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南行散记——送55学子赴沪高考小结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南行散记——送55学子赴沪高考小结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5月15日凌晨3时许,上海—青岛2106次列车,在“哐当哐当”的轰鸣声中平稳地经济南向青岛驶去。此时此刻,尽管车窗外漆黑一片,但我心中却感到离青岛越来越近了,我似乎嗅到了家乡海风的气息。这时,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我觉得好激动,六天来的一幕幕场景在眼前不断闪过,我拿出笔记本,在膝盖上,随着列车的颠簸,开始写下一则则散记,这横七竖八极难辨认的文字,就算是我六天六夜工作的总结吧!

一、“悲壮”的预备会

5月8日下午3:00,出发的前一天下午,我按惯例在临行前召开了全体同学预备会。会前我对发言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这毕竟是我一人独自带55个活蹦乱跳的十八九岁少男少女赴上海,万事难料,责任重于泰山,接受任务的我真是“胆魄冲霄汉,壮志凌青云”。所以会上发言,我特别激动,既感慨激昂,又严声厉色。我说到这是一次难忘的行程,也是一次“悲壮”的出征(为实现人生价值,拼搏上海滩)。“悲壮”一词,我斟酌再三,总觉不太吉祥,不甚恰切,可它太符合我当时的心境了,我真的不能对此词忍痛割爱,因为讲话时,我脑中不断闪现的是《战国策》中的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因后半句太悲伤了,所以我讲话时没有脱口而出。

预备会中途,天色骤然大变,刚才还是朗朗晴天,一霎间却乌云密布,大地一片漆黑,顷刻间大雨从天而降。我不知这是什么兆头,我只认为此乃天公为壮士饯行,反正我是豁出去了,前方即使是刀山火海,我也义无返顾。

没想到上海之行的六天里,一直是阳光灿烂,甚至连一丝阴云都没有。

二、独特的《约定》

此次行动,我一人带着55名考生乘火车赴千里之外的上海,且要在外吃住六天。这些从没有出过远门的花样年华的职高学生,是比较难管理的。要他们规规矩矩不出一点差错,不出现一点闪失,是何等艰难。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有一点疏忽,超银的声誉就可能毁于我手,我将如何面对江东父老、如何面对校长的信任?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一、三易其稿,打印了《赴沪事宜》人手一份;二、成立了最佳学生领导班子,由办事老练、公关能力特强的叶×任班主任助理,组织能力与责任心极强的姜×、刘×出任班长,下面有班委和若干小组长。三级管理,环环紧扣,丝丝相连,应该说是“组织严密”了。但对个别特殊生我还是不放心,行前的晚上又打了几个电话向家长叮嘱了一番。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总觉得不踏实,觉得还少点什么,这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让学生签订一个特殊的“合同”——遵守纪律,决不私自外出,否则后果自负。对合同的题目,我这个教了十几年行政应用文的老教师颇费脑筋:合同?协议?契约?合约?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柔中带刚、不大刺眼的字眼:“约定”。我在为自己的“独创”得意之下,躺下了。

在南下的火车上,我让同学们在约定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小小的一张纸片,饱含着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是对这帮学法律的学生的一种有力约束。

三、“好事多磨”的火车票

从4月28日收齐学生的购票款后,我就着手买票,先后联系了两个家长。最终我选择了叶×的父亲。他在货运科工作,是个老职工,熟人多,我估计9日已过五一长假高峰,问题不会太大。没想到中国人办事好事多磨,电脑售票后,只能提前五天预约,五一期间有些领导休假,不在办公室,找不到人,事情不好办。所以叶师傅接受任务后,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开办公室去找人办票,售票处主任答应了,但由于是54张硬卧,几乎一节车厢,主任做不了主,只能再去找车站书记、站长,几天下来,叶师傅的脸都晒黑了。五一长假,我是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的,每天晚上都是与叶热线联系,直到8日中午1点,叶师傅才电话告知:票已到手!我心中的石头才算落地,此时离下午的预备会只差两个小时,多悬啊!我不得不叹服中国成语“好事多磨”的伟大!真没想到54张卧铺票竟如此难办!事后才知道:尽管五一长假已过,由于一些单位、个人避开高峰外出,把假日旅游的时间拖开了,9日的票仍然难买。我班两个学生是家长带孩子独自赴上海的,都是早早托人、求人写条子买票,有的直到走前才拿到票,赵××竟在8日下午3点才得手!过后叶师傅和我议及此事,他说:“我们单位里的同事们都说我真敢接这54张票,叫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应当补充一句的是:叶×每天晚上的追问催促也是功不可没。

