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湘丨那一记精准的远射(外一则) - 世说文丛

陈文湘丨那一记精准的远射(外一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20412132136.jpg

昨天康立深传来青岛档案论坛《青岛第一体育场,一座城市的集体回忆》,使人想起他在鱼山路原山东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体育场,那一记精准的远射。

大约是1981年春季,为备战一年一度青岛职工足球比赛,春节过后不久,4808厂足球队队员就离开车间,到汇泉广场足球场集中训练。天气乍暖还寒,几周单调训练课过后,开始脱产踢球的兴奋感渐渐冷却下来。

为打破日复一日单调训练的节奏,重唤绿茵激情,教练员林维玉决定约山东海洋学院(后来的中国海洋大学)足球队进行一场练习比赛。当然,作为主教练,借此机会发现问题,寻找症结,考察队员,遴选阵容,发现并形成风格和打法,是安排这次活动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20413084834.jpg
193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带队领导。前排左一宋君复。中间可能是王正廷

当时,康立深、李同信、王军和衣伯俊,四位具有专业足球运动水准的年轻队员刚刚进厂。一年前方将海军工厂足球队推上岛城足坛顶峰的王新生、董若武、刘德录、戴仁强、王锡仁、于崇善和张宪利等小伙子们,正值当打之年;还有老将陈学勤、刘国滨、胡孝海和守门员李寿山坐镇。一时队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济济一堂。

康立深的那个球是下半场打进的。

当时他是在对方禁区外接到脚下球。随之横向趟球朝中间行进。此刻康周围空挡挺大。他的队友或策应或穿插,形成杀机。作为海院中后卫的我,与康保持一米左右距离,始终处于他射门角度,戒备着随之移动。万没料到,康立深眼光没有直投球门的情境下,跑动中突然摆动小腿,正脚背劲射。由于身体不是正面对着球门,皮球运行轨迹略成弧线,离地约齐胸的高度,擦海院大门门柱,入网,好球。接球、趟带、射门,连贯流畅,一气呵成,漂亮。隐蔽性,突然性,俱佳。堪称经典。

微信图片_20220412132202.jpg

这大概是我作为中后卫参加赛事最失职的一次表现。也许应贴身或更近一步的逼近对手,这样做可能更符合当时态势。自我感觉,那时的身体条件,尚允许做如此动作。

林维玉教练经常告诫防守队员,在禁区附近不能让对方队员轻易起脚射门,要拼命封堵。

绿茵场上,攻守双方,矛盾对峙,此长彼消。往往你的疏忽,就会成全我的辉煌。

立深传来青岛体育场的档案,自然少不了宋君复的事迹。1930年代,宋先生是山东大学体育教授,青岛体育场的规划者,被世人称之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

微信图片_20220412132206.jpg

柏林第11届夏季奥运会前,中国体育代表团曾在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体育场进行集中训练。选址这里,一是青岛与德国的渊源,二是当时在该校任职的宋君复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主要的组织者和教练员。今天,人们漫步校园,可能看到,立在体育场入口处的一块纪念石碑。

微信图片_202204130848344.jpg

1972年,林维玉教练率海军足球队参加全国足球赛前,曾在这个体育场训练过。这运动场就是当年宋君复先生与中国体育代表团训练场地。

康立深攻入绝妙一球的体育场并非这处。而是该校六二楼北侧的那所。大约1957年春天,延边足球队在这球场曾与青岛队交锋。这场球,可能是4808厂崔岱志老师留在岛城足坛最后的身影了。军工厂的娄树国师傅和山大子弟牛青山,对此至今仍存记忆。

微信图片_20220412152607.jpg

海大(鱼山路校区)的六二楼,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中学。1945年光复后,山东大学回迁复校,将日本中学并入校区。过去有人总奇怪,一校怎么会有两个风雨操场。

应该说,海大鱼山路校区是青岛现代体育的发祥地。排球、网球和足球大概都从这里出发走入大众。青岛足球第一人宋国模任职的青岛观象台,其台长蒋丙然是山大农学院教授。他二人与高平子一道1924年来青岛从日本人手里接管气象台。这年也是中国海洋大学的诞辰。这两所岛城科学文化重镇马上就是百年。

微信图片_202204130848343.jpg

海大体育教授、排坛著名运动员和教练员江福来曾慨叹道,平面成凹形的六二楼与东侧长方形行政管理楼,构成了一封闭空间大院。在这空间里建两块网球场,该多好啊!他知道著名化学家傅鹰学成回国后曾在此地打过网球,定格为那年月学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师生路过这里,总要留恋地张望。

山大校史研究者田广渠的《山海人物》写道,“他(宋君复)和众多名师如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童第周、王普、王淦昌、吴富恒、傅鹰……等共同托起山大的辉煌。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如今,在山大鱼山路校区的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已有四个校区,每个校区都有一标准体育场。不知现在的在校师生能否组队,与岛城足坛一流队伍抗衡,能否在这些绿茵场重演,康立深那一脚美妙绝伦的射门。当然,我们更期望,新经典时刻的诞生。

微信图片_20220412132209.jpg

清明花絮

1981年春,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四八零八工厂足球队与该校师生队进行的那场比赛,已过不惑之年。记忆犹新。

当双方队员和教练员陆续进入赛场,两队教头——林维玉与吕大瑛亲切握手致意。吕老师说,你怎么也来了。

他俩老相识。远的不说,19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足球比赛,他们还同场竞技过。当时,从交通大学走出来的吕大瑛是陕西队的中后卫、队长。林维玉是八一队前卫与后卫,这届运动会后也成为解放军队足球队的队长。那届全运会,大概,陕西队足球获得第十名,落后山东队一名次。八一队荣登三甲,季军。

迎面走来九车间的王新生和刘德录。他俩都具有出众的足球运动天赋,运动水平决不在优秀专业运动员之下。

德录边走边说,对不起,王大哥,对不起……我把你的纪录打破了。

德录指的是4808厂男子跳远纪录。他的成绩不错,接近六米四十。

厂工会体育干事戴春藩立马应对道,怎么能这样说。

戴春藩的话没讲完,但众人早已明了其义。

虽说,一海军基层企业的运动记录,在世界记录的光辉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些基层单位和芸芸众生的体育爱好者,始终不渝地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方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磅礴的力量。

小刘身板不算太强壮,踢足球似乎有点纤细。不过他身体素质出众,柔韧性、弹跳力和耐力出类拔萃,特别他突然启动趟球开始的那两步,和他快速奔跑轻捷身影,迈得出、步幅大,弓箭步呈现刹那,凸显出运动之美。

德录左脚的球性、球感颇佳,这可能是他在球场司职左前卫和左边锋的原因吧。

前几天,就这场足球赛事的经典瞬间写下些许文字——《那一记精准的远射》。林维玉教练的老伴——彭老师看后留言道:

谢谢你一直想着林维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正值清明将至让人挺想念他。愿他在天国与老球友玩得开心。

我寄花絮与足球
随风直到天涯西

微信图片_202204130848345.jpg


陈文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文湘丨那一记精准的远射(外一则)》 发布于2022-4-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