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我们的祖神——一头双身猴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我们的祖神——一头双身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一头双身猴,似乎古人鲜少文字论及。论及它,不禁令人想起汉代画像砖、石里的若干猴子形象。于是我查《辞源》1979年9月修订版“后土”词条,发现它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中“后土为社,稷,田正也”的标点点错了,将“后土为社,稷”理解成了“社稷”,殊不知“社”“稷”是上古的两种官名。上引文的下文是:

“有烈山氏之子柱为禝,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可见稷神有两个,一个为夏朝以前的稷神,它是烈山氏神农的儿子名柱,一个为商朝以后的稷神,他是周贵族祖先姬弃。古代传说中的“子”,可以是女系。商朝是后土的后人。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上册《释祖妣》中指出:“后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之称谓。母权时代族中最高之主宰为母,而母氏最高之属德为毓(后),故以毓(后)为王母之称”。我认为,母权社会被父权社会取代,一时父权首脑的称谓还没有完备,有时也以“后”称之男性首脑,如以嫦娥为妻的“后羿”——这“后”称其社会地位,这“羿”称其名字。

后土的图腾是什么?其为多图腾崇拜,猴子是其多图腾的一种。

如此之猴图腾是怎么得出来的?

看文献是怎么说的——古文献叙述得十分混乱,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他们记载的族号常常是祖辈继承,族中可以再度代表族号的人物事迹继后出现,极容易出现前后彪炳的人物事迹,往往和族号开始出现的时代对位不符,例如,后羿是一种族号,不确指某年某月在世活动的一个人,其杀“凿齿”和“代夏政”的时代,杀“凿齿”在大汶口文化“凿齿”风俗变为“黑齿”以前,“代夏政”的时代却在夏朝的“太康失国”之时,结果硬是让许多人物在这种时代和事迹、族号和个人的错乱中产生了叠合、混淆,闹出了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莫名其妙。

其实这种叠合、混乱很好解决,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清代栖霞人郝懿行的注:“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山海经》。”再看到《山海经·海内经》:“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到此再回过头来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我们很快会得到了如下的谱系:

少昊氏子颛顼氏——颛顼氏子重黎——重黎氏子祝融——祝融氏子共工——共工氏子后土——后土氏子夸父。这个“夸父”又名“举父”。

《山海经·西次三经》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对这个“举父”,郝懿行注:“夸父即举父也。”《山海经·北次二经》毕沅校注:“或作举父。沅曰:‘夸’‘举’音相近,即玃父也。”“玃”猴子。夸父图腾是猴子。

夸父图腾是猴子!

图腾是要继承的,正如龙的传人继承了龙图腾。夸父继承的图腾来自谁?

继承自重黎氏。

重黎氏即帝喾、帝俊大昊氏,亦即伏羲女娲氏,甲骨文有帝俊的图形式文字(图1·左、中),这个字一般厘定为“夔”,它象形一只手掌向上的猴子,更重要的是它有象征敏于观察的眼睛,善走的大脚。我们民族甫立,作为领袖最重要的任务是认真观察,开发双手,寻找乐土——寻找乐土福地,迈动双脚特别重要,开发双手,这是一般猿猴属上升不到意识层面的行为,事事观察是领导群体的必备素质。所以这个关于帝俊的图形式文字,它的创造,已经是长长概念叙述的凝练符号,符号的固定不变,似乎已经不在乎念“夋”“俊”“喾”“浩”等等声音了。商代的开国帝君汤武,他当然是帝喾之后,所以其名号“武”字也有一个图形形式文字(图1·右),这个字强调了大大的眼睛、大大的脚,所不同的是,商汤拖了一把随时可以挥动的王钺,于是这个图形文字就把一个善于分析判断、善于征伐的领袖,跃入我们的眼帘——他大大的脚,正是他继承帝喾成为社会领袖的特征。