四、世上还是好人多

顺利抵达上海后,在王校长周密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上海公交银辉招待所。尽管招待所条件一般,同学们又多是4人间,但其安全、服务还是比较称心的。唯一的缺点是离考点较远,且乘车不便。对此我颇为挠头:租车送考生费用昂贵,学生负担不起!学生自由乘车,时间太长,影响考试。另外吃饭也是问题,学生外出自由吃饭,不利控制,且食品卫生不敢保证。就在我为难之际,闲谈中,招待所郭康华经理得知此情况,慷慨相助,主动为我们联系,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租车,凭她个人的关系,经过通融,9趟车只收950元,每个学生仅17元(不及公交车票价)。二是吃饭,在公司的职工食堂吃,早餐2元,午餐、晚餐5元,卫生、价廉,且质量不错。至此我最揪心的“住、吃、行”都解决了,我终于长吁了一口气。人们都说上海人“精门槛”“一切从金钱和利益出发”,可郭经理却额外地为我们操心,牺牲公休日为我们奔波,吃饭时问甜问淡,帮助我们改善口味。她究竟图个啥?她说:她支边黑龙江10多年,干过9年教师,知道老师的不易。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她有一颗爱人之心,她是一个好人。看来世上还是好人多,人们对于上海人的偏见该纠正一下了。

郭经理,我们忘不了你!愿你一生平安!

五、“同吃、同住、同行、同考”(“四同”)

在这六天六夜中,我几乎和学生形影不离,真正做到了四同:同吃、同住、同行、同考。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有时真像连体婴儿一样地同呼吸、共命运。我和55个同学同吃公交三队“帮帮食堂”的工作餐,同喝一锅大米粥;同住一个招待所,我与三个男同学同住一个四人间;同洗一间共用淋浴澡;“行”更不用说了,同坐一列火车,特别是回程,王校长让我买硬卧,一个学生家长(单×的爸爸是列车段刑警队长)也让我到特备卧铺去睡,我都谢绝了,因为我不能离开学生,56岁的我与学生同坐硬座,算是同命运了吧。考试过程中8次送考生,我每次必陪;同考更不用提了,现在时髦的是妻子到国外陪郎君读书——俗称“陪读”。我这老头子,两天里陪小青年考试,学生考糊了,我也陪考焦了,说现代一点,我当了两天年老的陪考郎。

我时常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做得有点太过分了?孩子们都大了,还需要如此“四同”吗?该放手让其自立了,该让其自己管理自己了。你这样做是否有点太保守了,太溺爱,太不相信“群众”?答案可能都有一点,但我还是那样做了,原因只有一个:“怕”字当头。整日萦绕我脑中的只有一个念头:“永在一起,万无一失。”

不过,说心里话最难捱的还是“同考”——陪考。考第一场还可以,我带学生去找考场,答学生疑问,安定学生情绪,甚至打铃后混在学生中进入大楼,每个考场转一遍,用目光、眼神向学生送去信心与祝福。可是后几场呢?总不能老呆在考场外边吧!外面骄阳似火,坐无坐处,立无立处,只能遛来遛去,等待学生散场。那种等待、焦急、靠钟点的滋味真是难言,幸好后面几场遇到了一个学生家长,他租的宾馆房间窗户面对的就是考场,我可以坐在宾馆里居高临下,看学生的身影,且可陪家长聊聊学生的情况,不然,这几天真不知如何熬过。就这样,回青后家里人还问我到哪里玩去了,晒得这样黑,我怎么说好呢,我能说是陪考晒的吗?

