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日记一则(之二)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日记一则(之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022年6月4日(周六)  天气阴  大雾  小雨

清晨,不到五点,就爬起来了,想给楼下小园里的无花果浇点水。

今春大旱,好长时间不见滴雨星,地面都干得张嘴了。我匆匆拿了个小桶下楼,来到一水表池子,里面常年有渗水,我也就地取材,每次提它个四五桶。

看看地面湿漉漉、四周雾蒙蒙的,我寻思,是大雾,还是小雨?不管了,既下来了,浇它几桶吧!

待我气喘吁吁上楼,外面湿乎乎的雾气,变成毛毛细雨了,哎,莫非我这老头子给树浇水感动了上帝?給久旱的作物送来甘霖?老伴责怪我净干些没用的:“你看天下雨了,你一大早忙乎些啥?”唉,没用就没用吧,没害就行了!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没成想,我的行动还真感动了上帝,这毛毛细雨竟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而且越下越大,在这大雾天里,整个世界雨雾交织,混沌一片。

前几天从网上看到青岛文学馆馆主臧杰和市南图书馆搞了个活动,因消息看晚了,未能前行。而图书馆就在家门口,大好机会错过了,所以就想前去看看。下雨天,没啥事,做个模范读书者吧!

本来从家门口乘228,三两站就到大尧三路的图书馆了,可稀里糊涂地坐上了224,车过徐州路,我才发现坐错车了,只好下车折回,这雨天里,一个大老头子,撑着把旧伞,在雨水中奔波,待我又折回大尧三路的图书馆,已快十点了。

门口的一个戴厚厚近视镜片的老馆员,客气地给我测体温,验健康码,招手让我进阅览室。我随口问了一下,可以上WiFi吗?他友好地告诉了密码,在这雨天里,我感到丝丝温暖。

我这是第四次来馆了,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文明,文雅,宁静,干净,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书香气,一种久违的馥郁的文化味。

呵,满满一屋人,座无虚席,雨天也挡不住读书人!阅览室今天更亮堂了,最近新换的led灯,看起书报更舒坦了。我习惯地挑选了最近几期文学刊物:《收获》《当代》《花城》《小说月报》《当代文坛》,可惜找不到我要的《十月》,可能借出去了。不过这里还有我一直钟情的《读者》。

外面淅沥小雨,屋内窸窣翻书声。我是走马看花,匆匆浏览当下活跃文坛的文学家,八九十年代熟知的作家,不少已销声匿迹,不知名的新秀雨后春笋,在文学这片沃土,永远不乏接棒者,特别是新锐作家,更是耕耘不辍。我又注意了一下各种刊物的编委,大多都换主编了,编委人员也换上了陌生的名字,江山代有新人出,各行各业概莫如此,文学岂能例外?我注意到《收获》原主编李小林,巴金的女儿,现在的角色是“名誉主编”,昔日风华正茂的主编,今日也成古稀老人了。《收获》创刊的老主编、人们敬爱的巴金老人谢世已多年,但《收获》仍是文学杂志最有分量的刊物。

闲翻了一下《读者》,编委全是新人,这帮北京大学生在荒寂大西北兰州艰难创办的、名扬全球的综合文摘刊物,全国发行量曾近千万册的第一大刊,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还在有声有色地奋斗着,栏目,文章,插图,彩页,不断推陈出新。今天,我全文读完著名滑冰运动员王濛启蒙教练孟庆余的故事,读后泪眼婆娑。一个东北穷乡僻壤的滑冰教练,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冰上健儿,收获数百上千的奖章,晚年没有荣享清福,还在拼搏,最后在工作的途中,车祸殉职,最令人感叹的是,他的学生很多家身千万,而他却一贫如洗,旧屋旧家具,寒碜寒酸。他把钱财都献给滑冰事业了。这个理想主义者的一生令人叹惋。相比那些贪官,泰山与抔土!

快12点了,我拿起雨伞离开座位,那个胖胖的女管理员热情地说:“杂志也可借阅,你看好哪本可以带回家。”又是好感动,以前,阅览室的读物是现场阅读的,现在的服务令人点赞!

一出门,雨下得越来越大,路上积水把鞋都湿透了,我在漫天的雨中,在一把黑伞下思索着文学杂志里的世界,思索着这疫情三年精神世界里的天地。文学里那永远叙说不完的故事,给这个纷纷扰扰,穷富变幻,爱恨交加的世界,贡献了些什么?能给饥肠辘辘的饿汉一点塞牙的东西吗?能给大腹便便的富人一点愉悦吗?能给人头攒动的街市一抹亮光吗?文学究竟是酒后饭饱的消遣,还是饥渴者的精神食粮?倒是巴人说的好:“文学是人学。”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活生生的人的文字世界。是人间烟火,是人性的诠释。我想,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会存在,永远不会消亡。至于你需不需要她,那是你的选择,你的自由。我呢,这辈子爱上她,也就矢志不渝了。

回家后,往肚子里填充物质食粮后,整整一个下午,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看看窗外,雨雾蒙蒙,小雨还在起劲地下着,不大,但不停歇。这初夏的小雨,给干涸的大地喝了个够。我想,这大地像一个贪吃的孩子,在恣情地吮吸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从早到晚,一整天了,咋没有个够呢?

晚上,老眼昏花地敲写今天的日记,冗长,拖沓,时断时续,屋外那不停歇的小雨,似在为这平凡的一天在伴奏着忧郁的小曲儿。

临睡,我听外面似乎有种呜咽声,搞不清是雨声,还是小猫声,还是耳朵的错觉。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日记一则(之二)》 发布于2022-6-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