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答海外来鸿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答海外来鸿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写在前面

收拾书箧,翻出一封学生的来信,这是一封两年前,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航空信。现在这个学生还在美国读书,不过已经考取研究生了。

时光如梭,转瞬两年。好多东西已时过景非。但“思想”这个东西,有时还是很有生命力的。一些个别的“观点”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化,发生某些改变,但有些思想,却根深蒂固,短时间不会撼动。例如这封信里谈论的“文化”,这个千百年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议论的有些玄奥、有些抽象的话题,似乎又有新的认识。这两年,文化的身价有了空前的拔高,几乎要升到九霄云外去了,都冠上“文化强国”的皇冠了。所以我觉得学生早在两年前的这封信,还是蛮有前瞻性的。

故此刊出,敬请指正。(两封信全文照抄,一字未改)

(一)Lmy同学的来信

赵老师:
见字如面。
我现在明尼苏达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自习。这是我在学校所有图书馆里最喜欢的一所。因为这里有中文书籍、报刊、电影。因为这些“中文”,让我感到很亲切。
首先我要感谢您经常在校内上发站内信。其次我要说声抱歉,我总是过后很久才回复您。希望您能见谅。
在外国呆久了,愈发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了。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定期地阅读报纸、期刊,充实自己的大脑,可是到了国外,这些资源毕竟没有国内那么充实,所以觉得摄取的东西越来越少,觉得没有在国内那么有文化了。呵呵。
刚才读了农历新年的那一期《南方周末》,讨论“文化大国”的那一期。我觉得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那篇《文化要用母语讲》,写得太好了!而且,越是在国外呆过,越觉得她讲得越有道理。(赵注:《资中筠自选集》五卷,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好书”,我曾写文介绍过)
“我的文化程度还是我的中文决定的,我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取决于中文。”
“我学了一辈子外文,深知不是生来讲英语的人,真要把它学到和自己母语一样,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要靠这个体现你的文化水平,就等于邯郸学步。”
(以上两段话,摘自其文。)
其实,她所说的,正体现了我所认为的为什么在国外呆得越久,越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在如今的中国,人们对留学生的期望很高,觉得“留过学的”必定比“没留过学的”文化水平高。其实,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我认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有”的关键是“思想”,而不是“语言”。就算我英文再好,在美国,我也觉得自己像个“文盲”。毕竟我不是在这里长大的,我不是在美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我可能吃得惯牛奶蛋糕,可我写出的还是油条豆浆啊!
回顾自己上过的十几年的语文课,最使我受益的还是初中您教过我的那几年,(这个不是奉承,是发自内心的大实话!)感谢您没有一上来教我们写应试的作文,感谢您没有在我们还有想象力的时候,就照本宣科地讲书上的内容,感谢您提出了写周记、办杂志这些让我受益终生的主意。
我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结束在美国的学业后,我留在这里发展呢,还是回国发展?以我妈的“期望”,好似留在美国。先不谈留学生是否容易在美国找到工作,我想得更多的却是在哪里发展我更快乐?如果单纯谈生活质量,那当然是在美国更快乐些——人少、资源多,生活乐呵呵。可是,我想做个有“文化”的人,不单单是做个会“讲话”的人。我的英语足够在美国生活,可是远不够在美国思考。文化这种东西,不是几年的生活经验就能够得到的。更不是你会这种语言就可以理解的。
我最近常被我妈灌输的东西,搞得内心连点阳光都没有。
我想做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讲外语的文盲!

学生Lmy敬上17:03/09/10
于明大东亚图书馆


(二)写给Lmy同学的一封信

Lmy同学:
你好!
3月29日上午收到你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来信。看着这封漂洋过海(现在说应是飞跃蓝天)、散发着异国气息的信笺,我心中充溢着感动。
你是初三·六班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有修养、沉稳老练、有理想抱负的的学生。你对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最负责任的,因此,我相信你选择的路是不会错的,所以我也谈不出什么大道理来。
至于文化与英语的关系,也许你说得对。外语,语言,永远是一种工具,就像马克思说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生活工作斗争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是不容否认的,但语言隶属文化,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不可忽视的。刚刚过世的季羡林是我国的文化大师,是最有文化的人之一,其中一点就是他的外语水平——他通晓十多种语言,特别是对世界上只有很少人懂的梵文他能熟练运用,这不得不让人敬佩、折服。所以,你应很好的的把英语学精,半桶水不行,能达到同声翻译的水平最好(可能你已达到)。
至于文化,这是个太广泛的的概念,无穷无尽,无边无涯。我想:人生生命有涯,文化也只能专攻一门,或一种了。至于触类旁通的一些,多少了解一点就可以了。这大概就是:“术业有专攻”了。另外一点。真正的学问,文化,大多要读很多的书,要皓首穷经,所以,有条件,在国外图书馆多读一点书是很重要的。机会难得。
还有,你信中提到的南方周末报,那是我最崇拜的报纸,也是目前领导最无可奈何的报纸。敢写敢说,且最开放、最有深度,最讲科学、事实,不论从理论、观点、水平,都是国内最有文化报纸了。国内的知识分子大多阅读此报。我教你们时好像讲过,她的几任社长总编都因此变化频繁。要讲文化,此报不可不读。
至于毕业后的打算,你会有最好的选择。谁也不能主宰你。但你妈妈说的国内社会一些情况,你可参考。像我们这些下层老百姓只能知道点儿皮毛而已了。近日读了《往事并不如烟》后,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想想世界如同游戏耳。另外还读了几本官场小说,也大有启迪。
好了,就此搁笔。
祝好!

赵守高
2010.4.1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答海外来鸿》 发布于2022-2-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