六、“疲劳”的定义与感觉

疲劳是什么?是疲惫、疲倦、疲乏、疲顿、疲敝,它们是同义词,可疲劳的定义与感觉到底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第869面是这样对“疲劳”注释的: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懒得翻书,我没有再查《辞海》或《辞源》之类的工具书,但我觉得这个解释是满权威与精到的了。因为它科学而又精确地点出了“体力”“脑力”“消耗”几个字眼。美中不足是它没有谈“疲劳”的表现或感觉。我这次倒真的领略了(或感受了)一次疲劳的内涵。那是12日下午,我送走学生考试后,为短缺的10张火车返程票去找家长,回房间后就一头瘫倒在床上了。浑身酸痛,每个关节,每块肌肉都在酸痛,此时有个非常形象而又清晰的感觉,那就是像在街头被一帮歹徒狠狠地殴打了一顿,浑身一动也不能动,但大脑清醒,两眼圆睁,双耳能听,想看书,身不能翻,想看电视,腰直不起,一切的一切就是动不了。此时的我只有大脑和眼睛、耳朵还属于我,其他部件都不是我的了,这大概是疲劳的“极致”了吧!就这样我躺了一个多小时,大脑虽不能入睡,但肌肉、骨骼却是真正享受了60多分钟的休息。朋友,你有这种感受吗?这该是对“疲劳”的最好诠释了吧!

我躺在床上,只属于我的大脑在想:此时的我为何能如此疲劳?从9日上午到今天(12日下午)已经三天了,跑上跑下,开会谈话,满有精神,劲头十足,并不感到疲劳,此时为何疲劳?答案只有一个:现在学生不在身边,我独自一人,可以放松一下,整个身体就像沙塔一样垮了!悲乎,喜乎?

七、生命力的极限

谈到疲劳,我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有没有极限?它的极限是多少?为说明这个问题,我把这几天行程中我的睡眠时间性计算了一下:

5月9日,晚10:30—12:20在列车上我服了2片安定睡了2个小时,醒后再没睡;
5月10日,晚11:00服药后睡了两个半小时,不到两点起来了,巡视了一遍;
5月11日,中午睡了15分钟,晚11:10—12:30睡了一半小时,巡视了三次;
5月12日,中午睡了20分钟,晚上断断续续睡了一个半小时,巡视了三次;5月13日,夜12:30—3:00睡了两个半小时;
5月14日,夜1:30—3:00在火车上迷糊了两个半小时,连学生的谈话都听得清。

合计了一下,六天六夜,睡了14个小时,且睡眠质量都不太好。平均每天两个半小时。但我觉得身体还可以吃得消,尽管两腿上楼有点沉,其他并无异常,随身所带的“救心丹”也一直没用。我很惊诧我的生命力!虽然在家时,晚上我也经常失眠,似乎已成习惯,中午可以补偿,但从来也没有连续这么多天、睡这么少时间的!由此我想到了人的生命力,它可能像橡皮筋那样可以伸缩而富有弹性的,有时它会表现得令人不可思议。但橡皮筋伸到一定长度它也会崩断,那么人的生命力呢,它的极限有多大呢?对此我没有研究过,但我觉得它似乎与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不倒,那他的生命力的极限该是很大很大的,这可能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吧!

八、呵护、关爱或老母鸡的本能

这六天六夜里,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变成了一个女人。心变得那样细,细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学生的衣食住行、冷暖喜怒、针头线脑总是牵挂不止;心变得那样软,软得像糊涂的母亲,有点溺爱、偏袒自己的孩子。看同学们一个个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出门在外,复习,考试,我的心里充满怜爱、同情。所以有时学生有点小毛病总不忍当面批评,最多投以一个严厉的目光,另找机会在背后指出。心中总在想,这些远离亲人的孩子多么不易啊,多么辛苦啊!几天来,我总像只老母鸡在用自己的羽翼呵护、关爱着他们。

