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老子”讲座及有关“糊涂”的短信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老子”讲座及有关“糊涂”的短信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周一晚,应朋友之约,去文化宫听他作的“关于老子”的讲座。我们之间关系融洽,时常玩笑,所以一见面嬉闹:“讲好了,我来捧场,讲不好,我来砸场!”朋友也笑言:“你一来,压力不小。”

回到家,我就讲座给他发了一个短信,顺便发给了几个朋友。短信如下:

“李老:
你好!昨晚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对老兄潜心研究、敢于出新的精神,十分敬佩,至于你大胆肯定‘老子的无为,实则有为’的观点,我戏称‘反弹琵琶、为老子正名’,此乃小弟管见,不足挂齿。对于老子,课题太大,研究者若过江之鲫,我只好退避三舍,静听方家高见。不过他的无为,我总觉得是在装糊涂,实则大聪明。这点或许与你之观点有共通之处。
下面我想转发一朋友新近的一个短信,或许有点启示:‘古往今来的无数圣贤智者,都钟情于糊涂的研究。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有人发现了糊涂,取名为和谐。世间万事,唯糊涂难——难得糊涂。祝老兄快乐得一塌糊涂!’
此短信虽属戏谑,亦不可细辩,但将诸子学说以一词概括。有其真知灼见。很多学问、很多学说,博大精深,深奥无比;许多著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其实如果一言以蔽之,一两个字即可揭示其精髓、要义。譬如糊涂一说,把多少世间奥秘一网打尽。回思自己一生,吃亏就在于不得糊涂要领,过于清醒,又不愿装糊涂,不愿当猴耍,所以常常太苦闷,太痛苦。归根到底还是太糊涂——且不得糊涂之要领。不知先生,你意如何?”

短信发出后不久,李老回信,小诗一首:

“短信实在好,乐坏肝与肺。
饭量突然增,举杯心已醉。
庖丁炫神技,逍遥尽在内。
洒家年已老,也想品品味。”

同学清风斑竹寥寥数语,知根知底,一语破的,并巧妙续接我的原短信:

“仲家洼人(我的网名)发现了糊涂,取名痛苦。因不愿痛苦,故不肯糊涂。哈哈哈!”

远方的朋友回信更是直率:

“智者“难得糊涂”,弃小异而存大同,成千古功绩!
庸人“难得糊涂”,弃实事而图安乐,叹碌碌无为!
权贵“难得糊涂”,弃百姓而泄私欲,更遗臭万年!”
哎,糊涂糊涂,难得糊涂!

2012.10.30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老子”讲座及有关“糊涂”的短信》 发布于2022-3-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