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封帝喾伏羲氏的象征性后人于陈国,于是陈人就在今淮河流域的淮阳建了大昊伏羲庙,纪念自己的祖先。这里每年到传说伏羲生日时都要举行庙会,庙会上卖一种名叫“泥泥狗”及“人祖猴”的泥塑,这“人祖猴”基本就是蹲着的猴子。甲骨文“喾”字象形屈膝拟蹲状的猴子,只是与甲骨文“猴”字略微不同的是,猴子的象形字象形掌心向下之猴。商代图像中的神灵,甚至甲骨文中与天发生联系的像人形的字,其构形几乎均拟屈膝蹲状,也许就和帝喾可以与猴子图腾形象互换有关。

红山文化、含山凌家滩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遗址中均出土过屈膝拟蹲状的玉雕通天人像,这或能见到伏羲女娲信仰的影响。

商代以前,在众人面前呈现屈膝蹲状的动作,是在通天邀神。可以肯定,到了周代,在众人面前蹲状或蹲状般坐着的,所谓“箕坐”,其实是缺乏礼貌的姿态,甚至还和野兽等同视之。

现在山东人仍然和史前的夸父关系密切,如在外省人眼里,仍有“山东侉子”之名。另外,山东人曾经有一种“省骂”,其内容是詈男女祖先为“猴”,如“日恁猴”“肏他猴”等等。

我们论究的图腾是猴子的夸父,因为其是帝喾族系的一支部族,所以其继承了猴图腾十分重要的特征——善走。神话传说其“逐日”,是其善走的表现,如果有其人的图像若被今天发现的话,应该有大大的脚。

夸父的祖先是重黎氏的黎氏,《国语·楚语下》说得十分明白:颛顼氏令重司天,令黎司地。重是伏羲氏,黎氏便是女娲氏,伏羲女娲是阴阳二神,彼此不可分离。传说它们是兄妹兼夫妻,就现实而言,他们是同族婚,这种婚姻关系自然彼此难分。

重、帝喾氏有类猴这样的族号(图1),作为兄妹兼夫妻的黎、女娲氏当然可以继承、共用这个图腾,于是便有了一头双身猴这一种图腾(图2)——如此相同,多见于商代的一头双身龙图案(图3),正是一头双身猴图腾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因为大昊伏羲氏主图腾是龙,其兄妹兼夫妻关系的女娲氏当然应该继承并共用龙图腾。伏羲女娲不可断然分离的民族关系,在图像上的表述必然是一头双身猴一样的一头双身龙。关于这些,我们下面还要在释图中继续说明。

因为夸父是后土的后人,后土是大地之神,天阳地阴,作为后土的主图腾之一种——猴子应该是阴性的图腾:请注意汉代画像的所有猴子,除了一头双身猴阴阳同体而外,它们作为灵物出现,都是阴性的代表(图4)。

从逻辑上说,作为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就应该是阴逐阳的哲学理念之神话形式的生动表现。虽然许多人把现代的阶级斗争学说放了进去,而且把这种本来需要还原产生语境探索的问题硬性做结论进入教科书,对我们民族亟需创新理念的产生,很难有什么更深刻的积极意义。阴和阳的存在是相互依赖的,阴代替了阳,是因为阳的存在,反之依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大昊氏与猴子图腾建立原因的关系,我一时说不清楚。文献载:炎黄争帝时被黄帝杀死的炎帝集团之部族领袖,少昊、大昊(两昊)、蚩尤而外,还有夸父氏。这说明少昊、大昊、蚩尤、夸父他们民族的族出一致。

传说夸父力大无穷,是善于奔走的神物,外形是一只生着狗尾的猩猩、猴子,其实猩猩或猴子,就是夸父氏的图腾;大家在这些传说以外,往往忘记了他还持有一根后来化成桃树的杖子,他显然是一位部族的首领——首领手持象征权力的杖子。杖子在夸父死后化为桃树,中华民族以桃木辟邪、吃桃子长寿的习俗,可能由夸父逐日的传说而开启:太阳夜去昼来,永远不死,正是夸父逐日阴阳消长的内涵(这些详见拙作《事物祖源》第十一章附文)。