5月9日夜里的火车上,同学们第一次出远门,兴奋、激动、说、笑、打扑克,夜深了车灯熄了仍不肯睡觉。没法,半夜12:20我起来,挨个床铺检查,规劝说话者,劝阻那些用手电筒打扑克者,到了午夜3:20,我又起来查了一遍,后来就干脆坐在那些说话者对面的小凳上,面对学生打了半夜的更,终于使他们响起了鼾声。

10日晚,同学们安排好房间依然不睡,我一宿转了三圈。

11日,考试的前夜,部分同学又祭起考前抱佛脚的法宝,开夜车彻夜不眠,逼得我只好从12:20开始巡视了三圈。让那些不睡者总算睡了一点觉。

12日,考试第一天,早晨集合开大会,我好一顿唠叨:两证、2B、细心、放松、鼓劲。晚上回来又是谈话谈心,安定情绪,稳定军心。深夜又是巡视,督促孩子睡觉。

13日晚上6点钟考完了,孩子心浮到天上去了,晚饭后又是班委会、小组长会,开了一个又一个。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在最后的一个晚上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告诉他们今天是母亲节,给家里打个电话,向母亲致个节日的祝贺,给家里报个平安。顺便分组外出,到附近买点回家捎的特产。晚上7时半,大部分同学都出去了,我刚想躺下休息,忽然发现男生管某某一人呆在宾馆不出去,问他,他说不想出去。我想起这个平日里很特殊的孩子这两天有些反常,沉默寡言,估计是考试不理想,我马上爬起来说:“走,我带你出去转转。”晚上我带他去了灯火辉煌的外滩,像家长领孩子旅游一样,指指点点,当了一次义务导游。因为我不愿让一个孩子因心情不好,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这几天吃饭时,我总是最后一个打饭,总要看看同学吃得好不好。第一天同学普遍吃不惯上海菜的“甜”,我马上通过郭经理找厨师不放糖或少放糖;看到同学吃得很少,总要问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病了。二班班长刘×,到后第二天就病倒了,不服水土,肠胃不适,我跑上跑下,找药问症,那几天我每天都要到他宿舍看几次。苏××、小王×因考试上火,流鼻血,我也忙不停。

去上海的火车,同学们同在一节车厢,我比较放心,但为了更保险,我还是通过家长找到了列车王警长,麻烦其特别关照一下,深夜除了我站岗放哨,王警长还特意来过几次。回青时,情况就比较复杂了,45个同学在二号车厢,另外10个在五号车厢,特别是在二号车厢与我们相处的是一帮不辨真假的大学生,抽烟、打牌,吆三喝四,说脏话,浑身匪气,弄得女同学吓得要命,幸好我排在最后,靠近他们,成了同学们的一道保护线。因为担心五号车厢,一路上我穿梭在二号五号之间走了五趟。

……

上面罗列的一些流水账,琐碎细小,可以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也可以说是对同学们的呵护、关爱,或者说是老母鸡的本能,不管怎样,我做到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九、“红眼牧师鸟”

在北美中部丛林区,有一种唱歌最不厌倦的小鸟,平均每四秒钟就叫一次,连最尽职的牧师也自叹弗如,人称“红眼牧师鸟”,其实一个好的老师也应该像这小鸟一样不倦地“布道”……

在这六天的旅途中,我忙得像“卓别林”,经常脚不沾地,但我没忘记做老师的天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粗略统计一下,火车上,宾馆里,餐桌边,行路中,我先后与30多位同学谈过话,了解了很多以前所没听到过的东西,比如,李×在校时,我总把她当作天真、单纯、幼稚的小孩子,没想到她对这次高考老师复习的得失分析得相当深刻,把老师外貌对学生的影响谈得更是精辟绝妙,令我咋舌。穆××几乎成了第二个戴××,这个从来不说话、内向的小姑娘,竟老成地对我说:“最好的学生在你面前也是假面具,你不可能了解真实的我们,因为我们之间有代沟。”还有的同学向我诉说了“青春的烦恼”“交友的彷徨”。顽皮的刘某平日打闹乐观,但这次一路不止10次向我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心里很虚,够呛,怕考不上。”简直像祥林嫂一样念叨不停,表现了心理素质弱的一面。更多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前途:考上了,这证有用吗?能找到工作吗?考不上,我们这拨人怎么办?还有懂事的孩子眼含泪花地说起家庭生活,到上海考试不易,表示如果考上了,准备课余打工,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我向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求学,拿证是一目的,更重要的开阔眼界,提高意识,锤炼生存的能力……

