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帝丨小说是从他身体里长出来的——忆尤凤伟 - 世说文丛

杜帝丨小说是从他身体里长出来的——忆尤凤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尤凤伟.jpg
尤凤伟(左二)与青岛文友在本文作者家里,摄于2011年1月。

我和尤凤伟老师接触很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从部队回来在新闻单位工作,部门同事和领导有诗人作家,我又爱写东西,文人之间相互熟悉是很自然的。
记得我当时拿了篇小说,让尤老师给提提意见。尤老师当时在青岛市文化局戏剧创作研究室,和他同屋的有诗人纪宇。
尤老师很认真地看我的小说,说,还不错,但总体有点单薄,从人物来说,你赞扬的主人翁,尽管你说她气质高雅,我感觉有些假,反而那个俗气的人,倒有点意思。
后来我才体会到,尤老师宅心仁厚,他那时候对我幼稚的作品,说话已经很客气了。
印象里我解释了几句,有些强词夺理,尤老师笑吟吟地看着我,不再说话。
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就脸红。
尤老师对我有恩。
我出的第一本散文集《绿岛的沉没》,尤老师评价说写得真实实在,文体上也有创新。当时尤老师是青岛市作协主席,他联合青岛唯一的文学杂志《海鸥》,在崂山北九水召开了我的散文作品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几十个作家文友,在美丽的北九水住了一个晚上。《海鸥》杂志刊发了研讨会文章,还在封二、封三、封底配了研讨会的照片。
所有花销费用,都是尤老师通过老战友和熟人朋友拉到的社会赞助,我只是在宴会上敬敬酒,心里用大恩不言谢来安慰自己。
唉!
尤老师与姜文打官司的事儿很轰动,全国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尤老师为姜文的电影改编权问题起诉,几次开庭,沸沸扬扬。
后来《鬼子来了》在国际上获奖,尤老师的上诉被北京市高级法院驳回,尘埃落定,我们一帮青岛作家,都为尤老师鸣不平。
我知道尤老师与姜文打官司,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满意那个电影,他曾颇为不满地说,姜文给改编成什么东西了?不伦不类,一个悲壮的故事,硬是给弄成了一出闹剧。
我说官司虽然输了,但电影还可以吧,轻松幽默,好看吧。
尤老师怔怔地看着我,说,大宋,你错了,等你看完了《生存》的小说,然后再发表看法。
尤老师说大宋的时候,“宋”跟“升”发音差不多,典型的胶东口音,他在任何场合都一样,不撇不拽,烙印般的本色,让他一开口别人就知道,是胶东人在说话,是尤凤伟在说话。如他一以贯之的凛凛风骨,我就是我,毫无迎合别人或附炎趋势之态。
时间久了,我们都习惯尤老师的语调,感觉亲切。
其实尤老师对电影改编非常熟悉,他在上个世纪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在《人民文学》当过编辑,来稿里当然不乏电影剧本,他也在八十年代初写过几个,曾经吃住在电影制片厂改过几个本子,也了解版权内幕,他和姜文打官司,确实是气不过,你是影视明星,你在北京,你对相对边远的青岛不屑一顾,尤老师还真不信这个邪。
尤老师还专门送给我一本他的小说集,里面就有中篇小说《生存》。
《生存》确实悲壮,在冰天雪地里追杀逃跑的鬼子,游击队员在奔跑的马车上,手冻僵了,只好把指头含进嘴里,暖和一会能使指头弯曲,在颠簸中瞄准,冷风嗖嗖,雪粉飞扬,场面惊心动魄。
而姜文肆意改编的剧本,竟然把这些细节统统掠过。尤老师拿到的改编版税也极低,竟然还不如发表一篇小说。
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在尤老师家玩,敲门声响起,尤老师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北京《十月》杂志的编辑,登门约稿。
我们陪来宾寒暄喝茶,哥们也有和《十月》熟的,聊起老朋友,谈得十分热闹。
北京来的编辑和尤老师谈的多,我这才知道,尤老师一部长篇小说正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也想出,这个编辑开出了优惠条件,版税比上海高出一个点,而且组织全国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召开这个长篇的研讨会。
我们在坐的都为这些条件叫好,可尤老师不松口,说我已经给了上海文艺,再要回来,似乎不讲信用,不大好吧。
北京来的编辑呱啦呱啦又说了一通,尤凤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们一个中篇吧,出书的事儿就别难为我了。
我在心里感叹,我们一般作者发篇作品不容易,出本书更是困难,我除了敬佩尤老师拒绝诱惑的定力,也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成语,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混到尤老师这个地步,真是不容易啊。
尤老师善良,守信诺,前年春天盐城的《盐渎》杂志主编陈明找我,说能不能约尤凤伟老师在《盐渎》首发一篇小说,算是对《盐渎》的支持。
我找到尤老师,尤老师说你老战友这么敬业啊,咱们应该配合。
不久后我收到了尤老师刚写完的中篇《我们的田野》,《盐渎》马上安排了编发。
图片
尤老师当然知道《盐渎》不是国内大刊,他尊重老朋友的托付和陈明主编的敬业,感觉义不容辞。
当然,后来这个中篇也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了,并被《小说选刊》和《中篇小说选刊》选中刊发。
我觉得尤老师的小说厚重而灵动,既融入传统,又自出机杼,别具一格,读他的作品有思想和灵魂的震撼,也是丰沛的艺术享受。他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设计和技术处理驾轻就熟,有些炉火纯青臻于化境的味道。
当然这与他生命经历和阅历有关。
他出生在农村,当过兵,在工厂当过工人,也在机关当过干部,在国内大刊当过编辑,担任过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青岛市作协主席,还在胶南县挂职过副县长,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凭尤老师的聪明悟性,他从小对文学的喜好浸染,尤其是后几十年的孜孜不倦,他厚积薄发,出神入化,写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成为著作等身的大作家,毫不奇怪。