图2上图的核心内容分三部分,在此我们只说上、中部分。

上部分是西王母和手持便面的伏羲女娲。便面是古时扇子的一种称谓,人身蛇躯的伏羲女娲给西王母扇扇子,一如宣传阶级斗争的绘画里侍从丫头给地主老财扇扇子。

西王母头戴“胜”——“胜”是汉代常规的纺织机的紧经轴,它准确地衬托出西王母的来历:西王母本是卜辞上说的“东母、西母”之西母,窃以为其是高辛氏民族集团分裂到大夏地区生存发展的一部,其中高标“颛顼之孙”的老祖母女脩(见《史记·秦本纪》),商末被周民族强迁到西方的秦民族,追封为少昊之母。少昊之母善于纺织,文献上的确有所记载。晋朝王嘉《拾遗记·少昊》中叙述的很是玄妙,但她的生活环境却依然是《山海经》所述:作为母权社会的她,生活在海域,弹着琴瑟交通天地,自由恋爱白帝之子于“驱光逐影穷水域,玄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的生活中,她最先发现了时光流动的现象在于风,首先发明了观察风向的相风鸟;因为她是少昊之母,先于大昊之伏羲女娲,所以伏羲女娲必须孝顺长辈,给它扇扇子。创造这帧画像石的人,显然非常明白古史之中少昊生颛顼、颛顼生大昊的排序,相比司马迁史前史的有些叙述就可能失之于荒疏。 图2上图核心内容的中间部分是一头双身猴。它是伏羲女娲族系的图腾,更是“夫妻相爱一个头”的俚语之源。也许从此西王母的蟠桃与猴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新版《西游记》连云港发布会上,我有幸作学术发言,我曾说孙悟空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的猴图腾。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六耳猕猴”是一头双身猴的分裂,更没敢说六耳猕猴之“剪耳”或“鸡肠耳”是重黎氏之黎氏剪耳为饰的史前风俗。当然在汉代还没有宋代“马上封侯”这种口彩①,马怕猴子,是伏羲氏民族集团在战马传与中国之际,首先将其驾驶战车的发明有关(这些故事敬请大家一看拙作《事物祖源》)。

图2下图是另一种汉代画像石之西王母及一头双身猴。一头双身猴显然不是汉画当中的孤本。

图3是商代商王族的族徽一头双身龙,是商代几乎所有青铜彝器上铸造的王族族徽。过去学人一般称它饕餮纹——这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图形学的专门研究,所以不能准确对其定名。商王族女祖先大昊伏羲主图腾是龙,女祖先女娲自然而然也是龙,二者亲密不分,是而好成了一个头,有了中华民族较早的一种国徽:一头双身龙!

图4左是山东微山县两城出土的“平衡阴阳射猴图”。

上文已经指出重黎氏之黎氏生了共工、夸父等,重黎氏实是伏羲女娲的变称,远的我们没有文字证据可推,但商代《易经》总是可以当做推理依据:我曾在《易经今註今释》里说:《易经》当中,凡“月”字,几乎鲜有例外,均代指女性。我的根据是——女娲又名女和、嫦娥,作为伏羲是阳、日,那么女娲就是阴、月;周朝以前,有日食射月、月食射日的国家行为,这种行为的神话体现就是射日射月,后羿射日,是月食射日的国家行为借神话为载体的记录,可惜暂时少见射月的神话。我们见过鲁迅先生写的射月之文字,除此而外我们见过不少射月的汉代图画,微山县两城射猴图就是一例。这一问题实在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遗憾我们民族的兴趣着重衣食足,不在于斯。

图4右两只猴是汉代房屋屋脊上的防火猴,它和后来庙宇屋脊两端的蚩尾,都是传说中避免火灾的阴性神灵——我们信手拈来这种多见的汉画房屋与猴子的搭配,因为它和蚩尾(鸱吻)都是防火、以阴制阳的灵物,所以用于例举,以继续证明猴子在古人心中的阴性认识。猴生性善水,今天动物影视中常见猴子泅水觅食的本领,是很好的说明,汉代铜镜背上常见猴子与水纹旋涡的图案,则是汉代人理解猴性善水属于阴性动物的说明

