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米饭、面包和面条 - 世说文丛

张勇丨米饭、面包和面条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20126101316.jpg
 
2021年最后一天开馆的“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成为老城区的新去处。在讲述历史、保存遗迹、开拓文旅的道路上,博物馆的出现无疑是不小的创新。
 
然而上下两层展区所在的钟表塔楼,已非世纪之前的老楼。匆匆一览,并未发现博物馆对原有建筑做出精准的描述和交代,应当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微信图片_20220126101321.jpg
 
展览临近结束的部分,一张“列车工作人员学习英语”的黑白照片引人注目。如果说学习外语的热潮始自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把拍摄时间暂且理解为八十年代。
 
从人物看,四名“工作人员”身穿白衣、头戴白帽,应是餐车的服务员;从场景看,纱帘两侧挽起的窗前是通常的小桌板,右侧窗前的桌上立着两瓶酒,应是在餐车;从时间看,窗外一片漆黑,内侧玻璃的反光点像是加强的照明灯,拍摄貌似在晚间;从表情看,左手拿着粉笔的服务员正在给对面的同事讲解,右侧一坐一立的两位,构成画面的均匀布局,称得上是一幅完美的新闻照片。
 
关于“学习英语”的内容,拍摄以中英文对照的日常用语为例。以下端的汉语“我们有米饭、面包和面条”,去识别上半部分的英文,就是We have xxx rice, bread and noodles。
 
xxx的部分,初看像two还有字母y,或者是away。但与明显对应的中文相比,找不到两者的契合。如果是two,那么米饭、面包、面条,算是三样,与二无关。外卖的英文Take-away,倒是有away的影子,此处亦无法说通。

睡了一觉再看,似乎以tasty解释,尚能说得过去。Tasty,表达“美味”与“好吃”的意思。初学英语,往往善用delicious来表达美味与好吃。进一步学习就会发现,tasty更为自然和常用,yummy则显可爱和动听,而delicious略微突出浮华和缥缈。
 
从照片上的小黑板学习英语来看,这是当年最简单不过的方法和教具了。随时、随地、随手、随意而为之,体现出一代铁路工作者的真实风貌。
 
排除tasty的文字识别障碍,其他单词的书写,比如rice(米饭)的r像个字母n,bread(面包)中的e、a不易分清,以及and的特殊写法等,可能算是中国人书写一种外国字的独有特色。如果有心发现,我们写阿拉伯数字时,在方式、笔顺、外观上与外人也都完全不同。
 
对大众而言,乘坐火车出行远比飞机轮船要多。在火车上感受餐饮,就是来回穿梭于各个车厢的售货员。他们除了推着车子卖食品和物品外,还有售卖盒饭的工作,有时还会碰到厨师来回兜售的情况。从第一趟的二十、三十,到最后的十块或以下,体现出价格随着时效和价值的变化而波动的经济规律。
 
餐车与软卧车厢最为临近,外宾乘坐火车时以选择软卧多见。列车工作人员学习英语,是作为餐车服务的用语还是像推着车子一样去向外国人介绍,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单纯的米饭、面包、面条,好像难以让人做出选择,不像是国际航班的送餐服务,大多是A套餐的米饭配关联的菜品以及B套餐的面条配其他菜等等。
 
随着国门的日渐敞开,大众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宽泛。比如米饭多在东亚和东南亚食用,中国人有常见的米姓和罕见的饭姓,日本在姓氏中有选取带米的“米泽”和带饭的“饭田”。
 
我们理解的面包,仅限于方形的和圆形的固定几种。世界各国对于面包的分类,则是不胜枚举。有难以下咽的粗粮的多类、有咬起来费力而需刀切的大小长棍,而牛角包、甜甜圈也是众人理解的面包。就连俄罗斯的大列巴,如今都算作哈尔滨的特产。火车供应的tasty面包,不知会是哪种门类和式样。
 
说到面条,与面包类似。中国本身就有拉面、冷面、烩面以及刀削面、炸酱面、担担面、锅盖面、热干面等。更有经久不衰的方便面,几乎是乘坐火车的标配。日常居家的挂面,一般是生活必备。不过西方的面条,绝非noodle一词能表述清楚。除去日韩之外,东南亚特别是意大利的面条种类和叫法,真是一下子难以逐个记在心间。
 
微信图片_20220126101355.jpg

浏览博物馆的公众号,正好看到一枚图片,是四姐妹在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的场景。从画面左三姑娘的左手所触及的图书封面,可分辨是《近代铁路技术向中国的转移》的一册专著。
 
两枚照片,从“我们有米饭、面包和面条”到“近代铁路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可见时代已经变迁、主题已经转移、认知已经升级,而浓重的历史早就留在可移动的一座新建的老钟表楼内。

但愿它每时每刻记录下的一点一滴,永远留在这美好的世间。

2022.1.21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米饭、面包和面条》 发布于2022-1-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