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丨九州游记(续篇四十一首之十三) - 世说文丛

张宣丨九州游记(续篇四十一首之十三)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20726085357.jpg
十三、江城子·西安雁塔晨钟
 
侵袭风雨逾千年。建成欢,景龙间。
木构楼层,秀丽叠出檐。
地震轰隆仍不倒,经厄难,塔生还。
高僧义净返长安。译宏篇,著僧传。
大铁洪钟,撞击晓声喧。
千万黎民残梦醒,抬望眼,见晴岚。
 
注:
雁塔指小雁塔。该塔位于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小雁塔的塔形秀丽,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方形砖塔,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该塔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小雁塔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1200多年风雨的侵袭,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依旧矗立,堪称奇事。因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                  
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转抵印度,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之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翻译经文,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
小雁塔及其古钟为“雁塔晨钟”,是“关中八景”之一。1192年(金明昌三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5米,重约8000公斤。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渭河河底。清康熙年间,重新发现这口钟,遂移入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旁的钟楼内。清代,每天清晨荐福寺内会定时敲钟,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宣丨九州游记(续篇四十一首之十三)》 发布于2022-7-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