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艺术创作不是个技术活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艺术创作不是个技术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很多家长重视中小学生的艺术专业化培训,让学生参加各种艺术辅导班。这个现象比较普遍。
例如:钢琴培训,古筝培训,小提琴培训,书法培训,绘画培训,雕塑培训,舞蹈培训等,都属于艺术性专业培训。
培养孩子的艺术爱好与专长,这很好。
因为艺术都是审美与情感意义上通过技艺创作的作品。艺术活动就是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
一个喜欢艺术的人,都有审美需要与审美擅长。这样的人在精神层次上就“捷足先登”了一个档次。
换言之,一个不爱好艺术的人,其精神境界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形象。
所以家教中即便未能倾向性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也应该培养孩子爱好艺术,会欣赏艺术。
所以家教的通例之一,是培养孩子爱好音乐。爱好音乐首先是喜欢听音乐。
音乐的特殊价值与特殊功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健康成长。这个问题我在去年的文章中谈过了。这里仅重复一句西方人的箴言:
“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犯罪”。
因为音乐有陶冶性情、优化品性、丰富情感并提升情感档次的功能。音乐进而会丰富人的精神家园。
都说那些犯罪人没有精神家园。这个说法是事实,但并不尽然。
其实人的精神家园是由审美与情感构成质地的“未开垦的处女地”。审美与情感都是天生的。所以精神家园是天生的。走向犯罪的人,不是没有精神家园,而是其精神家园属于荒芜的“未开垦的处女地”。
我在有关文章中讲过,精神家园是在读书与艺术欣赏中得到耕耘,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所以开垦精神家园这块处女地,主要是通过读书实现的。
所以读书与艺术欣赏是家教中永恒的主题。
培养艺术专长,虽然存在技艺技法问题。但艺术创作不是个技术活!大部分搞书法、搞绘画、搞乐器的人,虽然技艺通过努力能达到十分娴熟的水平,但创作的作品却往往平淡无奇,没有出彩之处,也大都成不了有创造力的家。这个现象说明艺术创作不纯是个技艺技法问题,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文化修养。一个是天赋。
文化修养通过读书学习可以提高。天赋是学不来的。所以不是谁都能成家的。
当然,仅有天赋,文化修养跟不上,也是枉然。
王安石为相时外出视察,遇到一个儿童过目不忘,并且能诗,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很有诗味的诗。王安石惊为神童!并言将来必成大器。多年后,王安石又路过此地时,问及方永情况,当地人找来的方永,已经是鲁迅笔下那个“目光呆滞、神情麻木、面无表情”的中年闰土了。方永家境贫寒,无条件上学读书。在“背靠青天,脸朝黄土”中变成了平庸的中年闰土。
这个著名的事例,说明天赋并不必然地能成大器。任何时候文化修养都是首先重要的。
但是很多家长并不重视这个问题,文化修养虽然至关重要,却不可能立竿见影,是个长期的软功夫,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很多家长不知道,所谓文化修养其实就是读书。读书多了,学生对所学艺术专业的理解,就可能上一个大台阶,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精神境界就大不一样了。
培养学生艺术专业的家长大都忽视了:艺术创作的作品,都是作者精神境界的体现。作者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作品水平的高低。艺术家精神境界的造化,都是靠文化修养实现的。而提高文化修养,除了读书,还有别的办法吗?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艺术创作不是个技术活》 发布于2022-7-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