图5是滕州博物馆藏一头双身猴和九头龙在一起的汉代画像石。九头龙的身躯应该是与狗进行了异质同构。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禹攻共工国山。”郭璞注云:“言攻其国杀其臣相柳于此山,《启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也。”这一记载又说明共工氏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一部,是“炎黄争帝”之炎帝集团之重要一部。

大禹是黄帝民族集团的后裔,大禹攻共工国是炎黄民族融合战争的后续。大禹杀共工的宰相相柳,等于消灭了共工国。“山”,夏代对国家的称谓。我们今天称家乡犹曰“家山”,仍见其仿佛。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既然“共工,人面蛇身”,那么,其就是生长着龙蛇的身躯——古代往往龙蛇概念分别不严。图中的九首龙身躯几乎和汉代的所有龙图像的躯体一致,做狗躯或虎躯。“九山”,犹言“九州”,或“五湖四海”。

《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相柳一名相繇,其即为“共工臣”,自然就是共工国大禹时代的族酋、族长,其“九首蛇身”,就是九头龙图腾,这也可说明一头双身猴和九头龙是一个民族系统的神灵——它们在图5中同时出现,不是偶然。

说到此处,让人想起了帝喾后人国度里发生的“朝三暮四”趣事:有一个“狙公”养着一大群猴子,他喂它们橡子,数量相同而说法不同,使得猴子们怒了又喜。这个“狙公”是宋国人,是帝喾后人商王族继朓者的国人,他是宋国国家的“典狙官”,即掌管猴子的官员。宋国国君养猴子干什么?当然不会像今天这样搞科学实验,也不像要开办动物园,估计这是在供养一群类神猴,一群社猴,因为宋国国君的老祖宗帝喾图腾中有类猴而敬养猴子。

我们祖先取猴子为图腾,肯定不喜欢这种动物朝三暮四的愚蠢。

注①:宋代的官员,文官官位在中书舍人(相当于今的中央政府办公厅主任、秘书长等),武官官位在节度使(相当于今军区司令)以上的官员,每年九月至来年开春三月,要使用数十张金丝猴毛皮制成的坐垫。大约这种野蛮的讲究,也出现在了这些人的坐骑上,于是金丝猴毛皮制作马鞍鞍垫成为一种高级时尚,乃至有了“马上封侯”之类的趋吉之说。马和猴的关系不知怎么又到了《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头上:孙大圣本是猴,猴又名“马流”“马留”,于是《西游记》的作者让玉皇大帝封了个马曹小官曰“弼马温”(疪马瘟)给孙大圣。孙大圣果然将马管养得甚好。孙大圣这个职务虽然是杜撰的,但吴承恩所依据的民俗却大有来历。中国在农耕时代的知识往往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稳定而近于循环,从而许许多多文明的物化形式也都是千百年因循不变。马能让猴子镇住,在今天现实当中不见常例,但马与猴子缘分如此之深,大约也和少昊、大昊族系的履历有关。

1弼马温.png
注①附图《马上封侯》  王晓强画

2甲骨文喾.png

图1.甲骨文喾,左《佚》886,中《粹》4。甲骨文武,右《续》1·51·5
 
3-1一头双身猴和西王母画像石.png

3-2西王母与一头双身猴.png
图2.上,山东滕州博物馆藏一头双身猴和西王母画像石(左,全图;中,核心内容线图;右,局部)
下,汉代画像石中部,西王母与一头双身猴(右,局部)

4商王族族徽一头双身龙.png

图3.商王族族徽一头双身龙

5微山县两城汉画像石.png

5汉代画像石房屋屋脊上的猴子.png
图4.上,山东微山县两城汉画像石上的十二个月并闰月的象征猴子。下,汉代画像石房屋屋脊上的猴子和屋脊两端的蚩尾,都是防火意义的阴性神物

6山东藤县博物馆藏一头双身猴和九首龙在一起的画像石.png

6山东藤县博物馆藏一头双身猴和九首龙在一起的画像石 局部.png

图5.山东滕州博物馆藏一头双身猴和九首龙在一起的画像石(上,全图;下,左上部局部)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我们的祖神——一头双身猴》 发布于2022-8-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