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之一) - 世说文丛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朱旭初自传增.jpg

叙言

論語稱夫子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史記述范增年七十好奇計。世俗謂七十爲古稀之年。而余滄桑屢經。戰亂頻仍。既不敢有所欲。復無所用其計。而年已七十。雖體尚矍鑠。但已近風燭。適長子傳榘自美來禀。謂早年出國。未知家世之嘉言懿行。希有所記載。余乃就記憶所及。分爲三期。第一幼年讀書時期。自四歲至十五歲。在家塾讀書。先母督課甚嚴。惟性魯身弱。讀解頗鈍。但記憶頗强。至暮年尚能背誦四書五經唐詩及古文。十五至二十三歲爲先父所講授教導之時。先父性極慈愛。循循善誘。援古證今。知識隨以大開。先父又講程朱性理之學。故能知重氣節惜羽毛。先父性情豪邁率直。且有知人明鑑。謂余將來長大處世。最要者爲態度。足以對交遊必擇,遊戲放任。甚至賭博挾妓。亦不禁阻。惟須遇事公開。不准誑語。同遊何人。必須直陳。爲余終身所服膺。第二從政時期。自二十八歲起。至政府南遷止。歷充奉天將軍府内文案。湖北督轅内文案。直隸自治局提調。津浦鐵路駐濟副提調。財政部僉事。財政部公估局局長。直魯豫京兆四省官硝廠廠長。鹽務署總務處處長。鹽務署參事。財政部總務廳廳長。陸軍中將銜陸軍少將。津浦鐵路局局長。歷經革命戰争。山東獨立。共和宣布。復闢戰争。直皖戰争。日俄戰争。青島日德戰争戰役。南北戰争。其内容世間有未悉者。亦附録於内。俾作稗史之參考。第三退休時期。自五十歲至今年七十歲。在此時期中。雖直接未負政治上執行手續。然臨時工作。亦有可記載者。爰略而録之。

