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纬丨悼孟康若先生 - 世说文丛

计纬丨悼孟康若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于孟庆泰康若先生,我是先闻其名,后亲謦咳,虽过从并不密集,但是算时间,前后整三十年。先生去岁谢世,我心伤悲,不觉便忆及请益受教的点点滴滴,伤悲之后,写出来,权且作为一点祭礼,恭献于先生的在天之灵。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写的是青岛的一位青年艺术家获了一个篆刻方面的全国奖,我记住了“孟庆泰”这个名字和他的年龄——34岁,还有他的家学,其祖父孟昭鸿先生是一位诗文书法金石家。稍后,我在中山路古籍书店买到一本《汉印分韵合编》,第三集正是孟昭鸿所续。那时我还在读中学,热衷古代文学,兼及金石书画,后来一位长辈介绍我拜晤古汉语学者宫庆山先生,蒙宫老不弃,我就常常跑到麦岛去打扰老先生,有一回谈起篆刻,宫老说:“等有空,我领你去见一位专家,孟庆泰。”
那是1991年秋的一个下午,宫老带我去了孟家,其时孟先生住在八大湖,房子不大,他的尊人孟老先生、夫人、公子都在家。宫老先去老先生屋里请安。老先生毕生执教于礼贤中学,宫老六十年代在崇德中学任教,彼此常有往来。宫老比老先生小十岁,比康若先生大十岁左右。那天孟先生刚刻完一方印,石料颇大,文字好像是从《晋书》选来的,两人把着章谈了半天,我在旁静听,有所收获。谈完要辞出,孟先生说:“别走了,在这吃晚饭,今天包饺子呢”,他们是很熟的。也许是看出我的拘泥,宫老还是告辞,带我走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孟先生,他四十岁出头,黑而瘦,眼略呈三角形,眉毛斜插,总之相貌有点特别。以后,我自己去拜过年,去请教过几回,孟先生都详予解答了,等先生迁居东部,我再没去过。
进入本世纪,有一回宫老告诉我,孟先生在自家的藏书里居然发现了一部《天史》,这是清代诸城大文人丁躍亢的著作,可学术界一直是只知其名未见其书,从鲁迅先生到鲁海先生,都认为是毁佚了,想不到孟家竟有一个钞本,令人兴奋。后来宫老和孟先生合作,用省图的一个残本校了一下,将书整理注释,2009年10月由齐鲁书社出版。样书寄来,宫老送我一本,我去拿书的那天,恰好孟先生也在,他还记得我。我说孟老师您胖了,他说戒烟了,发胖。宫老在给我的书的扉页题了字,我说正好遇到孟老师,劳您也签个名,孟先生笑笑,接过笔,就在宫老签名的旁边,竖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今,二位先生都走啦,这本签名的小书是他们留在人间,留给我的一个纪念,看到它便想起那些如坐春风的岁月。
2018年春,藏家邹勇在邮电博物馆办“青岛记忆”展,展品富而精,我去看了两次,第二次正遇到孟先生,那时我对龙榆生先生有兴趣,知道他有一个侄儿定居青岛,但不知名字,赶紧问孟先生,先生说,叫龙培椿,并随手在旁边的一块纸头上写下这三个字。这张纸片我一直保存,一位精于绘事的朋友见了,说虽是硬笔所书,但那不经意中的洒脱之致,反而是先生某些正规书法作品中少见的。
翌年,听说先生病喉,做了手术,发音受阻,自号“瘖叟”,并一口气刻了三方印章,我以为是上火之类,将养些时,慢慢就恢复了。年底,孟先生出家藏稿本,请潍县的一家老印刷局影印出版《放庐诗集》《孟昭鸿笔记四种》各一函,都是他的祖父的作品。我托人购置。这是不可多得的地方文献,是融文学、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精品。翻着书,我一闪念:何时备下笔砚,劳驾先生签名、钤章,就更有意义了。
2020年夏秋,黄公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会召开前,几位专家及热心者开了一个筹备会,孟先生也来了,与大家倾心交谈,只是说话声音非常低,听得出,是有力气,但声音不畅。我叨陪末座,后来与先生闲聊,说到我父亲有一个同班同学也姓孟,先生一下站了起来,说:“那是我堂兄,好久没来往了——来,咱俩加个微信”。
微信是这个时代取代书简的产物,方便。先生给我发了《孟庆泰口述历史》《我的祖父》等长文,我有问题请教,先生也一一作答。先生每天在朋友圈里发东西,都是关乎学术、艺术的上乘之作,就这样,平平稳稳地延续到五月底。六月初,中断了几天,四日,就传来先生的讣闻!
周围的人,遇到文化领域的问题,常常是“问孟先生”,因为他不仅名声大,而且读书多,阅历广,家学富,为人真诚,现在,再到哪里去问孟先生呢?
愿先生安息。

mqt.png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2.5.26 A8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计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计纬丨悼孟康若先生》 发布于2022-5-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