一次我和尤老师聊起他发在《收获》的中篇小说《蛇会不会毒死自己》,我说被里面的人物命运和场面描写镇住了,暴雨下的滔滔河水,恐怖的群蛇出动……我问尤老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不可思议啊。
尤老师笑了,说,嗨,写小说的谁还没有两把刷子?
他的谦虚也是实实在在的谦虚,绝不会像一些嘚瑟的作家,逮着个机会滔滔不绝大肆卖弄。
商人是闷声发大财,尤老师是闷声写大作,把精力全部耗在作品里。
其实,作家只有作品才是他最好的自我介绍,那也是他的反光板,自画像。
小说似乎是尤凤伟老师的骨血,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孕育描画,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每一篇小说都是他的孩子,浸透他的志向、乐趣和灵魂。
我常常想,写小说到了尤凤伟这一步,作品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自然而然长出来的,拆不掉,卸不开,意随笔动,浑然天成。
尤老师写土改的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村民在批斗地主老婆时,摘她手上的金戒指,可能戒指戴的久了摘起来麻烦,村民竟然举起斧头,猛然砍下了地主老婆的手指头!场面血肉横飞,鬼哭狼嚎,我悚然掩卷,悲愤交集。
后来我又在刘震云的《天下故乡黄花》里见到类似情节,村里的二流子成了贫协干部,打土豪分田地,把农村仅存的乡绅文明摧残殆尽。
直面历史,回归真实,敢于发出与《暴风骤雨》等红色经典截然不同的声音,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这样的作家,令人敬佩。
在我的心目中,尤凤伟不但是勤奋渊博的小说家,还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兄长和老师,德高望。
他狭义厚道,古朴热肠,在青岛乐于助人有口皆碑,提携帮助青年作家不遗余力。
青岛一个诗人为调动工作的事儿找他,尤凤伟凭借个人关系四处联系,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尤凤伟怕耽误事儿,把电话打到了诗人隔楼居住的熟人那里,通知诗人到新单位报到。
在《上海文学》发表小说《巨兽》的作者周立武,生活一度遇到困难,尤凤伟带着作协副主席、秘书长一行人,到周立武家探望。
青岛诗人陈蔚有个“走遍全国采访各地诗人”的宏伟计划,尤凤伟多次给予支持赞助。
作家李明遇到急事急等用钱,向尤凤伟求援,尤凤伟搭车从银行提出钱来,马不停蹄给李明送了过去。
有几年尤老师的妻子宋宁在美国,我们一帮哥们经常在尤老师家里聚会,有时候扑克一打就是一宿,尤老师管饭,抽烟喝茶,我从没见尤老师抱怨。
在尤老师担任青岛市作协主席期间,他组织作协为青岛市40多位作家诗人出版了作品集,其中绝大多数作者是第一次出版集子。
这两套丛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在青岛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厚重的一笔。
一次,尤老师和几个文友大哥在我家聊天喝茶,在座的大哥当面夸赞尤老师,说是国内某个评论家发文说的,尤凤伟是中国仅有的三个半作家之一,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我问另外两个半是谁,老哥徐培范掰着指头,好像说了杨显惠,北村,半个是老鬼,杨沫的儿子。
记得尤老师直摆手:干什么,干什么,千万别这么说……
现在,尤老师不在了,我们可以这么说,直面现实直面历史的作家,确实不多,盘点尤凤伟老师那些振聋发聩直抵人心的作品,应该说他当之无愧。
尤老师的长篇小说《中国1957》入围全国长篇小说评奖,居30部之首,许多人劝他到北京活动活动,不跑奖奖会跑,尤凤伟不为所动,有些不屑地说,如果是跑来的奖,不要也罢。
著名学者李工老师曾说,青岛的文学史,可以说就是尤凤伟文学,本埠最高的山峰。
尤凤伟注视社会的目光,一直沉甸甸的,满是同情和爱怜,手术刀般的精准,他给体制切割毒瘤,为底层的老百姓唱出哀歌,他就是老百姓的一员,他发出的声音,带着胸腔的血迹。
听尤老师的亲友讲,尤老师在去世前的几个月,多次被救护车从家里拉走,尤老师放心不下女儿尤一朵,他还有几部未完成的小说,是爱,让他一次次战胜死神。
尤老师最后一次入院,仍然在病床上挣扎着坐起,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他一直不习惯用电脑,好像还是农民在地里用锄头锄地。他攥着写字笔,忍着病痛,咬着牙,汗水淋漓。
的确,尤老师是用生命在写作,一生,直到最后一刻。
尤老师去年九月过世后,我们一大帮文人悲痛不已,微信上一片悼念和哭声。
我看到了动漫导演刘鸿雁的嵌名诗:
哭不胜悲泪双垂,
尤惜英才心如锥;
凤文醒民皆良知,
伟功铭魂志永随。
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迅速策划推出了尤凤伟的文学文献专题展,《青岛文学》在12月号刊登了纪念尤凤伟的专辑,一些作家学者写下了悼念缅思的文章,其中提到大量感人的细节,令人倍感唏嘘,我也更加了解和尊敬这位兄长般慈蔼的文学老师。


原载《盐渎》杂志2022年第一、二期合刊



杜帝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杜帝丨小说是从他身体里长出来的——忆尤凤伟》 发布于2022-7-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