第一  幼年讀書時期

前清光緒六年庚辰正月初二日丑時生於山東單縣官邸。余家爲浙江杭州籍。時先祖筠舫公爲單縣令。「先祖諱世俊、字筠舫、髮逆亂時、携家至山東候補知縣、歷任商河單縣滕縣等縣令、先祖母氏孫、與先祖於三日内先後殁於滕縣官邸、」余生甫彌月。即調任滕縣。「先母氏袁、外祖父穆庵公長女、江蘇華亭縣人、性勤儉孝慈、初生長姊銘延、長余五歲、適杭州葉景葵字揆初、次姊顔如、長余二歲、適湖南王傳經字蕉廬、余行列第三、以先祖母盼孫綦切、初生時覓一寄母劉氏取名喜臨、先父諱鐘琪、字養田、晚年别署蜕廬、命余名祥曜、字旭初、以喜臨名俗、又改别字熙齡、故晚年用熙齡名、」以檢裝治行。乳食中斷。傭外縣乳媪。營養不良。乳食不足。私以成水充食。得病幾殆。故幼年患咳及腹痛。頻危者屢。
光緒十一年乙酉六歲。丁 祖父母憂。移家住濟寧學門口。聘師授讀。但體弱。時讀時輟。先父憂難長育。乃命習拳術。身漸强。塾師陳撫臣先生嗜奕。余始解奕。篤好之。至己丑十歲。即有善奕之名。先母以妨讀。屢禁止之。光緒十七年辛卯十二歲。移居濟南。住高都司巷。聘名師授古文史鑑。知識乃豁然開。好臧否古代人物。襄平世伯趙小魯氏。(名爾萃、與先父總角交、如親手足、余寄其膝下、稱寄父、)命作伍員論。大加賞贊。批爲老史斷獄。鐵案如山。但不喜帖括試帖詩等。
十八年壬辰十三歲。先父任壽張縣縣令。該地屬曹州府治。盗賊最多。俗言梁山泊。即在該縣。先君素具膽略。於出巡時。途遇巨盗五名。即命親僕王福元氏往捕。全就獲。以足得善捕盗名。得營務處銜。對縣之駐兵有調遣權。又多用眼線,收用宿盗。致盗不敢留境内。稱道不拾遺。余以因是知鄉間及盗賊情形。蓋盗亦重義氣。知信用。始能做杆首也。
十九年癸巳十四歲。先父任招遠縣令。該縣地瀕東海。路遠且僻。政簡刑清。眷未克往。余一人隨侍先父。乃於政暇。課子校士。爲消遣。收學生數十人。又與黄縣名儒丁咸亭氏通函講研性理學。命余對丁執弟子禮。并手抄選古文辭類選兩大部。(計十六册)刊顔氏學記。又集録各家詩經註疏。親爲講解。每晚九時登榻。尚評論史鑑。示以人物優劣。治理善否。及當時情勢。與近今比較。談輒一小時始就眠。因是聞見大增。知愛國家。勵士氣。重氣節。尚廉讓。皆得力此時。
光緒二十年甲午十五歲。先父調任沂州府蘭山縣令。適值中日戰役。調軍北征。路經本縣。兵站運輸。急於星火。徴調擾亂。貽害人民。先父乃將寧陽祖産地若干頃。售與張懷芝氏。得款購手車數百輛。雇夫推運。不足、仍雇大車。不准絲毫徵用民物。一時人民愛戴頌揚。即鄰縣亦賴以援助。但家産因是耗罄。
二十二年丙申十七歲。先君調任清平縣令。闢縣署東院爲書齋。後院多植花果。廳前自題一聯云『花落庭閒,半日静座、月明簾卷、方夜讀書、』其風雅瀟灑可見一斑。適鄰封夏津縣令爲趙筱魯世丈。因命余至夏津就學。其幕僚多擅圍棋。正投余所好。致余棋品得以少進。是時臨清州有一劇盗名盧池。已受州官招撫。而其羽翼仍事搶掠。州官不能治。山東巡撫命其逮捕。亦不敢發。乃密節先父代辦。以事誘至縣署。來者共五人。皆携快槍。乃分宴之於花廳及馬號。飲至半酣。捕捉。内有一盗名羢毛鷄最强悍。抵抗開槍戰頗力。賴隊長王福元精武術。具膽識。卒皆就縛。禀東撫悉斬之。捕盗時。余立牆隅親見之。至今歷歷在目。
二十三年丁酉十八歲。與蕭府聯姻。『先岳父爲蕭紹庭先生、諱應椿、雲南昆明人、性情謹節、學問淹博、收藏歷代書畫綦富、生平不二色、配氏董、貌美性善、書法甚工、且擅詩詞、趙筱魯世丈推崇備至、曾將其致趙寄母函、裱册寳存、但體弱多病、生女三人、男一人、名瑩、長女適陝西黄蘭生氏沂、三女適建德周叔弢氏暹、皆以生育而早世、次女適余、名國英、號逸群、原字仲蓮、事翁姑至孝、最蒙憐愛、好讀書、精算術、創辦山東女子學堂、青島方濟格女學堂、生子艾、先父四十歲生故名、十歲時以疫殤、女筱棠、適紹與馬婿骥良、夫人以有疾不能再育、乃納造(?)室唐氏、生子女六人、内子不惟無妒意、且遇事先之、即余與之或有勃谿、即勸余應爲子女計、而待庶出各子女、愛護甚於所生、故子女多親依之、三女采嫁時、余適在窘鄉、奩資多賴資助、足徵賢能、識大體、』婚時沈孟久弟表兄(名恒祺)偕岳母來送親。結褵三日。先君調任單縣。乃偕眷至夏津度蜜月。後偕赴單邑。計余出生匝月離單。結婚匝月回單。亦異數也。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十九歲。先父調任濟南歷城縣令。歷城係山東省首邑。最稱繁劇難治。是時先父已懷歸隱意。故自撰聯語懸二堂。『州縣已難爲、况當此事雜言龐、更慚領袖、湖山如此好、可容我抗塵走俗、少闊胸襟』胞弟晟、字稷生。生於濟寧母舅家。係庶母鄒氏所出。因單縣離任過濟寧。留袁舅氏寓中出生。
是時值戊戌政變。士大夫皆知守舊不能救國。乃變法圖强。廢時文之束縛。改試策論。鋭意維新。余既好古文。乃在縣署中立一澤古文社。自備獎品。每星期集同志論文。請知名之士。如李石可李明浦吴友石諸君。評訂甲乙。當時有廖元煌、姚漱六、鄒允中、羅煜甫、顧曜、趙錫祺諸君。及舍弟是。皆爲一時上選。
