她,替许许多多的生命,也替自己,伤悼那些被我们忽略了、丢失了的东西。

人必须离开热闹的舞会、酒绿灯红的应酬、尔虞我诈的名利追逐,掀开这些生存的面纱,才能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跟随我们一生,而我们却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当谈到职责时,影片里是这样说的:职责不过是手脏了要洗干净……当爱和职责合而为一,恩典便与你同在。

影片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戏剧家毛姆的《华丽的面纱》。

制片:美国,中国,2007年1月上映。导演:约翰·卡兰。娜奥米·沃茨、爱德华·诺顿、列维·施瑞博尔、黄秋生和夏雨等联袂出演。

有的电影看后,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只是你所期待的还在路上。有的电影看后,觉得世界是那么黑暗,每个人都在肮脏中苟且,只是人们意识不到。还有些电影让人兴奋,然后空洞,没滋拉味的也不少,不一而足。我觉得能引发思考的都是好影片。比起如今风靡全球的美国大片,我更喜欢安静沉稳,叙事风格典雅的欧洲影片。也有品质较高的国产影片。


闲砚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闲砚丨散点闲话·三言五语说电影(5)》 发布于2022-1-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