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三枚中日友好的火花 - 世说文丛

张勇丨三枚中日友好的火花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972年,中国和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日关系可以说进入一段黄金蜜月期。“一衣带水”的成语,用之表达两国间的交流和沟通,可谓合乎情理、恰到好处。
 
1979年9月7日,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与日本九州的大分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这是江城的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人间烟火,快慰民心。武汉的香烟和火柴,皆以友好为题而生新品。其中,武汉火柴厂推出一套三枚的“中日友好”火花。
 
7.jpg
尺寸12.3×5.5厘米大小的卡标,采取景点和图案陪衬的设计风格,体现“热烈欢庆”的浓厚氛围。汉字“中日友好”表达的含义,在两国文字中意思互通。“1979.9.7”的日期,是两个友好城市结成的时间。暖意融融的黄金背景,分别以和平鸽、红灯笼、盆景花的图案呈现,充分表达出“中日友好”的完美寓意。
 
三枚卡标的景点,全都是武汉的地标。和平鸽与东湖屈原像、“庆祝”的灯笼与洪山宝塔、OITA(大分)和W代表的WUHAN(武汉)与古黄鹤楼。虽说整体的意蕴足够深远,但却让中日友好的主题少了一半日本的元素。
 
8.png
据了解,东湖屈原像最早创作于1954年。两年后,屈原全身像完工并立于东湖西北岸的行吟阁前。另有与其形态相同的胸像,安放在屈原纪念馆门前。遗憾的是,“破四旧”时,屈原像遭毁,代之以“工农兵”的新作品。1979年4月,叶剑英游览东湖。他提笔作诗一首,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恰逢此时,日本大分市代表团计划访问武汉,于是重建屈原像迅速提上日程。1979年7月,复原的屈原像重新矗立在行吟阁前。
 
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日语汉字的“和平”,写作“平和”二字,可谓平静、平稳、平衡、平实的“四平”状态之下,人们所要期盼和追求的融洽与和谐。而屈原像本身的创作、完成、拆毁、重塑,就像让一位“上下求索”的先人在无声无息地传递“和平”的至深至远与“友好”的至诚至臻。
 
9.jpg
大红灯笼上的“慶祝”,是中文繁体字。但在日语中,也可识别出“庆祝、祝贺”之意。与其对应的洪山宝塔,始建于元代。古塔历经七百多年,到民国末期已是残败不堪。新中国成立后,洪山宝塔得到全面维修和妥善保养。1956年,即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0.jpg
大分的日语罗马字,写成OITA。它与武汉的拼音字WUHAN,共同组合在蓝色W字母外形的花盆与红底、白字、黑圈形成的花朵之中,俨然是一盆万年青的图案,称得上是友谊长存的象征。卡标右侧的建筑,是早已消失的清朝同治年间的黄鹤楼之图。
 
11.jpg
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黄鹤楼,最初用作军事上的瞭望和警戒。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渐演变为名胜之地。千百年来,黄鹤楼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至损毁和重建不断。1868年是清代最后一次的重建,但1884年因周边的火灾又惨遭焚毁。

12.jpg
远望屈原像、洪山塔、黄鹤楼,近想和平鸽、红灯笼、万年青。三枚卡标,既包孕历史,又展望未来。这也正符合中日两国的关系,除了一衣带水、还有万古长存。
 
2022.5.27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三枚中日友好的火花》 发布于2022-5-3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