二十五年己亥二十歲。長子傳禮生於歷城官邸。時葉揆初姊丈之父葉茱濟氏姻伯任太康縣令。揆初聘一北洋水師學堂畢業生莊允中氏。至署中教其諸弟。學英文算術及諸科學。余亦前往附學。同學爲葉仲裕叔衡兩弟、嚴鷗客龍隱兩表弟、徐巽言及余。共六人。莊師算學精深。余亦酷好。故雖後至半年。亦能跋及。而英文則落後。成績不佳。而徐巽言對英文有天才。莊師授一課。讀兩遍講一過。即能背誦。殊深佩羡。
二十六年庚子二十一歲。先君調泰安縣令。泰安夙稱美缺。因歷城例須賠纍。調泰係上峰用爲調濟。繼宰歷邑者爲先父盟兄錢鑅氏。錢君人極忠厚。翌年交卸。虧空官款萬餘金。清庭例、虧正税者。須監追。先父穊(?)將泰安所得赢余。悉數代錢補繳。以救濟之。錢乃得釋。故感之銘骨。但交深無償還理。欲資送舍弟晟至美留學。而舍弟在學堂成績欠佳。不果。故臨終遺言於子孫。有無忘朱氏恩語。先父濟人之急。感人之深。可以想見。
是時拳匪亂起。康梁罷黜。六君子誅戮。朝庭倡言排外。而山東巡撫袁世凱。兩江總督張之洞。不受朝命。迨八國聯軍入據北京。致河南太康亦一夕數驚。余在彼至幫同守夜。
二十七年辛丑二十二歲。先君調陞青州府知府。余亦廢學。乘馬經曹屬匪區返泰安。
二十八年壬寅二十三歲。以求新知識擬出洋留學。乃由青島乘船去上海。托嚴筱舫氏代購東渡船票。不意虎疫陡起。日本檢查過嚴。勸余少待。余乃去杭州。在船中亦染疫病。到杭住揆初姊丈家。目赤如火。呃逆不止。醫稱險症。幸揆公知醫。診療得宜。始克就痊。但以積熱復生一搭背瘡。入大方伯醫院割治。愈後即返濟南。
二十九年癸卯二十四歲。復行東渡。入成城學校。該校係日人爲中國特設之陸軍准備學校。(嗣後改爲振武學校)適因取締風潮及反俄請願。留學生頗爲囂動。但余志在求學。均未加入。暑假返國。值袁世凱撫東。勵行新政。命先嚴任籌款局總辦。兼籌設山東大學堂。聘赫士爲英文總教習。陳恩濤爲總辦。余因與同志王志襄、孫念希、尚其襄、顧曜、趙錫圻、梅毓華、趙保泰、焦應奎、郝鵬、廖光煌、鄒允中、管慶同、徐濟生、陳錫璋、金崧壽、及舍弟是等。創辦樂群學會。以研究政治。發展學業。改良社會爲職志。成立後。余仍東渡。負輸入新知識之責任。
三十年甲辰二十五歲。日俄戰事起。中國留學陸軍學生不能入日本聯隊。乃歸國省親。適山東派農工商學生至日本留學。余充監學。帶之東渡。學商者入東京商業學校。學工者入大阪工業學校。學農者入札幌農業學校。札幌在日本北海道。氣候甚寒。得觀札幌啤酒廠農廠養馬廠。規模甚宏。且具有對俄性質。因天氣與西比利亞相同故也。該處尚有原始日人。稱爲倭奴。人長大粗豪。家供白熊爲神。手工多刻熊鬻賣。
返東京後。留學法政大學。其校長爲梅謙次郎。特爲中國設速成法政班。由梅謙次郎講民法。岡田朝太郎講刑法。莧克彦講國際公法。翻譯由范源濂嵇鏡江庸等任之。講授時教習口授。經譯後。學生筆録。編爲講義。俾便研討。學生以汪兆銘最用功。考試時。余等皆摘要録於書眉。以憑省記。而汪則集日本各家學説。以蠅頭朱字書之。故畢業考試。渠得列前茅第二名。余則爲四十六名。
是時爲日俄戰争第二年。俄派波羅的海艦隊來襲日本。計日將到。而行蹤詭密。消息岑寂。人心頗惶恐。忽法政學樣門外喊售號外。載白令海有俄兵艦兩艘懸白旗。方共駭異。而對馬海峽大勝傳來。俄艦全滅。實堪驚佩。後人言  英國暗助。密告行踪。故得聚殲云。
三十一年乙巳二十六歲。經張繼介紹入同盟會。在神田旭樓宣誓。爲特别秘密會員。因余地位及外交關係。不能不特加聲明。經張繼允認。嗣後宋教仁至奉天調查。蔣方震由督署脱險出走。商震在沈獲接濟。皆基於此。
三十二年丙午二十七歲。余既畢業法政大學。適日俄戰争結束。乃由釜山渡海入朝鮮京城。登牡丹台。觀中日戰績。復經安東乘軍用盤山鐵道至奉天。謁奉天將軍趙爾巽氏。趙與先父爲總角交。在濟南與趙筱魯世丈蕭紹庭岳父同硯同譜。群稱趙朱蕭三家如一。不分畛域。故到後即委充内文案。當推舉蔣方震任總參議。陳漢弟李琴峰爲内文案。傳疆爲外交顧問。一時稱爲得人。趙督曾以薦腎膺上賞稱之。
嗣日本兒玉少將介紹東三省學生至日本學陸軍。趙督派余及郝鵬袁文伯偕往。安置妥後仍返奉天。(待续)

微信图片_20220504083153_副本.jpg 朱熙齡与夫人。怀抱之孩童是朱传榘(沈保立之大舅)

2fdc1614561125_副本.jpg 朱熙齡将军


注:本文系根据沈保立先生发来之原文影印件整理,原文里有些错字,已改正。另外,个别字现行字库没有,暂加括号内问号代之,容后续补正,见谅!

沈保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之一)》 发布于2022-5-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