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野三坡与十渡游记(下)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野三坡与十渡游记(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七彩小镇苟各庄

从野三坡回保定的路上,经过一个七彩小镇苟各庄。铁路开通以前,这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铁凝曾经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生活过一段时间。1982年夏天,铁凝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了她的成名小说《哦,香雪》,就是依托在苟各庄的生活体验构思写成的,发表于当年第9期《青年文学》上。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小说以小山村台儿沟(苟各庄)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生动描述,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面貌的热切期盼;也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她们心灵的纯洁美好。

导游赵先生安排我们在苟各庄下车停留10分钟,参观小镇外拒马河边小广场上的 《哦,香雪》群塑。火车头旁,热情大方的凤娇姑娘正在和心仪的帅哥列车员“北京话”搭讪,以物易物:用大山里的核桃、鸡蛋等换取城里的挂面、纱巾等新鲜时髦物品。清纯善良的香雪姑娘凝眸望着远方,左手挎着一篮鸡蛋,右手挥舞着头巾,好像在召唤大山外的现代文明……

苟各庄原来就像《哦,香雪》中描写的台儿沟,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随着铁路通车和野三坡景区的开发,小山村摆脱了封闭落后状态,人口剧增,成为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建筑色彩斑斓的七彩小镇。——大山外的现代文明把曾经的台儿沟变成了现在的苟各庄。

女士们三五成群嘻嘻哈哈地与“香雪”合影,先生们在兴高采烈地欣赏七彩小镇,我却在想:一个平平常常毫不起眼的小山村,铁凝却能从中发现素材挖掘出“美”,写成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除非目光锐敏心思缜密的作家,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这也正是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道理。

附:铁凝,女,作家。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微信图片_20220418113144.png
“哦,香雪”群塑  摄于2018年5月22日

微信图片_20220418113507.png
十渡风光    摄于2018年5月22日 


十渡风光

两岸峰峦起伏,植被茂密,清可照人的拒马河在中间静静地流淌。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是拒马河切割太行山北端余脉形成的一条山清水秀的河谷,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 由于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口,故而得名“十渡”。

看完七彩小镇,大巴车载我们来到十渡风景区的九渡景点。拒马河流到这里,水面开阔,清澈见底。对岸麒麟山临水处是壁立的悬崖,悬崖上有瀑布垂下。

河边有用粗竹结扎成的筏子。十渡竹筏是水上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游客们纷纷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登上竹筏,观景、撩水、拍照、对歌,在北方的河面上感受南方才有的水上娱乐。

对岸山上建有索道,一对对红色吊笼排成长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对对喜庆的红灯笼组成的长龙在山间蜿蜒。悬崖上,有两座蹦极跳台,距离水面50多米。年轻人排着队去体验这惊险刺激的运动。从高高的跳台上纵身跳下,在空中弹回几次,最终落下,被小船接走。听说价格不菲:蹦极一次大约1分钟,收费人民币200元。

微信图片_20220418113511.png
七彩小镇——苟各庄   摄于2018年5月22日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野三坡与十渡游记(下)》 发布于2022-4-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