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眼丨话说音乐发烧友(十多年的博文) - 世说文丛

蚂蚱眼丨话说音乐发烧友(十多年的博文)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发烧友.jpg

晚秋的一个下午,一帮人打完乒乓球又一起凑局吃饭。席间喝两杯的时候,话题从酒店的菜品和菜量及某人长达仨月的痛风,正七嘴八舌的瞎聊、瞎扯着。这时,一向话很少的W冒了句,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我当时前面的话没听清,耳朵正打谱像一页铺板搭过去的时候,w的话题又断了。我想问又怕无知冒出了富裕。我记得话题仅仅是说了个名,声音不大。可是,就这句话,让身边的一些音乐发烧友们却跟冒泡的啤酒沫一样纷纷“滋”出了兴致。

不错啊,去了,去了,我也去了。他们纷纷这样说。

于是,又聊起了音乐。聊到了音乐指挥和青岛大剧院及人民会堂的音响、音效及座椅的狭窄问题。

大剧院。其中一个小平头说,大剧院那座椅是什么破玩意啊。

就是,就是。

我坐在酒桌的边角不敢插言,实话说我也插不上这类高雅的话题。我甚至对姓肖的作曲家到底是莱西还是平度的也分不清楚。但我依据平日对他们的了解,知道他们去听音乐会了,也知道这些音乐痴迷者们肯定是不会放过这场在青岛这小地方也算得上是史无前例的音乐盛典。他们每听完音乐会常说,很棒,很棒。并摇着头赞誉着,这音乐美极了,妙极了!

可是,这次,听着听着,听到他们谈到门票,渐渐地又听出这些所谓音乐痴迷者们谈票的目地不光是打听,而是想法子探门路去蹭票、赠票,而且他们从来就没打算掏自己的腰包买过门票。这让我纳闷了?

于是,我弱弱地插话道,既然(你们)对音乐这么痴迷、发烧,为啥不通过买票来支持(音乐)呢?

此时,这问话无声,也无人回应。

我便又问,为什么呢,既然……

……其中一个留着贝多芬一样狮子头的发烧友说,太贵了!他几乎是摊着手说。

是啊。众人附和着。

我说,人民会堂不贵吧?

当然,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大致知道大剧院的门票要高于人民会堂个十倍八倍的价钱。

是啊,旁边戴眼镜的发烧友说,人民会堂还可以,也就三十五十的。

难道三十、五十也要求赠票和蹭票吗?

另一个留长发的却摇着头说,不值得。

噢……这不值得让我明白了。敢情是这样子啊,白给、白蹭,就去听听。花钱,尤为是花自己的钱,那就爱谁谁,爱他妈干嘛干嘛或谁发烧谁他妈发烧去吧。可随后一想,这涉嫌武断,又不好界定。如今,对无权无势者来说,啥事不是蹭啊?蹭票、蹭酒、蹭烟、蹭茶、蹭画、蹭妞、蹭洗澡。凡不花钱只要能蹭点的,屈就点自尊又能算什么。当然这前提也符合国体,有权有势的有赠票、贿票、献票,没权没势的也只能是蹭票、赖票。在这体制下对部分发烧友来说,凡是能蹭到的即便是自己有,多花一分钱也是不甘与冤枉。所以,他们只是相比很多并不发烧却情愿自己花钱买票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他们对音乐的痴迷有点伪,有点夸张,有点做作。

这又何苦呢?为啥不干脆说自己只是喜欢听听音乐罢了,何必要自称是音乐发烧友呢?说喜欢听音乐也不掉什么份儿、价儿的。这就像喜欢画画,喜欢捏影,喜欢做家具、做饭,喜欢刷房子,而不能天天咋呼着自己是艺术家一样,要端平自己,拔哪么高干嘛?要么,不如像我认识的一个长着大鼻子头的小瘪三蚂蚱眼这样,一切爱好都是伪装伪饰的。比如,伪作家,伪捏影家,伪乒乓球国手,伪象棋明霞路街道第三名等。实话说这人只有一个是不伪的,就是大后年他注定要当选的,国家特一级喝假酒大师。所以,难怪嘛,有一次,一胡子大哥对一天天咋呼着是正宗音乐发烧友的G说,就你,还音乐发烧?你——他喝酒了,用手一指——你他妈发我个XX。你他妈……发你马勒戈壁!



蚂蚱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蚂蚱眼丨话说音乐发烧友(十多年的博文)》 发布于2022-1-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