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6) - 世说文丛

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6)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五)我的版画创作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jpg
1979年作者留影

我的版画创作一直没有间断。
从1962年自学版画开始,我创作了一些校园题材的作品。1966年开始,配合运动我创作了几件毛主席和红卫兵在一起的大幅的木刻作品,由我们班的红卫兵帮着拓印并到街头张贴。1967年,随着“一月风暴”的兴起,青岛市成立了“青岛市革命委员会”。为了庆祝这一胜利,青岛市总工会成立了一个美术创作班子来创作相关美术作品。我亦被调来,与他人一起创作了一套题目为《122战歌》的木刻组画,我完成的是第一幅《破四旧》。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1.jpg
《破四旧》木刻版画作于1967年

在这十年中,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创作活动备受重视。当年青岛市美术创作的中心就是青岛市总工会下属的青岛市工人文化宫。那里常常会抽调基层单位的美术工作者组成创作班子,完成一些创作任务。当时我作为青岛市美术创作的重点作者,几乎每次活动我都会被借调参加。当年由于是上级相关部门派人持官方的文件或介绍信来调人,学校方面也不能不支持,这就成全了我热爱艺术创作的愿望。常年不断的艺术创作,不仅提升了我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一直置身于青岛市美术创作的官方主流队伍之中,成为市里的美术创作重点作者。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2.jpg
《海港赞歌》组画之四《填海》(套色木刻)作于1971年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3.jpg
《海港之晨》(木刻版画)作于1972年

1970—1971年的一次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创作中,我接受了表现青岛市港务局先进事迹的创作任务。经过短时间的采访素材,创作了一套六幅的套色木刻组画《海港赞歌》。这套组画获得山东省美展的好评,并拟选送北京。
1973—1974年,青岛西海岸(黄岛)地区开发建设油库,市里组织画家深入生活,我创作了《移山填海》《勇锁蛟龙》等数幅作品。

这期间,还经常参与工厂基层单位辅导职工业余创作的活动。1974年,我作为辅导老师参加了在青岛国棉二厂举办的青岛纺织系统美术创作班的辅导工作。
1976年,国家文化部拟举办一次全国版画展览,各省都积极准备。当时山东省的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调集了全省的美术创作骨干作者到省城济南集中创作,我亦在其内。在这次创作班上,我除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外,还被分配与青岛画家姜宝星合作,将他的一幅油画作品《砥柱》刻制成版画,作为省里的第一重点作品推出。是年十月,时逢粉碎“四人帮”,那个全国版画展也不了了之,但这次省里的创作活动显示了我的创作实力,在山东美术界有一定影响,渐渐被认可为省里版画创作的领军作者。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4.jpg
《华罗庚在旅途上》木刻作于1978年

十年运动结束后,市里有组织的创作活动依然活跃,仍然几乎每次活动我都参加。在相关的创作班里,有作品《华罗庚在旅途上》《小花》《新妆》等问世。同时期,我的创作欲望特别强烈,经常自己寻找机会到感兴趣的地方采风,创作出了一批与海有关的主题作品以及多幅青岛风景版画,如《采贝》《春雨》《瀚海情》《崂山行》系列等。这时期作品已更具生活气息了。
七十年代末,整个社会的艺术创作自由气氛浓厚,相关的展览也多起来。1978年我的黑白木刻《华罗庚在旅途上》入选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展览”;1979年作品《新妆》参加“庆祝建国30周年山东省美术展览”并获二等奖。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5.jpg
《采贝》木刻版画作于1979年

最重要的是1979年我有三件作品——《采贝》《崂山小村》《雨后青岛》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版画展览”,这个展览是两年一度的全国版画展被中断十多年后对版画界创作队伍的一次检阅,其中,除了版画老前辈每人有三件作品入选外,只有很少几位年轻版画家能入选三件作品。这期间我的作品不仅被选编入多种画集,还被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等选送到国外展出。显然,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不仅已成为山东省版画界的主要画家,而且已引起中国版画老前辈的关注,以至在其后的岁月里我几乎得以参加中国版画界所有的高层相关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6.jpg
197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选送作者作品出国展览的部分通知信件

1976年,负责工人文化宫美术活动的姜宝星的工作有所调动,他看重我的创作水平和组织能力,首选我去工人文化宫接替他的相关美术组组长的职位。尽管经过努力后教育局同意放人,但终因我仍属“大集体”的人事编制而未能调成。
1979年,在市工人文化宫姜宝星的支持下,我们将青岛的版画作者组织起来,成立了“青岛职工版画研究社”,我任社长。后来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等各个画种都成立了组织,就统一称为“研究会”了,我即为版画研究会会长。我们版画研究会极具创意,不仅激发起了诸多青岛版画业余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有多位作者多幅作品参展并获奖,还定期举办展览,出版画刊,并组织开展了包括全国性的一些展览活动。可谓造就了青岛版画的一个黄金时期。

1980年3月,青岛画院成立,我被任命为版画组组长,由于画院尚未建立人事编制,我工作仍在原单位。同年山东省版画学会在济南成立,在我未与会的情况下被推选为副会长(会长为版画前辈石可先生)。
随着十年运动结束,中国文化界的国际交流亦解除封冻状态,这反映在美术界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80年决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日本国天明堂合作出版中日文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这部《名鉴》定位是从1949年到1979年间在世的全国艺术家中(包括各画种、雕塑、工艺、理论、建筑、舞美、书装、书法、美编等)遴选出八百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入编,介绍到日本国。当时山东省被分配到了十六个名额,经过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两次遴选(第一次选送因未经主席团研究有人作弊而无效,故有二次严选),青岛市有四人入选,他们是马龙青、赫保真、张朋、张白波。这一部《名鉴》是1949年建国30年来第一次官方严谨的选编,极具权威性,它和后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名人录”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当年我只有36岁,能被官方正规地选进全国八百位艺术家之内,能跻身于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吴作人、李桦等数百位闻名于世的前辈大家之中实属荣幸。该《名鉴》在日本出版发行,国内少见,出于谦恭低调,我也未作宣扬。几年后,与我关系甚密的姜宝星才得知此事,他说:白波,你真能沉得住气。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7.jpg
《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入选通知书

我知道,我的入选《名鉴》是因为我是山东省版画艺术创作的代表画家,后来我在全国及国际的多次获奖以及屡次担任全国美展山东省总评委及版画的评委组长,都证明了我在美术界的地位。
我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和在美术界的社会地位,除了市里文化部门和美术圈里的人知道一些,我在学校从不张扬显摆。也许正因为我在青岛六中工作这么多年来的低调,既不与人争斗,也不逢迎媚上,才被学校那些领导不屑一顾,甚至轻蔑欺侮。
当然,我对那些领导也不屑招惹,我知道,凭我当时的创作成绩和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青岛画院一旦有了编制,我就会离开青岛六中的。
谁能想到,1980年因为青岛六中办美术职业班而使我的境况发生了变化。不,是因为我在青岛六中,青岛市教育局才决定在青岛六中开设的美术班,六中也才有了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才由一所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中学变成赫赫有名的美术学校。

下一篇,将讲述青岛六中开办美术职业班初期的来龙去脉过程。(待续)

微信图片_202208131153268.jpg
《雨后青岛》木刻作于1979年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曾执教青岛6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首届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协副主席,青岛画院副院长。为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6)》 发布于2022-8-1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