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13) - 世说文丛

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1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第六章    走向辉煌的美术学校(1980—1988)

(一)初具规模

从1980年开办美术班以来,六中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成熟。几位最初引进的资深教师已成为教学骨干,后来教师有了职称评定,都已是高级职称,并荣获省、市级乃至全国级的“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随着班级的增多,几乎每位专业老师都担任过美术班的班主任,独当一面,为毕业班学生送高考。在和校外兼职老师相互切磋的教学实践中,年轻老师业务也越来越成熟,可以说这是美术班升学率稳定上升的根本保证。

在这期间,根据高考经验的积累,在不断的课程调整中,记得我曾三次修改美术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以适应高考需要。同时,由于高考升学率造成的影响,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也开始对青岛六中美术班另眼相看,这都有助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这期间,大约是1986年吧,学校领导王诗均书记可能认为我的工作不错,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又得到市里领导的重视(如市委副书记和教育局第一把手亲自走访,并特批解决住房,以及担任市政协委员等),几次表示要在政治上对我“提携”的意思,但最后都被我婉拒了。我已经尽力做好我份内的事了,不愿意让什么职务缠身。这件既是公事又是私事的事,事后没有对美术班的运转产生不利影响,算是题外话。

美术班开办的这前几年,在学校领导的全力关怀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爱护支持下,在全组美术老师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中,青岛六中的美术班正一步一步走向正轨,展现着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作为美术班最初的操办和协调者,似乎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建筑一座华丽的大厦,首先要有坚实的地基。我为能在青岛六中这所辉煌的美术学校做过一些奠基工作而感到自豪。

(二)告别青岛六中

1988年10月,青岛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属下的青岛画院完成了院舍建设并批准了人员编制,我被正式调入青岛画院,成为专职画家并被任命为创作部主任。从此我告别了26年的学校教师生涯。

回想在青岛六中的工作期间,特别是创办美术班的8年期间,感想多多。

六中美术班的模式在全国是首创。它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学校领导支持,是学校主要领导对专业教师的充分信任、尊重,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领导和教师的劲往一处使,才使美术班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我很感念六中美术教研组的那段美好时光。六中美术组的老师无论老少,大家从来和睦相处,业务上真诚切磋相互帮助,从来不搞背后的小动作,也不争名夺利。组内的良好风气,无疑是美术班越办越好的保证。

从我个人来说,回望那段岁月,我曾拿着国家的工资,干好我份内的事,我问心无愧。我自身从学校的一名勤杂工坚持业余自学美术创作,一路走来,体验过艺术道路的艰难,人生成功的不易。当年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学校创办美术班把这帮孩子交给了我,看着他们渴求向往艺术的天真眼神,我不能敷衍他们,我要成全这帮孩子,尽力成全他们的愿望和梦想。我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命运,但至少在我手里不能耽搁和毁灭他们的前程。所以我努力工作了。

我还为在职期间成全了许多画家朋友的愿望,帮他们的孩子们走上美术深造的道路感到欣慰。后来六中许多老师同事看到如此高的升学率,也让自己的孩子走上了艺术高考之路,亦是幸事。任职其间,我可能为一些朋友入学提供了方便,为一些学生升学提供了帮助,但我从未收受过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一分钱,也从未接触过那些为了高考升学的私下金钱交易,我为自己内心的这份干净磊落,甚感欣慰。

我曾设想过,在六中附近的青岛八中、青岛十中、青岛十一中、青岛十三中,都是比青岛六中资深的老校,随着时代发展,它们都因办学规模先后或被分解、或被合并,已经消失了。而声望和规模还不及它们的青岛六中,如果没有美术班的成功兴旺的话,没有美术特色和很高的升学率的话,会怎样呢?

历史不能假设,那就不好说了。

(三)灿烂的美术之花

在我离开学校后,青岛六中逐渐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经过八年,六中美术班早已经从一个边缘学科变为学校的教育主体了。美术班无论从管理上还是教学上,都已十分成熟,学校领导也逐渐从外行变为内行;我走后,先前与学校领导约定的美术班独立管理已经没有意义,客观地讲,我在六中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所以我的调离对学校美术班的工作没有任何影响。

离开六中,因忙于青岛画院的事,就很少再回六中走动了,对六中后来的领导层的变化以及美术班的演进也只是偶尔听到一些信息。像听说相关领导在美术班的思想教育上和学校形象上大做文章,把教学楼分别命名了“求真楼”“敬业楼”“觅艺楼”等,还制定了“校魂”“校训”等等,对学校的美术特色大加包装。

当然,我离开六中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随着历任校领导的努力,随着全体教职员工的勤恳工作,学校取得的成绩和享有的声誉远非我所知道的点点滴滴。学校能够成为全市排名前几位的重点学校,能够获批市里拨巨款建新校舍,就足以证明一切。

近年来,由于青岛六中相继举办资深教师郑敦强老师、卢军老师的画展,我接触了青岛六中的现任领导张瑞海校长,张校长温和内敛,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据张瑞海校长介绍,位于青岛观象山的学校原校址由于占地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根据青岛市政府的总体部署,2012年在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云台山路以西、淮河西路以北、柳花泊五号线以东选址,规划建设了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新校。

新校占地面积174960平方米(262.44亩),设计办学规模48个班(其中普通班36个、国际部12个),招生规模为1920人,总建筑面积105115平方米。学校总投资6亿元,按照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设,配有高标准的体育馆、游泳馆。同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建设高水平的美术馆,为师生作品和名家作品展览提供了展示交流场所。经过四年的规划建设,一所集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的现代化青岛六中于2017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

青岛六中办学近六十年、美术特色办学四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了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等七十多项荣誉称号。在高考成绩方面,迄今有160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近600名同学被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录取,曾先后被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十余所全国知名高校命名为“美术生源基地学校”,考入其他知名美院和“211”“98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更是不计其数。近三年,学校高考录取再创佳绩,本科达线率高达99%,本科录取率高达91%,清华美院及八大美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江南大学等重点名校录取率高达43%。中意国际合作项目成绩喜人,本科录取率100%,近百名学生被罗马美院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有三百余人被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湖北美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作为中意国际合作项目基地,六中成为罗马美院、佩鲁贾美术学院海外生源基地学校。

据张校长介绍,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全部寄宿。有旨在培养新型美术创意人才的自招班;有夯实基础、快速提升的普通班;有与意大利佩鲁贾美术学院合作开设的中意班。每个级部一个独立的教学楼,每个班级一个独立画室,学校拥有独立科技楼、体育馆,还有全国高中唯一的美术馆,全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就连学生住宿、就餐等生活方面条件也是全国一流。

近40年的美术办学积淀,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有16位校友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有中国油画院副院长徐青峰,青岛文联主席、画家王绍波,著名陶艺家许雅柯,著名电影导演丁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术教授矫克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叶健等;多位优秀校友在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全国各大院校美术类专业任教。学校经常邀请他们回校讲学,为六中学弟学妹升入名校传经送宝。

青岛六中乘着迁址的东风,在现任校长张瑞海的带领下,正展现蓬勃的发展态势。

13.png
青岛六中新校区

(待续)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1956—1962年初中、高中就读于青岛九中。曾执教于青岛六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副院长。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连任4届市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13)》 发布于2022-8-1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