六天里,来回2718公里,可以说是谈了5000华里,话多得够一火车,上海滩、宾馆里也成了师生的谈心室。我这只年老的“红眼牧师鸟”啊,车上车下布了多少“道”?

十、超银学子,流动的广告

南下考试,55名超银学子为母校做了一次很好的流动广告,甚至可以无愧而自豪地说,做了一次优秀的广告。

南下的火车上,列车员,乘警纷纷表扬学生有秩序、听话、文明、卫生,(每个同学都有一塑料袋盛果皮废弃物)连同车厢的一位国家商检局的干部也向我夸了一路。

宾馆里,郭经理操着上海话直夸:你们这些学生好哇!比上次西安某军校的穿军装大学生都好!她几次向王校长表扬这些学生。服务员、夜里看门的老大爷也赞不绝口:没说的,这帮学生不错。临行前,每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每个同学走时都向服务员道谢告别。

我们就餐的“帮帮食堂”的师傅们,这四天可近距离地观察了我们这55个学生的表现,打饭时自动排队,井然有序,吃饭时自动分组,团结互助。更有甚者,吃完饭个别同学还要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只是让师傅们婉绝了),四五个师傅在打完饭后,并排站在柜台旁眼睛不眨地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每当我走到他们跟前,那个高个大厨总是不言语地翘起大姆指。

北上返青的火车上,我们超银的学生文明、有修养,与那帮“大学生”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学生中也有打扑克者,说笑者,但表现出的是一种青春、向上、乐观、健康、文明,而那些“大学生”表现得实在不敢恭维:低级、粗俗、修养极差。

这次赴沪高考,这55名超银学子真正做了5000里路的流动广告,他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育,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了母校。

十一、老泪纵横沾衣襟

5月15日7时许,列车已缓缓驶进市区,同学们在忙着收拾行囊,高兴地说呀笑呀。他们归心似箭,心儿早已飞到了家中,这时更是急不可待。此刻的我,却伏在车窗前的小桌子上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心中不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酸酸的,甜甜的”(娃哈哈广告词)。

难忘的六天六夜,难忘的五千里征程!在这毕业前夕能与这些花样年华的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离青去上海时,我是提着一颗心,怀着满腔壮志踏上征程的,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向学生的家长们说:我把你们的孩子平安地送回来了。我可以向超银的领导自豪地说: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与信任,我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神圣的使命!我尽管只是一个打工的老师,但我尽上了一个老教师的职责,付出了一个父亲的心血。我可以自豪地汇报:我“不辱使命”。

我最欣慰、最幸福的是:55个孩子平平安安地回来了,没伤一根汗毛,没丢一点东西。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到青岛站了,同学们鱼贯而出。他们见我依然伏在桌子上,都争着让我先走,我说:“我最后走,我愿看你们走下去,心里高兴。”这是真话,看学生们一个不少地欢快地从我眼前走过,就像老母鸡在数它的一只只归巢的小鸡,这是一种何等的幸福啊!

走出检票口,邓校长、张校长、徐主任早已等候多时了,见到领导,如同见到亲人,话未出口,我的早已噙满的眼泪夺眶而出。无须解释,这泪水代表着什么,只有一点可以说明一切:我已多年没流一滴眼泪了,近几年我最亲最亲的几个亲人去世,我都没流一滴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刻的我却老泪纵横沾衣襟了。

难忘的上海之行,愿它给我的班主任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1年5月15日—5月17日凌晨5时

train.png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南行散记——送55学子赴沪高考小结》 发布于2022-7-2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